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与读     
《新民周刊》2012,(38):6-6
本刊2012年第37期刊出对"四万亿"刺激计划的检讨。此事的本质是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本期特摘编若干经济学家的不同意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吴崇伯 《当代亚太》2006,(12):29-37
苏西洛执政以来,将发展经济作为首要目标,继承梅加瓦蒂经济政策的可取之处,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并制订2005~2009中期发展计划,提出了许多发展经济的新思路。苏西洛政府从多个领域入手,谨慎推进改革,积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取得不少成果。印尼经济尽管仍面临巨大挑战,但已渡过最艰难时期。随着政治局势趋于稳定,印尼经济形势将会出现好转。  相似文献   

3.
高铁"走出去"是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一步。随着中国推进高铁"走出去"进程的加快,中国高铁逐渐深入地参与到全球高铁市场竞争中,由此也遭遇了许多新问题,进而影响了高铁项目的落实,其中最主要的是政治风险。研究发现,政府脆弱性和社会支持度是政治风险影响中国推进高铁"走出去"的核心因素。政府脆弱性决定东道国政府是否有能力持续、稳定地支持高铁计划;社会支持度关系到东道国政府是否有意图持续、稳定地支持高铁计划。为缓解政治风险对高铁项目的消极影响,在今后高铁项目的竞争中,中国要先行做好目标国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工作,一旦政治风险发生,能够及时通过相关措施,尽量减少政府脆弱性的危害,防止社会支持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约翰逊政府的"更多旗帜"计划主要通过最大限度地争取国际社会对南越政府的援助,来彰显美国越战政策的合法性。随着越战的升级,这一计划的重点被调整为争取美国的重要盟国向南越出兵协同美军作战。围绕着这一计划,美国与大多数盟国产生了较大的矛盾与分歧,进而导致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冷战同盟陷入信任危机。美国与盟国各自的利益诉求和由此造成的冷战战略的差异,是冷战同盟内部围绕"更多旗帜"计划出现信任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非关系和"一带一路"举世瞩目。非洲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途经地和目的地之一,也是"一带一路"的必经之地,以及"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可以推助中非合作。非洲欢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计划并愿参与其中。中非双方在对接"一带一路"时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促进中非合作,进一步深化中非友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6.
陈仁霞 《德国研究》2009,24(1):16-16
2月13日,德国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审议通过了联邦政府1月12日出台的“第二次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是二战后德国推出的最大的刺激经济方案,7月1日开始实施,为期2年,包括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和为企业及个人降低税收福利支出两部分,总规模为500亿欧元,由联邦、州和地区三级政府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乃至渐显"破八"之虞,调控政策的力度和频度也开始增加。近几日宝钢湛江生产基地、武钢防城港生产基地两大千万吨级钢铁产能获批上马,以及若干个重点基建设施开工的消息,又让民间有了"四万亿"重来的印象。值得玩味的是,这一直观印象迅即得到了"权威解释"——无论是发改委方面还是主流学者,均以少见的反应速度和...  相似文献   

8.
“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政策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建国之父李光耀病逝,新加坡正式进入了"后李光耀时代"。随着李光耀之子李显龙的再次组阁成功,人们开始思考面对新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形势,以及日益关注的民生问题,新加坡未来政策的走向将会如何?本文以新加坡政治历程中首次出现三位统筹部长的管辖范围以及被统筹部门的最新施政目录为观察视角,尝试解读其安全、经济和民生政策的走向。从国家安全政策来看,李显龙仍会延续之前的做法,通过外交手段来争取国际生存空间的同时,加强自身的国防力量和国内安保措施。李显龙政府更多的变化将会出现在经济政策上。本届政府将会大力进行改革以推动经济转型,加速向创值型和投资型经济发展。在民生问题上,新一届政府也将会花更多的精力发展"智慧国家"计划,加快医疗、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预算也称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对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审查监督政府预算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环节和重要内容。人大代表如何准确把握新时代预算审查监督的新特点,正确行使法定职权,做好预算审查监督工作?这一期,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陈庆立解读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0.
缅甸当前政治经济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缅甸的政治、经济局势值得深入观察.制订新宪法是缅甸 "民主路线图"七步计划的第一步.经过将近9个月的休会之后,旨在为缅甸新宪法制订架构的新一轮国民大会于2006年10月10日复会,这有力地推动了缅甸民主路线图计划的实施.但是,美国的打压有可能导致缅甸军政府放缓民主改革的进程. 尽管如此,在"先经济,后政治"方针的指引下,缅甸政府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借助中国的经验,开展经济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3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湖南代表团的审议。3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来到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同湖南代表团的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计划和预算草案报告。张高丽指出,湖南要按照中央部署,依靠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打造中部崛起新的经济增长极"。"今年,湖南省直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的范围扩大到82家,市县全部启动预决算公开。"杜家毫代表介绍了湖南经济运行情况以及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并着重就深化财税制度改  相似文献   

12.
<正>法治政府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政府必须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依法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如果政府是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保姆型"政府,法治政府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3.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4点倡议,即"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这是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的中国主张,为全球战"疫"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一场覆盖全国的"抗疫战"迅速打响,并且取得了胜利在望的伟大成绩。虽然疫情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但各级党委、政府和大多数人民群众,都对"抗疫战"胜利后的工作进展充满必胜的信心。很多人从"多难兴邦"的角度和"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怒号;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奔猛"的观念出发,来理解此次"抗疫战"的意义,对实现今年的各项指标充满自信、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食育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研究这一体系,特别是关注其中的政府角色,对在中国推广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日本为研究国别,在描述食育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论述了不同历史阶段食育的特征与消长,尤其是政府对推进食育计划的积极作用,最后重点关注了发挥管理保障功能的日本政府有关食育计划的组织架构。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随着经济实力增强,韩国政府对"中等强国"身份和地位的诉求意愿显著增强。经韩国历届政府的努力,韩国"中等强国"的身份及地位明确。同时,韩国"中等强国"开始由区域角色向跨区域角色、全球角色扩展。朴槿惠政府提出的"欧亚倡议"尝试塑造韩国"中等强国"的跨区域角色,将韩国"中等强国"的政治诉求推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欧洲国家先后陷入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战后长期奉行的以宽松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进而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做法不再可行。在此背景下,欧洲国家先后将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转而将劳动力市场改革作为"促进就业"的主要手段。本文认为,如果我们接受较高失业率为欧洲国家的常态,就可以发现,30多年来的改革在促进就业方面其实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较高就业和较高失业并存正在成为欧洲劳动力市场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8.
特朗普政府公布的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美国的"印太战略"做了进一步阐述。该战略建立在美国所认为的对等原则、法治、航行自由等价值观基础上。经济安全是其"印太战略"的重中之重。在区域安全上,特朗普主张反对核讹诈、恐怖主义,并把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美日同盟、美印关系及美日印澳四国集团是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三大支柱。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旨在维护有利于美国的"印太"均势。为此,特朗普试图统筹印度洋和太平洋,依靠区域盟友平衡中国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并意图提供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相竞争的替代方案。然而,特朗普要改变奥巴马的亚太战略仍面临很多阻力。  相似文献   

19.
2020年大选期间,拜登及其团队提出了一项服务于美国中产阶级的外交政策,作为他们的竞选口号及施政纲领。入主白宫后,拜登政府着手推进其"中产阶级外交政策"议程,作为回应国内选民诉求、对冲特朗普"美国优先"外交政策影响、重塑美国外交政策方向及与中国展开竞争的重要抓手。拜登政府的"中产阶级外交政策",还处于推进落实的早期阶段,但是这一政策暗含的对华"战略竞争"态势,以及拜登政府将应对所谓"中国挑战",作为政策推进的舆论动员工具,将对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江迅 《新民周刊》2012,(40):56-59
独家专访香港特首梁振英维护好香港利益,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梁振英新政百日。"百日维新"遭遇"百日围城"。10月8日,是梁振英上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100天。在这"黄金百日",梁振英政府团队依"行之正道,稳中求变"政纲理念,宣布五大政策措施和推出七项民生工程。针对政府施政,香港一股极端势力在推动民主过程中,绑架"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