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桂清 《两岸关系》2013,(10):14-16
随着2014年台湾“七合一”选举的日益临近,国民党、民进党两党展开选战布局,加强选举备战,两党阵营有杰之士倾巢出动,各种民调满天下。目前看,虽受马英九当局执政低迷影响士气不振,但在提早布局、提早辅选的安排下,有望稳住选举阵脚。民进党由于收到马英九执政不利影响而信心大增,  相似文献   

2.
2012年,台湾政局仍然以蓝绿对抗为主要特征,从年初激烈喧闹的选举到年末沉闷僵持的对立,国民党还是国民党,民进党也还是民进党,几乎看不到败选后的民进党有改弦更张的迹象,也看不到国民党还有什么更高的招数来让台湾经济和社会振衰起弊。马英九在社会各界支持"九二共识"的声浪中胜选连任经过激烈的对抗和竞争,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民意代表选举2012年1月14日落下帷幕。马英九以51.6%的得票率胜出,超出蔡英文近80万票。在台"立委"选举中,国民党依然固守了台湾民意机构的过半优  相似文献   

3.
已经过去的2014年,"九合一"选举成为台湾政局主线。选前,蓝绿围绕选举提前布局、争夺激烈。由于马英九当局内部整合不力、施政不佳,而民进党趁势强力掣肘,使得马英九当局深陷困境不能自拔。最终,选举结果以国民党惨败、民进党大胜告终。由此,宣告国民党告别马英九时代,进入权力重新盘整期;而民进党则实现世代更替,全面进入蔡英文时代,但两岸政策调整止步不前、"台独"声音再次抬头。一、"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史上最大惨败,民进党实  相似文献   

4.
胡必松 《台声》2002,(1):16-17
2001年底,台湾“立委”和县市长选举刚刚结束,台湾某些人就迫不及待地利用选举结果来曲解民意,说什么台湾的民众已经用选票展现了“多数选民拒绝接受‘一国两制’”的“主流民意”,将新党选举失利的原因归结为支持“一国两制”的立场不受民众欢迎,同时将民进党在“立委”选举中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曲解成民意对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肯定。然而台湾历次“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的经验都表明,选举的结果有很多影响因素,和各政党在某一方面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黄埔》2016,(3)
正"立委"选举令人玩味由于台湾两党政治生态已大体底定,且"立委"人数减半,实行单一选区两票制,在各选区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的,大概非蓝则绿,其他小党能够幸运地得到百分之五以上的政党票,拾到牙惠,在不分区名额中分一杯羹,就算是撞上"菜头"了。这应该就是台湾社会政治的现实,是新选举制度的"独特"之处。在野的国民党与执政的民进党几乎在所有25个县市的73个选区都形成对决之势,不分区名单的34个  相似文献   

6.
《黄埔》2016,(1)
正马英九因"特别费"案被起诉后,国民党面临群龙无首的境地,吴伯雄以其顾全大局的意识、良好的协调能力,成了挽救危局的不二人选。68岁的吴伯雄代理国民党主席,其重任可谓老骥伏枥。他在选前表示将做强势党主席,忍辱负重,促成"马王配",至少促成"马王合",争取打赢"立委"与"总统"两场选战。这是一项难度极高的政治调解,需要极为细腻、圆通的政治手法,方能收一时之功,也才能成就国民党在2008年"大选"获胜。  相似文献   

7.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3):14-14
台北地检署2月13日宣布起诉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岛内政坛引发强烈的连锁震动。而马英九迅速宣布辞掉国民党主席职务,并同时宣布参加2008年台湾“总统”选举,一下子戳破了议论纷纷的两大悬念。国民党及泛蓝阵营从传出起诉消息,到马英九宣布参选“总统”,经历了从愤怒到组织反击的迅速调整,民进党阵营这一天却十分兴奋。媒体分析称,这将是对马英九及国民党中央的巨大考验,国民党要赢2008年“大选”,就必须先过这一关。而事态发展下去,也未必就不会烧到民进党。“特别费”调查将成为今后蓝绿两大阵营拼杀的另一主战场,未来的一年台湾将充满动荡。  相似文献   

8.
王家英港 《台声》2006,(3):22-22
台湾亲民党“立委”李庆安和台北市“议员”王欣仪日前先后宣布重返国民党,正式拉开了亲民党新一波出走潮的序幕。其实,随着“马英九现象”的持续,过去大半年来国民党对亲民党的吸引力有增无减,尤其是前亲民党立委周锡玮在马英九的支持下当选台北县长,国民党对亲民党的致命吸纳已成为必然。摆在亲民党人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加入国民党以延续政治生命,或是继续留在亲民党静待该党泡沫化。深入分析,亲民党人“弃橘投蓝”只不过人之常情,无可避免,原因如下:一、县市长选举,亲民党候选人全数败北,而国民党候选人则大败民进党。台湾政治一向讲“…  相似文献   

9.
12月3日,被视为2008年“大选”前哨战的“三合一”(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选举揭晓。在关键的县市长选举部分,国民党以绝对的优势战胜民进党,获得14席(泛蓝军共17席),民进党只在南部地区获得6席。这是自1997年县市长选举以来、自2000年大选失败以来,国民党取得的前所未有的大胜利,也是民进党建党以来的最大挫败。国民党气势上扬,马英九向2008年跨出了坚实的一大步。陈水扁领导权威和影响力大幅下降,民进党“长期执政”图谋面临重大挑战。蓝绿地方政治版图重新改写,“蓝长绿消”态势初步形成,“北蓝南绿”结构发生微妙变化。此次“三合…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08,(2):19-19
台湾“立委”选举被认为是3月22日“大选”的前哨战。结果是国民党大胜,民进党大崩败。有国民党人认为,这是台湾民众对陈水扁投下不信任票。这个结果,对两个多月后的“大选”,虽然有一定指标作用,给国民党打强心针,但是选“总统”和选“立委”有很大不同,两党胜负的悬殊比例,未必会在“大选”中重现,因此现在就说马英九可以当选,言之尚早。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3)
正蔡英文在1月16日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大胜,民进党同时赢得"立委"选举,获得"立法院"的多数席位。台湾新的政党轮替成为现实,国民党将再次成为在野党。自2014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惨败后,民进党再次上台就已经成为台湾普遍的政治预期。为确保平稳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这一年多来蔡英文说话谨  相似文献   

12.
晓沙 《台声》2008,(2):21-23
2008年1月12日,攸关台湾地区政党版图重划和未来政局走向的第七届“立委”选举揭晓。国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成为岛内唯一“超级大党”,民进党遭受创党以来最严重的挫败。民进党败选后,党内也展开检讨,有责怪“小选区制”不利选情,有责怪“行政院新三宝”应负责。但怪来怪去,就是鲜少有人责怪陈水扁及其家人的贪腐。 据台湾媒体分析,技术性问题只是民进党败选的部分原因。民进党前“立委”林浊水表示,这次选举结果表达了台湾社会对民进党的不满,首先是对民进党在统“独”议题上走冒进路线的不满;其次是对民进党执政8年无法给台湾带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不满。2008“立委”大选一役,说国民党打败了民进党,不错,但还不够准确。真正打败民进党的是其自已。  相似文献   

13.
原台北"市政府"副秘书长、现投入国民党台北"市长"候选人马英九阵营的单小琳,日前质疑台北"市政团队""贪赃枉法",不料又有议员抖出台北"市长"陈水扁核心幕僚马永成"喝花酒"事件。消息传出后,其他党派的"立委"、"市议员",就马永成"喝花酒"问题进一步提出其他质疑。民进党陈水扁阵营眼看情况不妙,紧急作出决定,立刻要马永成辞去"市府"副秘书长及陈水扁竞选总部的职务,以求"舍车保帅",将损害降到最低。台湾的公娼和花酒场所,虽然都是那么一回事,但"花酒"极为豪华,其场所非一般人进出之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3)
正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结果 1月16日晚揭晓,台湾地区领导人部分,蔡英文以680多万票领先朱立伦约300万票的巨大优势当选;"立委"部分,民进党首次单独获得过半席次。国民党的惨败程度虽超乎外界预期但也在情理之中,而民进党虽大获全胜,各项考验却才真正开始。首先是如何处理两岸关系。长期以来,大家对蔡英文最不放心的就是两岸关系。现在,蔡英文虽因马英九政绩不佳惹民怨而成功摆脱"最后一里路"魔咒,但问题只是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底,台湾“立委”和县市长选举刚刚结束,台湾某些人就迫不及待地利用选举结果来曲解民意,说什么台湾的民众已经用选票展现了“多数选民拒绝接受‘一国两制’”的“主流民意”,将新党选举失利的原因归结为支持“一国两制”的立场不受民众欢迎,同时将民进党在“立委”选举中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曲解成民意对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肯定。然而台湾历次“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的经验都表明,选举的结果有很多影响因素,和各政党在某一方面的政策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具体分析一下影响选举结果的因素,不难发现,某些人对民意的解读只…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3)
正民进党台湾地区领导候选人蔡英文在1月16日举行的台湾大选中获胜,与此同时,民进党赢得"立委"选举,获得"立法院"的多数席位。台湾新旧政党轮替,国民党将再次成为在野党。对民进党而言胜选相对容易,胜任绝不简单。继承国民党两岸关系的政治遗产而非全盘否定,承认两岸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是解决其困境的最佳选择。此次选举国民党大比数落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执政当局8年来在经济发展与内部治理方面未能让民众满意。国民  相似文献   

17.
<正>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束后,各界都在检讨国民党败选的原因,都在怪马英九当局执政不彰,却很少有人探讨民进党胜选的原因。这次"九合一"选举,不论有无地方执政权,民进党所向披靡,几乎战无不胜,在22个县市中,民进党仅提名17个县市候选人,就获得13个县市执政权,获得583万票,大赢国民党84万票。那么,民进党为何会取得如此成绩?是国民党的败就是民进党的胜?还是民进党功绩卓著或是民进党赢得台湾人民的信任?这些  相似文献   

18.
<正>2月7日,台湾地区第8届"立委"补选投票结果揭晓。在5个补选席次中,国民党获2席,苗栗县候选人徐志荣、南投县候选人许淑华当选;民进党获3席,台中市候选人黄国书、彰化县候选人陈素月、屏东县候选人庄瑞雄当选,蓝绿"立委"席次补选维持原状。民进党认为,其在3个选区得票都有增长,维持了该党"九合一"选举以来的势头。但这一结果对国民党而言,也有一定的"止血"效果。选举结果也显  相似文献   

19.
12月3日,台湾地区举行县市长、县市议员和乡镇市长"三合一"选举。此次选举虽不涉及执政权的更迭,但选前国民党、民进党均高度重视,岛内各主要政治势力无不全力投入,到选举的最后阶段更达到白热化程度。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民进党主席苏贞昌皆以不达预期目标即辞去党主席为号召拓展票源,使这场选举演变为政党对决。  相似文献   

20.
南方朔 《台声》2008,(2):19-20
1月12日,台湾的“立委”选举,民进党惨遭大败,这是近20年来国民党罕有的大胜,也是民进党创党以来首次严重的挫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