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反腐败必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既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斗争;既要将腐败分子挖出来绳之以法,也要下大气力去改变那种“笑贫不笑贪”的腐败文化,在全体公民中营造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廉政文化氛围。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面对传统与现实的挑战,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新世纪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大的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要高度重视和依法严惩滥用职权、挥霍浪费这种“不入腰包的腐败”。  相似文献   

3.
反腐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败上升到反腐败文化的高度,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大的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04,(3):46-46
邵道生在2004年第1期的《党建》杂志上撰文指出:随着反腐败斗争深入,“第一把手”出问题、出大问题、出震惊全国人民的问题,已经是一个见怪不怪的问题了。当今“第一把手”腐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腐败向“高层化”发展,即有越来越多的位高权重的“第一把手”掉进腐败的泥坑中去了;二是在整  相似文献   

5.
夏华     
《奋斗》2005,(4):36-36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既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又要认识其长期性。当前。反腐倡廉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不移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毫不动摇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把反腐败寓于各项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  相似文献   

6.
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切实提高对反腐败斗争的理性认识:一方面要看到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增强斗争的信心;另一方面,要从腐败产生的条件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从腐败发展的趋势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从执政环境的变化认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相应的心理预期,增强人们对反腐败斗争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对行贿犯罪的宽宥是反腐败斗争中的软肋。在近年来查处的贿赂腐败案件中,一个个高官“中箭落马”。付出了自由乃至生命的代价,他们的丑恶行径也纷纷被曝光于光天化日之下,接受社会民众的谴责和鞭挞。然而,作为“腐败共同体”的行贿方,多数却侥幸逃过了惩处。其面目也在公众的视野里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1,(4):57-57
张鲜堂在1月21日的《中国经济时报》上撰文指出:国家话剧院推出的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已在全国巡演五十多场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即将赴美国百老汇演出。该剧以一个高于家庭为主线,充分演绎了腐败的防不胜防与反腐败斗争何其艰难的中国式大问题。剧中的那位老革命家很自信自己家里不会发生腐败,然而腐败就在他的身边发生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强调,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并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地与各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这必将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引向深入。把十六大的要求落到实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之后腐败与反腐败呈现相持胶着状态,在“相持”中推进“反攻”已成为十八大后反腐的总趋势。经济腐败、政治腐败和作风腐败成为腐败在新形势下的主要形式和新的动向。重构反腐模式,坚持法治反腐;完善制度体系,坚持立法先行;整合反腐机构,重构权力配置;调动社会力量,坚持群众反腐等路径选择是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夺取反腐最后胜利的核心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的判断。伟大斗争是由伟大任务决定的,因为我们从事的事业无比壮丽,遇到的难题前所未有,因此,斗争是必然的,而且是伟大的。伟大斗争包括:反对腐败的政治斗争,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的经济斗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军事斗争,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反腐败的五个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反腐败斗争呈现出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同的五个特征。第一个特征,从总体上说,告别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反腐败方式,反腐败的指导思想有了一个全新的质的飞跃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是腐败的滋生、蔓延期,九十年代是腐败泛滥的高峰期。由于社会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3.
寒冰 《大特区党风》2002,(12):43-46
随着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中国反腐败斗争也在逐步深入。腐败,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天敌,也是新时期斗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对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认为权力过分集中是腐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我党首次从体制上探寻腐败现象的根源,从而结束了以往把腐败现象根源仅仅看作是思想、作风的历史;他指出反腐败的指导思想是"反腐倡廉工作必须紧紧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从而纠正了反腐败服务于阶级斗争的错误倾向;他提出依靠法制反对腐败,从而实现了反腐模式的根本转变,即由人治反腐到法制反腐;他重申反腐斗争的重点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从而指导我国反腐败斗争抓住重点.  相似文献   

15.
田英 《大特区党风》2002,(5):25-27,24
“8小时以外”监督:一个亟待重视的问题。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一批腐败官员相继落马,受到党纪、政纪、法纪的严肃处理。值得注意的是,从近几年查处的案件看,一些党员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发生时间大多在“8小时以外”,空间多是在“生活圈”、“社交圈”、“娱乐圈”以内。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原沈阳市长慕绥新、常务副市长马向东等大大小小的腐败官员无不如此。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步步深入,一个个贪官相继浮出水面,人们在众多的腐败案件中发现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夫妻联手作案的比例很高,在许多贪官的后面,都有一个推波助澜的“贪内助”。  相似文献   

17.
反腐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败引伸到反腐败文化的高度,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基础性的课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可谓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3,(2):1-1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着眼党史与国史的经验教训,立足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深刻揭示了廉政与民心的关系,突出强调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腐败是社会毒瘤,严重损害党的肌体,全党同志务必警醒起来,行动起来,与腐败作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发展论坛》2002,(1):51-52,59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存在的土壤和条件。在我国,反腐败斗争的胜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江泽民同志要求全党,“必须坚持不懈地与腐败现象进行斗争,努力把它减少到最小程度。既要有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有紧迫感,抓紧工作,坚决斗争。”腐败的社会历史根源认真考察中国的社会历史,就会发现,目前中国的腐败现象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种有着一定社会历史根源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腐败现象与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国的国情、中国的阶级结构特点、中国的干部队伍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中国曾经是一个封建历史悠久、封…  相似文献   

20.
腐败有三个要素,即“腐败主体、腐败对象、腐败机会”。这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缺少任何一个,腐败行为都不可能完成。开展反腐败斗争,就要针对这三要素,制定科学、管用、有效的预防和惩戒对策,而加大“腐败成本”就是良方之一。一、“腐败成本”的含义及分析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谋取一定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或者叫成本。“腐败成本”,是指在一个特定社会中,腐败行为受到来自国家和社会现实的制裁和谴责,包括法律成本和道德成本。具体包括被查处的概率、法律处置程度、经济惩罚程度、精神或名誉损失、道德法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