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源 《廉政瞭望》2004,(12):19-19
五代周世宗时.掌管官酒的曹彬遇到担任殿前指挥使的赵匡胤向他索酒吃。曹彬正色道:“这是官酒,不能给人。”说着,他就自己掏钱另外去买了酒菜来请赵匡胤。  相似文献   

2.
《先锋队》2015,(1):53
当初,北宋名将曹彬曾经与宋太祖赵匡胤都在周世宗柴荣的手下做官,但两人的官职不一样,赵匡胤是大将,位高权重,而那时的曹彬,只是一个负责掌管茶酒的小官。有一天,赵匡胤来到酒坊,曹彬见大将军来了,赶紧出来迎接,赵匡胤根本没有把曹彬放在眼里,开口便说道:"天太热,我口渴了,马上给我打一壶酒喝!"这句话让曹彬犯了难,因为朝廷有规定,不能私自把酒送给任何人。当然,这规定是死的,可现管执行起来却是活的。如果曹彬想讨好赵匡胤的话,私下里给他一壶酒喝,也没有人知道。但  相似文献   

3.
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攻打南唐,大将曹彬被封为主帅,带兵出征。不过,曹彬向赵匡胤提出的唯一请求是,要将其最宠信l的太监田钦任命为随行副监军,一同出征。  相似文献   

4.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展开统一国家的战争,势如破竹。在伐蜀之战中,诸将多受贿赂,军纪大坏,只有曹彬保持廉洁。曹彬讲求仁厚、廉洁、奉法的为将之道,得到赵匡胤和其继任者太宗赵光义的赏识,被委以重任。  相似文献   

5.
陈甲取 《党课》2013,(20):104-105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的开国皇帝,套用网络流行词,他很爱卖萌。赵匡胤有个业余爱好,喜欢拿弹弓玩“愤怒的小鸟”。  相似文献   

6.
北宋制度的精致程度是惊人的,目标只有一个:分权制衡。用宋人自己的话来说,“上下相维,内外相制”,目的就是让除皇帝之外的任何个人、群体或机构都没有可能大权独揽。其实,就连皇帝也是在这“相维相制”里面的。做不到为所欲为。为防范军人。采取“兵权宜分”的策略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一位如假包换的军人、禁军高级将领。因此,宋朝建立之后,首要的防范对象就是军人。对于武装力量,宋朝采取了“兵权宜分”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建隆二年(961)七月,一天晚朝结束后,大宋的开国之君赵匡胤请客,与石守信、王审琦等一帮老朋友喝酒聊天。待酒酣耳热之后,他命令侍从退下,对这些禁军宿将发表感言:“没有你们,就没有我老赵的今天,我是天天念叨你们的功德啊。  相似文献   

8.
正在众多开国帝王当中,宋太祖赵匡胤的才干与人品都堪称上等。作为宋代皇帝中唯一的天才军事家,赵匡胤的韬略自不必说。然而,有一件事,赵匡胤却是做得够"损"的,"损"得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宋代以前,皇帝和宰相等百官虽为君臣,双方之间的礼节还是比较随便的。宰相见皇帝议事,皇帝是要赐茶看座的,即所谓"坐而论道"。赵匡  相似文献   

9.
正建隆三年二月的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对侍臣说:"朕欲武臣尽读书以通治道,怎么样?"左右侍臣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宋太祖虽然出身武将,却酷爱读书,其好学至"手不释卷"的程度。他随后周世宗攻打淮南时,有人告发他私载货物达数车之多,一检查,发现只有书籍数千卷。周世宗说:"你做将帅,应该致力于坚甲利兵,要这么多书干什么?"赵匡胤答道:"臣承蒙陛下用为将  相似文献   

10.
刘建明 《党课》2013,(18):106-107
闲来读书,读到了一些有关宋太祖赵匡胤的逸闻轶事。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做了皇帝,定都汴梁(开封),建立了大宋王朝。他不仅是一代开国明君,而且还是一个倡导节俭并以身作则的皇帝。  相似文献   

11.
刘建明 《廉政瞭望》2011,(15):46-46
金世宗完颜雍是金中期的著名皇帝,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金朝的太平盛世,史称“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固称‘小尧舜”’。金世宗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在选人用人方面有独特高招。“吞下去”的度量为政者要想凝聚人心、成就事业,就需要豁达大度,不仅要容人之过,更要容己之仇。  相似文献   

12.
吴钩 《廉政瞭望》2014,(5):48-48
说到“骂皇帝”,许多人都会想到海瑞。海瑞确实骂得痛快淋漓,直接说嘉靖皇帝“薄于父子”、“薄于君臣”、“薄于夫妇”。有刺激性的是这一句:“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不过,别以为只有海瑞才敢这么痛骂皇帝,宋人骂起皇帝来,比海瑞凶得多。  相似文献   

13.
《宋史》记载,宰相范质生病,宋太祖赵匡胤去探望。范质请皇帝用茶,茶具是粗瓷杯盏。赵匡胤想,他是一品官员,岂会如此穷酸?皇帝再去相府,发现范质睡的硬板床,铺的旧棉被,就派人送去雕花床、鸭绒被和精美的茶具。后来,赵匡胤看到范质仍睡硬板床,仍用粗瓷杯盏,便问他“为何这样同自己过不去?”范质回答:“陛下给我那么多俸禄,岂能置办不起好家具?只是为臣倘若摆设豪华,过份奢侈,大小官吏便会一一效仿,岂不带坏了朝野风气,成为千古罪人?”赵匡胤听了连声称赞范质戒奢以俭的道德操守为一代风范。  相似文献   

14.
韩国新行政首都建设推进委员会决定将韩国新行政首都命名为“世宗(Sejong)”。之所以选定“世宗”为新行政首都名称,是考虑到“世宗”发音清晰,英文译名简洁,富于国际感。从含义上看,“世宗”含有“世界之最”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清代嘉庆十矩,四川总督勒保觐见皇帝。在君臣闲聊盼时候;皇帝问他:“以你历任督抚的经验,觉得在官员中间哪一类人最占便宜?”勒保回答说:“会说话的人最占便宜。”皇帝赞同道:“是啊。能干的人,因为善于说话而显得更加能干;不能干的人,也因为善于说话,使自己的毛病得到遮盖。”  相似文献   

16.
(1)宋太祖赵匡胤称帝之初,节度使的势力很盛,骄横难制。有一天,赵匡胤将他们召来,授给他们每人一把佩剑,一副强弓,一匹骏马,然后他也单身上马,不带卫士,和这些节度使一起驰出皇宫。(2)赵匡胤到了树林中,与他们饮了几杯以后,突然说:"这里僻静无人,你们中谁想当皇帝,可以杀了我去登基。"这些节使度都被他镇住了,一个个连称"不敢,不敢"。  相似文献   

17.
拿皇帝说事     
快乐大叔 《党课》2008,(6):96-97
对皇权的崇拜古已有之,但把那么多的皇帝拿出来“说事”还是在21世纪的今天:有一种说法肯定没错,皇帝也是人,但皇帝肯定又不是一般的人,所以跟皇上沾边儿的东西自然就会身价倍增。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6,(11):12-13
做皇帝梦的人古已有之,但尤以如今为甚:“戏说”完了“正说”,“正说”完了又“补说”,君不见市场上有关皇帝们的书已经形成了“书系”?唐、宋、元、明、清,每一位皇帝都有了自己的“传记”,有的还不止一本。图书市场如此,影视剧自然不会落在后面,唐国强、张国立、陈道明都成了皇帝专业户,现在陈宝国又有后来居上之势,演完了汉武帝刘彻,又演朱元璋。  相似文献   

19.
快乐大叔 《党课》2009,(9):95-97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里面的“老大”,有句形容一个人有权有势的老话,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一人之下”的“一人”最初指的就是皇帝。皇帝是真正的万人之上,所谓的“九五之尊”。皇帝说一不二,皇帝还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即便错了,也就错了,难道有人还要跟皇帝较真吗?不过,皇帝也有没辙的时候,咱先不说历史上那些被“垂帘听政”或者被“架空”了的“名义上的”皇帝,即便是牢固掌握权力的皇帝,也有他把握不了的东西,也有被“潜规则”的时候,不信,咱就来看看。  相似文献   

20.
电影《末代皇帝》中有一个好玩的情节:一身洋装的溥仪不会系鞋带,在被押解的途中,还有当年的侍从偷偷跪下来给他系鞋带。这个细节表现出电影导演贝托鲁奇的用心一从身份来说,曾贵为天子的皇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