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如何理解类是区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关键点。在马克思以前,德国古典哲学家习惯于从抽象的普遍性出发理解类,并对类作既成性和目的论阐释。马克思则从社会性、实践性和生成性出发理解类,赋予类以现实的社会性内容和辩证发展的具体历史感,从而实现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类哲学的变革。马克思的类哲学是兼顾"个性""类性"统一发展的哲学形态,对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它启发我们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要以积极的全球视野,向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的个性力量,推动全球治理秩序变革和"全球新类性"的形成,进而在"全球新类性"的带动下,引导和帮助后发国家实现协同发展,带动它们"后发个性"的进步和优化。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看,哲学的本性是什么?马克思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8页)马克思的这段名言明确地告诉我们,哲学的本性就是其批判性,即永远不满足于既定现实而将其推向前进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3.
在卢卡奇那里,哲学本体视域中的历史是与辩证法具体的生成性规定相一致的。然而历史的生成性和暂时性在现代性的历史时空中被抽象化,成为物化时间,历史性因此被遮蔽了。卢卡奇通过对物化时间直接性态度的批判,从中介性辩证法和生成性辩证法两个方面提出无产阶级克服物化时间的途径,从而恢复历史的时间性(生成性)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4.
近来,随着社会上追求物质享受而丧失理念信仰,崇尚金钱而丧失文化现象的滋生,哲学及其产品似乎备受冷落。一些哲学工作者不免惶然困惑,人心浮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并使哲学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服务于现实,以便重振哲学,这是我们理论工作者面临的迫切课题。 与其他实证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不同,哲学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它并不直接提供对现实和具体问题的解答,也不能随时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它只是概括和总结既成的有关自然和社会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张智 《理论学刊》2015,(12):13-20
马克思的哲学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真正具有当代性的内核,它为我们认识价值和社会主义价值提供了崭新的立足基点、观察视角和思维模式。实践性思维、辩证性思维、关系性思维、主体性思维和生成性思维,这五大马克思在哲学思维方式上的革命性成果,是我们当前正确理解和深入把握社会主义的价值内涵及其实践要求的科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哲学,就其理论形态而言,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就其精神实质而言,则是一种实践批判的理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阐释的实践批判既是思想原则,也是现实的实践活动,还是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形态》的实践哲学具有鲜明的批判本性,这是《形态》实践观的重要特征,也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与其它哲学的实践观的根本区别.多年来,学界重视了对《形态》感性的、生成性的、对象性的实践以及实践本体论的研究,但忽视了对《形态》实践批判思想的研究,从而难以把握《形态》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的整体和真谛.  相似文献   

7.
陈亚丽  王岩 《探索》2020,(2):83-95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对现实政治生活的积极言说、意义反思和价值判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对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排斥和对苏联政治哲学模仿的萌芽与初兴时期;受政治运动影响的危机时期;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狂热和本土化政治哲学研究兴起的调适与探索时期;以中国化范式为轴心的复兴与繁荣时期。纵观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蕴涵着学术性与政治性、文本性与现实性、本土性与外来性、科学性与价值性、继承性与生成性辩证统一的丰富经验。新时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科体系,需要深度耕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经典文本、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真义、聚焦中国政治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思维。  相似文献   

8.
哲学是具有历史性、永在生成和发展中的一种理论,哲学从来没有统一的对象、稳定的内容和终极的结论,因而哲学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性质.谈哲学的本性必须特指某一种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一哲学本性正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根据之一.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在指导思想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李本松 《学习论坛》2006,22(9):15-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指用一种辩证否定的态度来达到在实践中实现不断破旧立新、以新质代替旧质的勇气和行为,这是一个不断突破既定现实而不断创新生成新事物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是指其在当前的时代中存在的依据和所具有的意义,是指其存在的当代依据、作用(解释力和说明力)、实践意义、话语权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决定其具有当代性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从外在时间(一维时间)向度中回溯,宗教的诞育是先于哲学乃至任何一种文明"学科"或现象的,它既是人类文明始发之原初基点,又始终是贯融人类文明的重要范畴。因由宗教于文明源初本质的直接切近性,它便进而直接派生出了哲学这一"学科"。"哲学"在此不仅仅是指其理性逻辑,还融涵如本能、信仰、文明、道德、爱欲及其悖谬之悖谬等诸多问题,它们一直都是盈构哲学的灵魂性概念,在早期它们则是冥融一体的。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哲学中的思维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素 《学习论坛》2001,(5):8-10
创新是人类智慧的灵魂,是现代哲学生命延续和活力再现的核心和精髓.哲学上的思维创新是优化、改变其思维方式和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础;是现代哲学不断进步的决定因素;是直接推动哲学变革的智慧先导.综观思维创新的全部过程,从推动现代哲学生成、进步和繁荣上讲,创新就是要突破原有思维关系结构的旧模式;创新就是用哲学特有的"问题意识"去发现新矛盾,建立新关系;创新就是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反思和批判中"引爆"智慧潜能.  相似文献   

12.
王向清 《学习论坛》2008,24(1):33-37
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要指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发生学的角度着眼,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李达、艾思奇、张岱年: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准备阶段;毛泽东: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生成阶段;冯契: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体系建构阶段.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本质是自我完善性,自然的本质是自我否定性。生命的实质就是不断的创造和生成,这就构成了人的生命存在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将科学融入生命,从根本上改变生命的原生态,从而提高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给科学注入生命,生命给科学带来无穷的动力和魅力。没有生命的科学哲学往往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应构建一种以生命为本体的科学哲学,使这种新的科学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也许人们会不加思考地回答出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但从马克思创建其哲学体系的根本目的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大众哲学。辨证性和唯物性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方法和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伟大之处,就在于它颠覆千年以来哲学的精英性、贵族性、缥缈性,取而代之的是大众性、实践性、应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真正具有普遍实践意义的大众性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在文化史上实现了划时代的革命性变革。从构建范式上看,与西方文化传统“从天国降到人间”相反,它从“人间升到天国”,实现了文化唯物论的变革;从方法论上看,它实现了从既成论到生成论的转换,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从价值诉求上看,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古代有无哲学的问题,同是西方学者观点也大相径庭.国内学者在反驳中国古代无哲学之说时,往往致力于寻找中国古代思想学说中与西方哲学相类似的那种思辨特征.其实,判断某一民族的思想领域中是否有哲学的理论思维,应以是否有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理论回答为标准.中国古代思想家显然有着哲学思考的丰富阅历和解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中国古代哲学具有认知对象的混成性、认知范畴的意境性、认知方式的直觉性等特质,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哲学所独有的认知特质,中国古代哲学正是以这种独有的认知特质丰富了世界哲学文化的多样化存在.  相似文献   

17.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称谓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其中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这三个称谓影响最为深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称谓问题的不同论点加以梳理,有助于学界深化对此问题的理解.笔者认同,历史唯物主义是比较符合马克思主义本质要求的本真称谓.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哲学超越了传统哲学对人的理解,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历史生成过程,构成了对现代哲学的直接影响。同时,由于黑格尔的辩证理解,人的生成是充满了变化发展的过程,这样,黑格尔哲学中的人的生成思想与现代哲学家的观点也有了显著的不同。黑格尔是从人与动物共有的非理性的欲望切入开始考查人的,由于人的欲望的辩证运动,人的具体的、历史的、生存状态被黑格尔一一展示于人们面前,其中尤其是黑格尔论述的“他人”的地位、主奴关系、死亡意识、劳动等思想,既显示出黑格尔对现代哲学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包含了黑格尔哲学与现代哲学不同的别具特色的对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胡锐军 《探索》2006,(5):47-51
政治哲学是政治学理论体系中的元理论,其历史发展一直徘徊在规范与科学的泾渭线之间,被不同的理论家们作为规范研究、政治思想史、狭义政治理论、理论的政治科学、概念性说明、形式模式构建的学问加以阐发,体现为不同的建构形态。在当下和未来一段时期内,作为规范研究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政治哲学建构的主要形态,它以探究政治本源和规范性命题为核心,且其意义域图景应该在规范性、解释性、合法性、批判性、抽象性、分析性、意识形态性、诉求双重性、历史性、理想性这十个维度内展开,这是其必须秉持和坚守的研究范式与意域空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阐述在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即马克思用人与世界关系的纽带——实践为出发点,用实践唯物主义和生成性的思维方式取代了旧唯物主义和先验规律论的思维方式,实现了从建构主义的社会主义范式到生成论的社会主义范式的革命和转变的基础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转变思维方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清除"隐形唯心主义",并以生成性的思维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从而使"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拥有固有属性的事物,而是被看作为一个在实践中生成其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