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监督的单向思维导致监督权缺乏权力制约机制,因此也增加了其被滥用的可能。需要从"谁来监督监督者?"命题走向"法律监督限度"命题,需要从法律监督的本质及监督与制约的关系出发,探讨法律监督权能否有更清晰的边界。一方面,法律监督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对监督权本质的正确认知;另一方面,鉴于监督的单向思维性,需要权力制约机制予以补充;法律监督权需要边界制约,而非仅靠自律和自觉就足够了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权力制约和监督体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和国家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有人们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有了更理性的认识;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总体布局基本形成;通过改革解决了一些体制性的问题;推进了权力的阳光运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既有认知性问题、机制性问题,又有体制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完善权力互相制衡与监督体制、健全权力授予和民主监督机制、合理配置领导班子成员职权、加快权力制约和监督立法、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俊 《岭南学刊》2015,(1):79-82,125
权力制约和监督理论具有四种基本范式:"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和"以法律制约权力"。透过这些理论视角观察我国公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现状,发现主要存在认知性、操作性、体制性和机制性四大障碍亟待解决。为此,以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提升官德素质,完善分权制衡的权力运行模式,动员公民社会的监督力量,健全法治化的权力制约机制,将是进一步加强对公权力制约监督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专门机构的监督等,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是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机制创新的集合体.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机制创新不仅表现在创新原则、创新内涵上,而且表现在创新路径上.  相似文献   

5.
国外权力监督经验对我国反腐败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英、日、德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权力监督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主要体现在 :以法律规范权力 ,以权力制约权力 ,以公民权利监督权力 ,以及以制度约束权力。国外加强权力监督的成功经验对于完善我国反腐败的法律体系、健全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构建公民参与监督的制度平台均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6.
对完善我国权力制约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政权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尚未建立起有效防止权力腐败和执政党长期执政的权力制约机制。我国权力制约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构建权力监督和制约体制。  相似文献   

7.
积极探索权力监督及制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光荣 《湖湘论坛》2009,22(2):36-38
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权力双重性规律作用的结果,是权力的对立面——责任和公民权利作用的必然,是现代民主与法治之必需。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及制约,要完善和创新党内监督制约机制、人民民主监督制约机制和依法监督制约权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郝峰 《前沿》2014,(7):11-13
我国在权力制约和监督方面仍存在着“弱监…‘虚监”和“漏监”的问题,这说明我国现行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造成这些局限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不完善的原因,也有权力制约监督的机制不健全的原因,还有权力运行不够公开透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权力制约是权力监督和权力制衡的逻辑统一。以分权制度为基础的权力制约权力,在政治发展史上虽起到了一定的遏制权力滥用、防治权力腐败的作用,但总体来看,以权力为基本元素的权力制约仍有待尽善之处。法律只有将权力、权利和道德三种元素进行历史性的统合,把它们共同汇聚于法律框架的整体结构中,才能发挥它们制约权力的作用和形成制约权力的合力。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制》2013,(1):26-27
1.把对公共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作为核心内容 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任何法治形态的基本要义:公共权力具有二重性,唯有法律方能使其扬长避短和趋厉避害。  相似文献   

11.
健全党内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现实需要,在当前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党的过程中划分了党内权力关系,为党内权力监督制约奠定了法理基础。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党内制度建设思想,初步建立起俄共(布)党内权力制约平衡机制。要汲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党内权力监督思想的启示,结合当前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缺乏监督和制约助长了权力任性的恣意发展,并带来了极大的社会危害。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同时,还应"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防控徇私舞弊、滥用权力等腐败问题,唯此才能以束权谋善政。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经历了利用党外力量制约监督的萌芽和建立相关制度的初创,经制度化、法制化和体系化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制约机制,并健全和完善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制约监督体系。反思这一构建历程所蕴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制约监督的原则,有助于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姜瑞林 《前沿》2010,(14):96-98
国家权力的分立制衡理论与其具体的实现模式并不是惟一的。国家权力架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应从其所依存的政治背景下进行考察。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法律监督权作为一种独立的国家权力被赋予检察机关,体现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在我国权力监督薄弱的情况下,应当发挥检察机关对公权力的法律监督,尤其是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架构及其运行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权力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政权建设与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但从制度设计到运行实效,我国现行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仍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我们必须从改善权力配置、优化权力结构、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以及加强廉政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6.
宋望  陈伟 《传承》2011,(23):86-87
以权力制约论为基点探索防控税收执法风险的法律机制不失为当前最可行的路径之一。从重塑税收执法理念,优化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建立外部约束机制,实现内部权力制约,并让权力在权利的监督下更加规范,形成一个健康的税收执法风险防控运行机制,尽可能减少税收执法风险。  相似文献   

17.
陆介标 《人大论坛》2007,(11):20-21
为什么要加强人大的监督工作? 1994年,江泽民同志指出:“掌握权力而不接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人大的监督是代表人民进行的监督,它是一种国家体制,而不是个人行为。”“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在民主化进程中,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同时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监督权是宪法赋予各级人大的一项强制性权力,其实质是国家权力运行的控制机制,其职能是为了保证国家法律的实施,保障人民的利益和意志,防止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滥用权力。人大的监督具有四个特性,即:法律性——保障法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警务,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之一。警风不仅是政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关系到国家权力运行的有效性、合法性、公正性。加强警风建设,惩治权力腐败于既然,防范职务犯罪于未然,建立行之有效的警察权力运行机制,政治教育是基础,法制建设是保障,完善警务监督机制才是关键。一、警务监督本质的理性认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  相似文献   

19.
王葵 《湖湘论坛》2005,18(4):77-78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权力得以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构建权力监督制衡机制,必须紧密结合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建立一套有约束力的科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权力监督: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理论月刊》2005,3(2):30-32
加强权力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核心是要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防止公共权力的变异,把公共权力置于民主和法律的约束和监督之下,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