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迅 《新民周刊》2012,(35):25-25
"走出去"难,症结在于"融资难"和缺乏国际合作经验及国际化人才。又去了一趟朝鲜,这是笔者16年来第7次入朝。这次是以"海产专家"身份,随辽宁一家投资考察团,从丹东入境朝鲜的。一个月前,笔者新书《朝鲜是个谜》香港版、台湾版,几乎同时出版。对中国企业家而言,直接投资朝鲜,前景如何,确实也是个难解的"谜"。辽宁省丹东润祥贸...  相似文献   

2.
甲申政变后,中国和日本有在朝鲜发生战争的可能,于是朝鲜一年里几次请求俄国在中日发生战争时保护朝鲜。俄国鉴于朝鲜复杂的国际局势和自己在东北亚地区的实力,没有答应,因而两国没有缔结俄国保护朝鲜、朝鲜给予俄国一些特权的秘密条约。但是各国对俄国插手朝鲜事务持有极强的警惕性,朝鲜的“引俄”行为及俄国的表现被夸大,都采取了阻止俄朝接近的措施,这就是第一次俄朝“密约”事件。此次事件无论是对当事国——朝鲜和俄国,还是对在朝鲜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国家——中国、日本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各国纷纷调整了对外政策或对朝鲜政策。  相似文献   

3.
1910~1945年,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朝鲜女性的作品不在少数。这些作品中的朝鲜女性,大部分因亡国而流离到异域中国,或过着艰难生活,或怀着反日意识与中国人民一道投身于抗日斗争。作品中的这些朝鲜女性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极大地鼓舞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给中国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在梳理这些作品叙事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他者"——"朝鲜女性"的形象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剖析,深入探讨朝鲜女性形象以及相关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朝核政策是决策者在国际层面博弈和国内层面博弈,以及这两个层面相互博弈的产物。特朗普政府朝核政策的主要特点包括:对朝鲜实行"最大限度施压"政策和"所有牌都摊在桌上"威慑战略,并未完全关闭与朝鲜谈判的大门,以及要求中国对解决朝核问题发挥最大影响力。特朗普总统主导政府朝核政策的决策,但其主要顾问起着一定的纠偏和危机时劝阻作用。美国国会一部分议员反对特朗普政府对朝进行先发制人打击,也有一些议员主张通过对华施压来迫使中国向朝鲜施加最大压力和美国在韩国重新部署战术核武器。  相似文献   

5.
苏联与朝鲜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战争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在众多与朝鲜战争有关的国际因素中,苏联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从苏联与朝鲜战争这样一个相对宏观的角度,提出如下几点看法:(1)苏联是朝鲜分裂的始作俑者之一,而朝鲜的分裂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朝鲜战争;(2)北朝鲜首先发动的军事进攻,事先得到了苏联的认可和支持;(3)中国出兵朝鲜承受了来自苏联施加的一些压力;(4)苏联空军的秘密参战,意味着苏联事实上参加了朝鲜战争;(5)苏联对朝鲜停战的实现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苏联虽然没有公开参加朝鲜战争,但在战争的缘起、爆发、进程和结束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战争的后果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6.
读家     
《新民周刊》2012,(49):16-19
环球热点A朝鲜一年后的朝鲜12月17日是朝鲜已故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去年此时,金正日逝世的消息传出,朝鲜举国恸哭。数日后,朝鲜官方媒体首次提及金正日遗训。有专家认为,自金正恩接班以来,坚决贯彻遗训成为朝鲜一切工作的纲领和指针。朝鲜在"将军的遗训"中寻路前行。  相似文献   

7.
朝鲜的外交政策相当程度上受到苏联(现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虽然朝鲜试图摆脱这种局面,但最终都是无功而退。尽管俄、中两国在社会、政治等领域的差异日益扩大,但对朝鲜的影响不断增强这一点却是共同的。 当前朝鲜的国际处境  相似文献   

8.
“三·一运动”的教训可是,“三一”大革命运动,终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枪刀下惨遭失败了,但它是朝鲜民族伟大精神的结晶,它打定了朝鲜民族革命的基础。它是朝鲜革命的划时代的分水岭。假使没有了它,朝鲜革命决不会有今日的基础。要之,“三一”革命运动是由当时亡国后刚...  相似文献   

9.
1637年,朝鲜国王仁宗与清太宗皇太极在三田渡签订城下之盟,朝鲜自此变成清朝藩国,但由于朝鲜王朝长期受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视清人为夷狄,对清朝长期有抵触情绪.鉴于朝鲜反清势力强大,以及与明朝斗争的严酷,清朝对朝鲜只得采取高压政策,严密监视并镇压朝鲜国内反清势力,拘朝鲜世子为人质,迫使朝鲜履行藩邦义务.但当时皇太极即定下了"以威胁之,不如以德怀之"的策略,从此开启了对朝鲜的德化政策.而清入关以后,由于明朝灭亡,大局已定,清一方面大力塑造其正统形象,同时对朝鲜改以施恩为主.  相似文献   

10.
正一以反日义兵斗争为先头的朝鲜人民反日运动进入高潮1.《乙巳保护条约》签订后义兵斗争的扩大与加强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强占政策的每一步都遭到了朝鲜人民的强烈反抗。正所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日本帝国主义虽然依赖自己的军队强迫朝鲜封建统治者签订了一系列亡国条约,但也引发了朝鲜人民的激愤,从而陷入以武装反日运动为中心的全体朝鲜人民的包围之中。  相似文献   

11.
中朝经济合作对朝鲜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与朝鲜的经济关系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新时期,对朝鲜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等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但这并不会对朝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产生决定性影响。在美朝关系得到真正解决前,朝鲜在改革开放方面做出根本性抉择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2.
《新民周刊》2012,(39):26-27
都说朝鲜在变。朝鲜怎么变了?近期来,朝鲜最高领导人号召"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多次罕有地就本国经济问题做出较为系统的阐述,这一姿态引发了外部世界对于朝鲜经济思维出现变化的观察热情。日前,资深媒体人江迅以"海产专家"身份,17年来第七次入朝。他在朝鲜五日,记录下平壤在市政建设、购物设施以及穿衣时尚等方面的变...  相似文献   

13.
我观朝鲜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以来,朝鲜经济陷入了长期难以摆脱的困境.近年来,为摆脱贫困朝鲜采取了"以朝鲜式的社会主义体制为基础,以发展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建设强盛大国为目标,实施五大优先部门产业正常化,培育IT产业实现跳跃式发展和朝鲜式变化"等经济恢复战略.然而收效甚微.这是其经济发展路线、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三元化的经济结构造成的,而经济改革却没有触及这些实质性问题.改革开放是朝鲜走出经济困境的惟一选择,这种改革开放只能是分阶段的、渐进式的.  相似文献   

14.
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后,由于经济生活困难、日本强征劳动力等,有近200万朝鲜人移居日本。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后,尽管有100多万朝鲜人回到朝鲜半岛,但仍有60多万朝鲜人继续留在日本。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批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移居日本的旅日朝鲜人,在日本和朝鲜政府的协调、组织下,前往朝鲜定居。这些旅日朝鲜人为何不愿回故乡,而选择前往朝鲜定居?当时正在与韩国举行关系正常化谈判的日本政府,为何又不顾韩国政府的反对,将大批旅日朝鲜人遣送到朝鲜?本文将就这些疑问,对那个时期的"北送"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因为互联网在朝鲜还称不上公共用品。美国新闻网站Vox认为,目前受这一问题影响的仅限于朝鲜的精英阶层、国家传媒和舆论宣传系统,普通朝鲜人还暂时没有机会享受网络带给他们的种种便利。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中国与朝鲜总体上处于实力不对称的结构之下,但由于朝鲜所持的正统观,使其对中朝关系的稳定性产生了明显影响。朝鲜对明朝正统地位的高度认可以及对清朝正统地位的长期拒斥,使这一观念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实力对比和利益诱导等物质因素在稳定清朝与朝鲜关系中的作用。这一历史事实体现出,主导大国的合法性及其在体系内被接受的程度对维护体系稳定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主导大国如何提升其在体系内的合法性和被接受程度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朝鲜实施"极限施压":一方面,动员国际社会对朝鲜进行全方位制裁,以此给朝鲜制造经济困难,并通过部分石油禁运阻碍其国家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通过军事威慑对朝鲜施加安全压力。美国的政策目标是通过和平方式令朝鲜弃核以最终保护自身和盟国的安全。特朗普政府的这一政策主要建立在对美国自身实力、国际格局和朝鲜现实的认知基础上。然而,施压只会加剧朝鲜的不安全感令其更加倚重核武器;而"美国优先"的对外战略不断冲蚀着美国主导的国际对朝反核扩散统一战线,这就是"极限施压"政策的困境。这意味着该政策难以实现其预期目标。为了解决朝核问题,朝鲜本身的调适、美国对朝政策的调适,以及国际社会的协调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正>一《乙巳条约》草案的拟定与美帝国主义支持日本侵占朝鲜政策的罪行1.日本明治政府为确保其对朝鲜的"保护权"而进行的外交活动及其"条约"文本的出台日本自发动对俄战争之日起,就以战胜首要竞争者俄国、迫使对方承认其对朝鲜的"保护权",推动其既定强占政策进入决定性阶段为目标而采取各种手段积极准备。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逼迫朝鲜签订《韩日议定书》《第一次韩日协约》等一系列条约掌握朝鲜的内政、外交"实权"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其亲美英的传统政策,发动了反俄并朝的外交攻势。  相似文献   

19.
李旻 《当代亚太》2019,(5):125-143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俄国威胁论"在朝鲜半岛大行其道。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俄国威胁"的真实性问题和中日两国对朝鲜的信息影响,而忽略了"俄国威胁论"产生的观念背景和话语表述。从国际政治观念的角度来讲,"俄国威胁论"产生的基础在于朝鲜王朝对外部世界的总体认识发生了巨变,这一巨变可以用无政府文化、行为动机、身份认同等现代国际政治学的概念加以解释。话语同样在"俄国威胁论"的扩散中起到重要作用。"春秋战国"、"秦"、"东洋"、"亚洲"、"人种"等表述成为"俄国威胁论"传播的载体,也建构和固化了朝鲜对俄国的认识。"俄国威胁论"的历史表明,对"威胁"观念应综合理解、综合治理,这样才有助于解决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一控制朝鲜内政政策的确立1.20世纪初的东亚形势与日本对朝鲜的"吞并"政策1907年,日本帝国主义早已内定的分阶段强占朝鲜的政策进入最后的决定性阶段,即"吞并"阶段。同年3月3日召开的日本元老会议和4月16日召开的内阁会议对此做出了决定,并以第15、第68、第95号日本外交文书记录在案。(1)然而,日本最后实现侵占朝鲜计划是在19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