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爱深深     
母亲过世已经七年了,每当想起她的时候,我会忍不住长长地叹口气,她那熟悉的身影时常萦绕在我的梦里。母亲干起活儿来总是风风火火,发起脾气来总是如暴风骤雨。我以前一直都觉得她对我太过于严厉,太苛刻了,时常因为对我做的一点小事情不满意而严厉地训斥我。小时候我很爱照镜子,喜欢打扮,可是她连这点权利都给剥夺了,总是把所有的镜子都藏起来,害得我们每天早上对着窗户玻璃梳头。在我上高三那一年,她脑出血,半身不遂了,家里倒下了"半  相似文献   

2.
我的母亲陈珉,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她自1937年3月参加革命,经历了祖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将自己的整个生命无私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她一生坎坷,严谨正直;坚持真理,忠贞不渝;她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与朱德两个伟人在思想品质与人格魅力上有很多相似甚至是共同之处,他们在对待各自的母亲方面,毛泽东与朱德都有着一种深厚而浓烈的感情,都有着一腔对母亲无与伦比的崇敬与爱戴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18岁时就和其父亲毛顺生结了婚。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村妇女,一生都默默地操持家务,抚养儿辈。她纯朴善良,极富同情心。每到灾荒年月,她常常背着丈夫送米面给逃荒的人。她是一个始终愿意积德行善的人,平时里还总是虔诚的拜佛烧香。在回忆起母亲宽厚仁慈这一点时,毛泽东说道:“我母亲是个仁慈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都…  相似文献   

4.
念春的母亲叫春花。我和春花是在1976年认识的。我们在一个厂上班,她的成分不好,父亲曾在国民党政府里做事,解放后被镇压。因着这种关系,厂里的人都不敢和她太接近,她也不爱和人说话,从早到晚只顾闷着头做事。她的寝室和我的寝室隔不远,我经常到她的寝室里去看她,还把从家里带来的好吃的送给她。我只读过两年私塾,不认得多少字,她小的时候家庭条件比我好,认得的字也比我多,我每次去找她,都借口向她学认字。她教得很认真,一年下来,我已经能够看书读报。作为回报,我经常随她回家帮她做家务。她的家在湾址镇,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哥哥前几年倒插门做了别人家的上门女婿。她母亲有严重的风湿病,行动不方便,春花每隔一个星期回一趟家,帮母亲准备好下个星期的米、菜和柴禾,还要担水把水缸填满。我和春花好上后,担水、劈柴的事都由我来做。就这样,我们相互帮助着,彼此信赖着,爱情的种子开始在我们的心里悄悄萌芽。  相似文献   

5.
母亲,我爱你     
<正>我的家在山里。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一生没有走出大山一步。我的母亲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饱经生活的苦难和岁月的沧桑,但她平凡而又伟大,朴实而又广博。风霜虽浸染了满头银丝,但母亲依然以坚强的性格,让时光的刀痕雕琢她满脸的皱纹。  相似文献   

6.
陈瑞生 《湘潮》2010,(8):24-27
<正>在我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彭儒给了我无穷的精神鼓舞和鞭策,她那慈祥的母爱也给了我无限的温暖和幸福。虽然我已古稀之年,但母亲那丝丝不断的舐犊之情,仍然一如既往地温暖着我。她的爱,犹如她的血液一样,永远在我的血脉中流淌。母亲渐渐地老了,但她永远像一  相似文献   

7.
鲁小莫 《党课》2010,(24):84-85
公司扩大规模后,他就很少回家看望母亲。想起来时,就打个电话,跟母亲说上几句话。但大多数时候,都匆匆忙忙的。有时候,母亲那边的话还没说完,他就因为手头上有事情要处理而先把电话挂了。  相似文献   

8.
我心向党     
赵建勇 《江淮》2012,(9):32
1998年7月1日,是我一生无比激动、自豪和喜悦的日子,因为我终于实现了多年梦寐以求的心愿——我入党了。十多年过去了,想起那一刻,我还是无比的激动,我想把自己入党的心路历程展现出来,与青年朋友们共享。上大学时,我读的是历史系档案专业,填家庭信息表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同学骄傲地在政治面貌一栏里工工整整地写着自己、父亲、母亲、爷爷、奶奶都是党员,心里羡慕得不得了!现在想起来,我也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一场怪病夺去了我的双眼。在那个连吃饭都很困难的年代,已有8个孩子的母亲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再养我这个累赘。一天,她把我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扔下我走了。我疯了似地大哭,摸索着抓住任何一个能抓住的人,然后趴到地上模她的鞋。我知道母亲穿的是一双自做的条绒布底鞋,这是我寻找母亲的唯一依据了。我边哭边摸,边摸边哭。我想如果找不到母亲,我大概会一直哭下去,直到哭死累死。没等到我哭死累死,母亲便从隐藏的地方跑了出来。她一句话没说,抱起我就走。整个回家的路上她都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  相似文献   

10.
1969年初,在我下乡两个月以后,父亲被遣返回湖南原籍,母亲及三个未成年的弟弟也跟着去了。与父母分别不到一个月,接到母亲的第一封来信。我躲进茅房,偷偷把信拆开。母亲说,特别牵挂一向老实巴交的我,即使哥哥不回去,也让我无论如何回到她身边去。我不为所动,并在集体户当众公开了信的内容。 我想起当年,大地主之子彭湃闹革命时,先从自家“革”起,把属于自己地产的契约全部焚毁,还田于贫苦农民。我连与家庭决裂的勇气都没有吗?我回信说:“人说道,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心     
迷恋音乐,却又惧怕与别人谈论音乐,有时听到别人一个乐章一个乐章地谈,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侃,说得头头是道,而我面对自己所喜欢的乐曲,却从不妄加评判,真怕用词不当或说得不恰,而亵渎了这至真至美的旋律。听着音乐,想起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被挤断。眼看着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3月15日21时45分,母亲走了,就在我一转身的工夫,母亲就走了。母亲走得很安祥,她没有留下遗憾。母亲这一生,把生命的激情燃烧到了极致。但是,母亲的去世,就像家里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一下子没了,留下一片让人难以忍受的空落的天空。我好像一下子没有了主心骨,无所适从。有时我想,我从18岁开始摸爬滚打,一直在领导岗位,做了很多年的团  相似文献   

13.
怀念母亲     
一般人只有一个母亲,而我有两个:生母和养母。母亲怀上我时,和父亲去舅舅家。舅父舅母看着母亲的大肚子,想起两年前天折的女儿,不由大放悲声。母亲幼年丧母丧父,与舅舅相依为命,姐弟情深,不由跟着暗暗啜泣。父亲睹此情景,跟母亲商量后,对舅父舅母说:“你们不要担心老来无人奉养,你姐姐怀的这个,不管是男是女,都给你们。”  相似文献   

14.
“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这“三问”,问出了一个共产党人一生的全部思考。我不由想起我的姥姥张文秋,她用一生的实践做出了正确回答。 姥姥今年98岁了。她是一位世纪老人,更是一位革命老人。她1903年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1919年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在学校里,有两位老师把她引上革命道路。一位是董必武,一位是陈潭秋,他们都是党的“一大”代表,是党的创始人之一。姥姥参加了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1924年3月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1月转为中共正式党…  相似文献   

15.
王启 《党课》2010,(21):105-107
母亲离开我整整两个月了,每当想起她,泪水就模糊了双眼,一种难以言状的自责深深地折磨着我……  相似文献   

16.
妈妈,我爱您     
正"妈妈,我爱您。"因为不好意思,这一句话一直在我内心深处,没有对母亲说出口。我的妈妈62岁了,在她的脸上总会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她坚强,遇到困难挫折时,她不放弃,总会乐观地去面对;她爱帮助周围的人,一直影响着我,她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一提到"妈妈"这个字眼,我就会想起母亲对我的爱实在太多太多了。  相似文献   

17.
朱德 《学习导报》2011,(15):61-62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相似文献   

18.
多丽丝·莱辛出生在伊朗东北部一个贫困的家庭,迫于生计。她6岁时随父母移居津巴布韦。她本应该无忧无虑地享受童年时光,但灾难却不期而至。12岁那年,她突然得了眼疾,她眼里的世界一下子模糊起来。为了安抚她,母亲每天晚上回来,都要给她讲一些外面的见闻,为了打发时光,她把母亲讲的见闻编成故事,没想到,父母听了她的故事后,竞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9.
小女孩遗弃街头1996年春节,济南市遣送站收到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她是由解放阁派出所的民警送来的。据小女孩自己讲;她叫王慧,今年10岁,她的生父前几年得败血症死了。她与16岁的哥哥王元元随母亲一同到继父家里生活,从此她便经常无故地遭到“叔叔”(继父)的打骂,有时把她双手捆起来,吊到房梁上毒打;有时用烧红的拥条蘸水后烫她的脸,至今她的脸上还有烙痕。母亲开始还劝一劝,但每劝一次都要被“叔叔”连抽面光,后来母亲也不敢动了。问她为啥一个人到济南来,小王慧回忆说:“‘叔叔’经常怪我走,这次不知为什么又用棍子打我。…  相似文献   

20.
聂冷 《学习导报》2013,(12):52-53
我母亲今年95岁。她不认识我,已经有五个年头了。早在这之前十多年,她就已经双目失明。不过五年前,她还听得出我的口音;而近五年来,她老人家就完全彻底地不认识包括她的儿女在内的任何一个人了。不光不认识人,她老人家还变得非常"调皮"。夜里睡觉,她常把被子掀到床下;给她准备好了毛巾她不用,而偏要摸一块塑料薄膜去洗脸;她老是拿袜子当手绢,把沙发上的白纱巾扯下来当围巾;她还喜欢把家里的东西从这里搬到那里,又从那里搬到这里,不是摔破杯子就是打碎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