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动怎样创造价值和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中两个最基本的问题,要想“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首先必须对劳动价值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这是深化研究和深化认识的关键。本文试对这两个基本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生产要素中,劳动是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非劳动要素是价值产生的重要条件。劳动要想能创造价值,必须借助于非劳动要素。非劳动要素不仅影响价值创造,而且影响价值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商品具有二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二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春生 《理论前沿》2002,(21):14-15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要具体强化“五个扩展”,即扩展对劳动的研究和认识;扩展对科学技术工作在社会生产和创造价值中的作用的研究和认识;扩展对经营管理在社会生产和创造价值中的作用的研究和认识;扩展对必要劳动的研究和认识;扩展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价值无论是理论的发展还是现实的考量,都随着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关系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延伸深化。人类诞生后的自然界称为自然价值,人类劳动和自然力又在创造价值,交换价值则是二元多项综合价值。其中劳动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自身作用且产生成果——增进价值。从存在、创造和构成三个角度出发,聚焦于自然价值、价值创造和交换价值,对自然界、人和社会关系对于价值的效用或属性进行深入探析,能够进一步明确价值理论的内涵和界限,从而更有利于全面、客观地提高对价值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4.
叶双瑜 《理论前沿》2002,26(13):29-30
作者认为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关键是:要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概念,从思想观念、法律、体制、政策等方面,重视科学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十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伯海 《理论前沿》2002,23(7):36-38
十五届五中全会以来 ,有关深入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讨论非常热烈。本文认为 ,综观目前已形成的研究成果 ,其中有十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明确 ,包括深化什么内容 ,什么算价值 ,创造什么价值 ,如何创造价值等  相似文献   

6.
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首先要深化对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劳动的认识,应认识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是体力劳动价值论;其次要认识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配并不矛盾;再次要辩证认识私营企业主的收入,正确对待私营企业家。  相似文献   

7.
吴忠诚 《工会论坛》2002,8(6):23-24
工会组织应该密切联系企业发展与工会工作自身特点的实际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用实际行动支持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 ,促进企业对职工收入分配结构进行及时的、合理的调整 ,保证为各个层次的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与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8.
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的必要性,需要进一步认识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深化认识和研究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人才价值的特征及人才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人才价值理论是人才学的基础理论.当前,这恰恰是人才理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人才价值问题,是人们尤其是年青人的热门话题,研究人才价值理论,有助于深入了解人才的本质;充分认识人才的特殊作用,有助于当代跨世纪的青年人找到“如何实现人才价值”、“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的正确答案.因此,笔者想对人才价值的有关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人才价值的特征(一)人才及其价值的形成.人才和人才价值都有其形成的过程.1、劳动创造了人才及其价值.人才被喻为“无价之宝”,不能说人才价值是自身固有的.对人才和人才价值最具决定意义的是后天的劳动(实践).正如一般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是社会的一般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一样,人才价值也是劳动创造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的《决议》提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提出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当今 ,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劳动的外延、形态、作用都与马克思当时的情况不一样 ,因此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要在坚持中发展 ,在发展中坚持。只有这样 ,马克思主义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一、深化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必要性(一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把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个概念并称应该说还是第一次,是一种全新的提法。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要求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一年之后,我们党向全社会全面阐述了我们的研究和认识,“四个尊重”是  相似文献   

12.
关于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 ,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即“在新的形势下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从报刊发表的材料看 ,深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 ,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创造价值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 ;二是要求正确理解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制度 ,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两个理所当然、无庸置疑的现实问题 ,为什么现在还要提出来深化认识 ,这表明中间存在障碍并且是根本性障碍。一…  相似文献   

13.
科技的飞速发展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人们对劳动价值论也产生了某些疑问或误解。本文简要分析了科技进步对商品价值决定和价值创造两方面的重要影响,深化了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就必须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问题。在这里,其它要素虽然参与了使用价值的创造,但劳动仍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是以各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为客观依据的,它不仅与按劳分配是统一的,而且更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15.
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历史赋予中国经济学家的神圣使命.这一深化关系到从无产阶级劳动价值论发展到工人阶级劳动价值论,及其相应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为此,需要从方法论上寻求支持.应当放眼世界,面对现实,认识新经济所提出的理论挑战;深化认识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借鉴马克思的"抽象--综合"方法、逻辑方法、例证法等研究方法.还要和时代特征紧密联系,从三个方面--国内政治大环境变化、生产力发展实际水平提高、经济体制变革--来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深入理解劳动和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在当前经济改革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关系、劳动创造价值的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入手 ,谈谈对这个命题的理解和认识。一、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关系人类活动包括 :(1)生产性劳动 ;(2)其他能够得到回报的活动 ,其中包括能够得到回报的非生产性劳动 ;(3)纯粹消遣、没有任何回报的活动。只有生产性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其他活动不能创造价值。笔者认为 ,非生产性劳动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寻租活动 ,是凭借行政权力或者经济权力进行的强制的分割 ,…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本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深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卢得志 《理论前沿》2002,(11):19-20
一、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不是通常一般意义上的劳动价值论讨论  相似文献   

19.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工会就要进一步更新观念 ,拓宽就业门路 ,推进再就业工程 ;进一步明确妇女家务劳动的社会意义 ;在“私营企业主当选劳动模范”方面也要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0.
肖勤福 《理论前沿》2003,1(20):25-26
在雇佣劳动制度下,资本对于劳动剥削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是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那个价值量。这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带有根本性的重大发现。然而,马克思在其对资本主义社会作出“生理解剖”和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展开批判进而获得这一发现时,对于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到底是劳动还是劳动力,却有一个逐步深化其认识的过程,即从最初“出卖劳动”的提法到后来“出卖劳动力”的深刻认识。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勇于自我否定和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