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解禁集体自卫权意味着当美国及其他与日本关系密切的国家在遭受攻击时,日本自卫队可以将其视为对本国的攻击而予以反击。安倍意图通过这一方式,谋求"摆脱战后体制",实现日本的"正常国家化",并进一步实现"重振日本"的政治大国化目标。但行使集体自卫权超出了宪法第九条允许的"自卫所需最低限度"范围,因此除非修宪或修改宪法解释,否则此举即被视为违宪。而鉴于修宪的门槛较高,使得他认识到无法一蹴而就,只得采取切香肠的方式,改以不断变通妥协争取部分进取的中期渐进和长期稳打的路线。现阶段,其目标是通过修改宪法解释来有条件地行使"限定性集体自卫权"。与此同时,为降低国内外对解禁集体自卫权的疑虑,以增强支持,安倍一方面打出了"积极和平主义"的旗号,以漂白自己,另一方面又刻意抹黑中国,将之渲染为威胁日本及周边安全的假想敌。可以想见,此举势将进一步导致本已陷入僵局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2.
安倍政权以修宪强国为目标,利用中日钓鱼岛争端鼓吹所谓"中国威胁论",积极谋求行使集体自卫权。日本内阁会议通过有关"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宪法解释"决议案,明确改变了日本政府过去对集体自卫权"虽拥有,但不能行使"的宪法解释,这不仅会从根本上改变战后日本的"和平发展道路"及"专守防卫"安全政策,而且将与日美同盟体系的强化发生联动,给亚太地区格局带来冲击。  相似文献   

3.
解禁集体自卫权在宪法层面上涉及的是宪法规范的变动问题,安倍政权推进解禁集体自卫权是典型的宪法规范的不正常变动,其本质是对宪法的破坏和侵害,属于违宪行为。本文从禁止集体自卫权的法的内涵入手,阐释禁止集体自卫权的渊源、主体和内容,以及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进程。在此基础上,从宪法修改的前提条件、宪法修改的实质性限制、宪法修改的程序性规定、内阁的宪法解释权限,以及《日本国宪法》与《波兹坦公告》和《开罗宣言》之间的法律位阶关系等方面,对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违宪问题进行法理分析。  相似文献   

4.
2012年末,安倍以较高人气顺利进驻永田町,所推出的“安倍经济学”为其赢得了暂时民望和长期执政预期。同时,安倍通过渲染中朝等周边威胁、制造东海和南海联动、强化日关同盟等博得民意和社会基础,开启了作为其夙愿的解禁集体自卫权进程。解禁集体自卫权涉及修改宪法、国民投票法等一系列法律环节,关乎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和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走势,直接影响日本能否成为正常国家和强化军备成为军事大国。因此,解禁集体自卫权注定成为安倍内阁年度热点和焦点大戏。与此同时,面对中韩等国家的反对,安倍以及日本政坛和社会进一步右倾化的风险与挑战也陡然加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国际战略及国际政治理念分析入手,对当代日本战略性外交及政治诉求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和诠释。其一,日本的战略性外交作为体现日本主体性的、旨在参与和主导国际事务的对外关系样式,充分表现出力求摆脱"和平宪法"、谋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的战略性政策取向。其二,日本战略性外交的政治诉求表现为:以解禁乃至行使集体自卫权,谋求日美同盟的对等性;通过价值观外交,构建"海洋民主国家"联盟;介入南海问题,离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间关系;以激化钓鱼岛及东海问题遏制中国正当海洋维权,刻意渲染"中国威胁论"等等,已成为影响东亚和平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本文认为,日本战略性外交的政治诉求,不仅严重破坏了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环境,而且导致东亚安全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和尖锐化。从长远来看,日本仍将通过战略性外交谋求地区乃至国际事务话语权和主导权,继续渲染"中国威胁论",力求彻底摆脱"战后体制"及"和平宪法"第九条的束缚,实现日本成为政治乃至军事大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王屏 《亚非纵横》2014,(4):1-13
该文通过对战后日本有关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争论与斗争的论证过程,厘清了冷战体制下的“畸形儿”日本在美国控制下制定了互相矛盾的宪法、和约以及日美安保条约的历史脉络,并追踪了日本有关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政府解释内容的变化。在对日美军事同盟形成的路径及本质特征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同时,指出安倍政权企图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原因与后果,并对战后日本第三次政治右倾化以及第三个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军事大国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7.
2012年底,以"摆脱战后体制"为己任的安倍再次入主永田町。在半岛局势多变、中国崛起、美国重返亚太、日本国内也危机重重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为实现"摆脱战后体制"的政治目标,安倍内阁大力推动修宪、强化军事力量、解禁集体自卫权等。安倍"摆脱战后体制"的实质是改变战后日本的国家战略定位,谋求日本的"正常国家"地位,目的是颠覆现有地区秩序,确立日本的地区领导国地位,这必将会极大地威胁亚洲乃至世界局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日本不断企图通过修完等合法途径谋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行使“集体自卫权”。日本的这一动向与其自身的安全战略转型、日美同盟的巩固及日本自卫队国际合作的需要紧密相联,折射出日本寻求与美国联合作战权,并逐步实现军事大国的目标。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必将对日本的战略走向、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2014年7月,日本安倍晋三内阁通过名为"为维护国家生存、保护国民而形成无漏洞的安全保障法制"的阁议决定,通过修改行使武力的条件,在事实上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这是二战后日本安全政策的重大转变,意味着日本可在自我防卫目标之外行使武力。1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坚持"日本虽  相似文献   

10.
金永明 《国际观察》2015,(2):114-125
为应对所谓日本周边安全环境严峻局面,消除对日本的威胁,确保国家和国民的安全,日本政府提出了积极和平主义政策。日本相继完善了实施该政策的基础,包括设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制定国家安全保障战略,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等。但日本积极和平主义政策的实施,主要受到经济和政治的制约,尤其在消费税增加后,日本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缺失实施该政策的经济基础。同时,尽管在内阁决议中指出了修改日本安保法制以适度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基本方向,但由于党派意见不一及国民反对,国会审议完成这些安保法制的修订工作之路并不平坦。所以,积极和平主义政策前景依然迷茫。  相似文献   

11.
经过长期的社会动员和舆论准备,安倍政府终于在2014年解禁了日本的集体自卫权。在此过程中,美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奥巴马政府上台初期,出于各种考虑没有在这一议题上对日公开表达支持。但进入2014年后,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解禁需求的增加,以及出于进一步平衡中国的考虑,美国改变态度,正式对解禁表示欢迎和支持。但鉴于美日之间在解禁的基本目标和实施细则方面尚存在分歧,美国对日本解禁的支持是有条件的,试图使其成为一种"可控性解禁",即日本解禁的方向和程度必须处于美国可控的状态下,既最大限度提升解禁对美国利益的促进,又努力降低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日本近年不但加强陆海空军力建设,而且在海洋、宇宙及网络空间不断推行战略扩张。本文阐述日本宇宙领域45年的发展进程,从日本宇宙战略的形成过程,解读日本从和平研发宇宙空间技术,到"军事利用宇宙"的政策演变,论述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与日美宇宙安全合作问题。重点剖析安倍第二次内阁"重启"宇宙战略的计划,以及打破"行使集体自卫权"禁区后的宇宙战略的"升级"问题,总结日本推行宇宙战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坛泛起一股“新国家主义”思潮,其目的是谋求日本在国际政治中的大国地位。在这股暗流的涌动下日本鹰派政治家们采取了一系列步骤,其主要表现为:加强以军事同盟为主的日美关系、修改和平宪法进一步强调集体自卫权、美化甚至否定日本侵略亚洲国家的历史、向青少年灌输极端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皇国史观、大规模扩充军事力量并鼓吹拥有核武器等,令人堪忧。这股暗流必将对亚太地区的政治局势的走向以及我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不确定因素,颇值关注。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0月8日,日美召开防卫合作小委员会会议(SDC),发表《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下称“指针”)修订中期报告,明确了日美防卫合作在功能和地理范围等方面的重大调整,与2014年7月1日安倍内阁通过内阁决议实质上解禁行使集体自卫权,以及今后日本将进行的相关防卫法制的配套修改一起,成为日美同盟安保体制调整的重要一环.由于日本众议院选举等原因,2014年12月19日,日美安全保障协议委员会(SCC)宣布,原定2014年内完成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修订将视日本国内法制修改进展情况,争取于2015年上半年完成.  相似文献   

15.
“行使集体自卫权”与日本防卫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3年 6月 6日日本参议院正式通过“应对武力攻击事态”等三项法案 ,又称“有事法制”三法案。一般认为 ,日本政府从此将逐步走向“行使集体自卫权”。这意味着日本将恢复宪法宣布放弃的“交战权” ;在台海、南海、朝鲜半岛等地区爆发武力冲突时随同美军参战 ;与美军共同威慑亚太地区 ,尤其对台海地区构成重大安全影响 ;同时 ,通过参加集体安全保障活动影响国际秩序。可以说 ,行使集体自卫权将根本改变日本的防卫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刘江永 《东北亚论坛》2013,(2):4-15,117,128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再度执政后,手中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机会,但在日本政治右倾化抬头背景下,其对华政策仍可能受到日本右翼和鹰派的影响。安倍内阁企图通过加强日美同盟,在中国周边开展所谓"价值观外交",构建针对中国的战略格局,在钓鱼岛问题上迫使中方让步。安倍最大政治目标是修改日本宪法,为日本对外使用军事力量铺路。近期在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的同时,也会谋求缓解紧张关系,防止局势失控。若2013年7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很可能推动修改日本宪法。中日关系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前景不容乐观。201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中日双方信守条约,妥善处理钓鱼岛争议,对未来的中日关系和东亚和平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新安保法是其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制度依据,在突破战后和平宪法的"专守防卫"原则同时,也对日美同盟的走向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新安保法为增扩日美同盟的行动范围和功能提供法律支撑,使其成为落实日美安全战略理念的平台和亚太安全网络体系的核心;另一方面,日美因各自战略利益及对国际安全干预的成本承受能力等不同,两国在同盟框架内出现错位和互不协调。新安保法可能会在盟国、国民和地区他国三个层面削弱日美同盟的依托基础。日本新安保法无益于地区安全,也无助于维护地区势力均衡,却可能会成为地区冲突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8.
2014年12月25日,日本自民党赢得众议院选举后,安倍首相再次组阁.中谷元(Gen Nakatani)接替前防相江渡聪德并兼任安保法制担当相.中谷元曾在小泉内阁时任防卫厅(2007年升格为防卫省)长官,其后任自民党安保调查会会长等职,深度参与了冷战后日本安保立法工作,安保立法经验丰富.中谷元无论在政治理念还是相关业务方面都符合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政策的要求,是安倍完成政治目标的适合人选.  相似文献   

19.
修改和平宪法是安倍晋三右倾政治的核心。安倍政府推动修宪,有着长期积累的、复杂的远期背景,即历史、社会、法律根源,这些社会根源长期根植于二战以后的日本社会。近期背景包括社会、国际和安倍右翼政权执政。其中领导者个人因素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安倍认为提振经济并非易事,只有树立修宪的旗帜,才能使自己执政时间更长。经过国内外多层博弈之后,安倍顽固地坚持修宪路线。修宪的核心目标是要删除宪法第九条,获得对外交战权,建立国防军,改变战后国际秩序,成为不受任何束缚的、全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为此,安倍政府不断进行舆论准备、政策准备和组织准备。如果修宪成功,日本将拥有国防军、交战权,并施行"积极和平主义",将成为一个强势的日本、危险的日本,在客观效果上将带来亚太地区安全上的某些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引发地区动荡和军备竞赛。但是,在安倍执政期内,很难实现修宪的目标,其成功的概率只有40%。不过,即使安倍政府推动的修宪不能成功,自其执政以来到现在所推动的修宪,也已经给亚太地区安全带来了消极负面的影响,引起了地区国家之间的猜忌和关系紧张,也导致这些国家在心理上加强了对日本的戒备,同时推动了东亚地区实际军备竞赛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在东亚地区政治格局变迁之时,安倍政府重新定位日本全球角色,在政治、经济、外交、安全等领域均进行了大幅调整。在对外关系中,对美外交仍处于首要位置,对华关系出现回暖,与东盟关系在加强,积极协调日韩关系,对朝关系虽有改善但十分有限。在安全领域,做出解禁集体自卫权、实施安保法案、扩张军力等一系列举动。经济领域主要侧重推进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谈判及能源输出。本文从安倍晋三本人的右翼属性、日本国内逐年的右倾化趋向、中国的崛起和东亚政治格局变迁三个层面分析了日本东亚外交调整背后的动因。安倍政府的政策调整不可避免会遇到一定挑战,同时也将对东亚地区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