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从武汉到宜昌的原汉宜公路220公里处,有一家不起眼的路边店,这家路边店专营火锅,除主打品牌火锅鸡外,兼营鱼、毛肚、排骨、牛、羊肉火锅等。 这里地名郭家场,系当阳市郭场林场所在地,与荆州、荆门市接壤。从这里到沙市50余公里,到宜昌110公里,到最近的当阳城也是36公里。酒好不怕巷子深,南来北往的车流把火锅的香味传遍了荆楚大地。“郭场火锅”遍布当阳城乡,也有把郭场火锅店开到荆门、荆州、宜昌,甚至有到北京大都市去闯天下的。  相似文献   

2.
防守南津关     
郑振声 《黄埔》2010,(6):40-40
南津关位于长江北岸,在湖北省宜昌市外围,是入川要塞。 1940年底,我从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毕业后,被分配到第六战区第二十六集团军第七十五军,在第四预备师的第十二团重机关枪第三连任少尉排长。当时日军自侵占宜昌后,又占据宜昌外围南津关以南高地。第七十五军所属第六师、第十三师、第四预备师防守宜昌外围长江北岸阵地,对妄图突破长江三峡、进犯四川陪都——重庆的日军进行阻击。  相似文献   

3.
全省市州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研讨会第三次会议,于2009年6月10日至12日在美丽的"名山、秀水、汽车城"十堰市召开。武汉、黄石、十堰、荆州、宜昌、襄樊、鄂州、荆门、黄冈、孝感、咸  相似文献   

4.
宜昌、荆州、荆门三地在湖北省地图版块中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三地资源互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彼此间高速公路、铁路、水运互通。这种地理位置的邻近性成为构筑城市群的重要基础。2003年9月省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建设工作的决定》指出,"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群体效应,更好发挥其对省域西南部地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关规划要求,在新的鄂西南地区(此概念较以前有所扩大,除了原来的宜昌、恩施、神农架之外,还"扩"进了荆州、荆门)建设以宜昌为中心的城市圈。省"十一五"规划纲要还明确要求,"建设宜荆(州)荆(门)物流圈,形成辐射鄂西、连接渝东、湘西的区域物流中心"。湖北省政府2010年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在坚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抓好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同时,逐步形成"宜荆荆("宜昌、荆州、荆门)、"襄十随("襄樊、十堰、随州)等新的城市群。至此,构筑宜荆荆城市群由研究性概念转变为现实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5.
1942年6月,我于黄埔十八期十五总队毕业,分派到鄂东三十九军五十六师。1943年春,五十六师奉命调到豫南信阳以北、明港镇以西一带开展游击战,就是在平汉铁路信阳至确山段以西地区监视和扰乱日军守卫点,牵制日军使其不敢外出扫荡。5月,上级命令我连派一排兵力到公路西面一小山上监视日军调动情况,连长就派我带领第三排去执行。任务是从早上到傍晚天黑前,记录日军几点几分有多少车辆、人员、有什么重型武器,朝什么方向调动。在山上执行任务只可一个班,其余人员在安全处休息,我带着第七班首先卧伏在山上,由班长作情况记录。天气有点热,但我们不…  相似文献   

6.
5月4日至6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大国率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到荆门、荆州视察调研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蒋大国对荆门、荆州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明确要  相似文献   

7.
<正> 1985年8月20日至9月17日,由湖北省社联和省委政研室、省经贸厅、武汉大学世界经济系联合组成的《湖北省对外经贸现状分析和发展战略研究》赴省外考察组,在省内到襄樊、沙市、荆州、宜昌、黄石调查的基础上,依次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考察其对外经贸(重点是出口创汇)的发展情况。总的印象是:“六五”期间,随着对外开放方针政策的推行和外贸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8.
<正> 去年12月,我省第五次党代会遵照十三大精神,对优化全省的区域经济布局,作出了逐步形成“四区一中心”的重要决策。即:充分发挥武汉这个全省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逐步形成以黄石、鄂州为中心,包括孝感、咸宁、黄冈三个地区在内的鄂东经济区;以沙市、荆门为中心,包括荆州地区在内的鄂中南经济区;以襄樊、十堰为中心,包括郧阳地区在内的鄂西北经济区;以宜昌市为中心,包括宜昌地区和鄂西自治州在内的鄂西南经济区。省党代会的这个战略决策,反映了我省省情和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特点,展示了我省经济发展的地区布局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明 《世纪行》2008,(10):20-20
为加快我省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加快武汉城市圈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宜昌、襄樊等城市为中心,以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等旅游景区为核心,包括宜昌、神农架、荆州、恩施和襄樊、十堰、荆门、随州等8个市(州、林区),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的50%和70%。  相似文献   

10.
王国卿 《世纪行》2011,(11):17-18
2011年4月20日早晨6点,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我已乘车匆匆赶往首都机场,乘坐国航早班飞机赴湖北宜昌。10时,飞机在宜昌三峡机场平稳降落。我们接着转乘汽车驰向荆州。为了1426号提案。这是全国政协加强古城古都遗址保护调研组第二次来到湖北、来到荆州,在去年调研的基础上继续追踪。  相似文献   

11.
朱泽民 《黄埔》2013,(1):42-43
民国三十二(1943)年,日军在中国战区发动猛攻,日机从武汉机场起飞,猛炸陪都重庆指挥中心,数次炸坏防空洞,并以陆、海、空军沿长江西进,攻下鄂西重镇宜昌城。因宜昌有飞机场,如日军利用宜昌机场作后勤补给站,则日机每日皆可数次往返重庆,则重庆必受日机终日轰炸,而无宁日矣。故我军数次高峰会议,竟有迁都兰州之议,  相似文献   

12.
荆州,位于沃野千里、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和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处。下辖荆州、沙市两区,江陵、公安、监利三县和松滋、石首、洪湖三市,总人口640万。荆州是国务院首  相似文献   

13.
《人民日报》海外版从今年7月1日起改用简化汉字,湖北省语言学会、华中师范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研究所三单位于7月18日在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召开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华中师大、湖北大学、荆门大学、荆州师专、襄阳师专、英山师范学校近二十位汉语语言学教授学者。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代表刘天华同志、华中师范大学分管语言文字工作的副校长邓宗琦教授出席了座谈会。一揭开汉字运用新一页顺应汉字发展总潮流  相似文献   

14.
《政策》2009,(2):F0003-F0003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继提出建设武汉城市圈之后,湖北省委、省政府于2008年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圈内生态良好、文化多样、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15.
地方信息     
《政策》2013,(7):94-95
我省老工业基地迎来又一春从省发改委获悉,国务院出台《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后,我省正积极申报全国首批试点,抓紧编制《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3年-2022年)》。我省入选国家规划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为黄石、十堰、宜昌、襄阳、荆门、荆州、武汉硚口区等6市1区。这些老工业基地曾为国家作出巨大贡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底至3月中旬,我们到湖北的襄樊、郧阳、十堰、宜昌、荆州、沙市、武汉等地市,全面地调查了组织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情况和经验。总的印象是,湖北省党的组织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大胆实践,勇于改革,积极探索紧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路子,思想活跃,工作扎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和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一、找准位置,强化为经济建设服务的  相似文献   

17.
李军 《长江论坛》2005,(2):28-30
宜昌市是长江中上游区域经济格局中的一座特殊城市.三峡工程巨大的品牌效应和推进功能奠定了其在所属区域的中心地位,但三峡资源分属两省的特殊属性和统筹区域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建设模式决定了宜昌的城市定位必须跳出行政体制,着眼长江中上游地区,确立"两个副中心,一个区域性中心"的区域经济战略定位.即围绕三峡品牌,树立统筹理念,强化极化效应,努力把宜昌建成湖北省省域副中心、三峡库区经济副中心和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进而形成辐射荆州、荆门、万州、恩施、神农架等周边地区的长江中上游经济圈.  相似文献   

18.
提升各城市间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程度,对于实现该区域的协同创新和经济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选取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4—2016年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特征明显,网络密度呈现下降的趋势,网络等级、网络效率呈现上升的趋势;(2)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网络结构由"一核(武汉)多次(襄阳、宜昌、荆州、鄂州)"逐渐向"一主(武汉)两副(襄阳、宜昌)"的特征发展,武汉、宜昌、襄阳、鄂州、荆州的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值处于上游水平;(3)板块一(仙桃、神农架、潜江、荆门、襄阳、十堰)属于"净溢出"板块,板块二(天门、宜昌、荆州、恩施)属于"经纪人"板块,板块三(咸宁、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板块四(孝感、随州)属于"净受益"板块。应从多途径构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空间关联"通道"、增强"一主两副"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和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合作平台的构建等三个方面进行政策引导,提升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空间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19.
雷昕山 《世纪行》2014,(10):21-22
<正>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辖荆州、沙市两区,江陵、公安、监利三县,松滋、石首、洪湖三市,设立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现有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64万人。荆州是华夏上古九州之一。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地名之一。距今5万年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平原居住遗址的空白。多达  相似文献   

20.
《政策》2008,(8):11-13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强调指出,要着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这是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地域范围包括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其主要内涵是:以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灵魂、以发达的旅游产业为引擎.推动鄂西地区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