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日前召开的山东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论坛上,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痛斥目前存在于高校学术从业人员中的一系列不正常现象:“学术从业人员世俗化,追逐职务、金钱、荣誉、地位,当‘包工头’的现象屡见不鲜。”一年前,武汉大学原校长刘经南在回答同学们“现在有的老师忙科研,忙课题,忙论文,花在教学上的时间明显不足,以至于一个学期下来都不认识学生”这个问题时,  相似文献   

2.
2006年,对于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检察官齐涛来说,可以说是其人生最出彩的年份:  相似文献   

3.
任学敏 《山西青年》2023,(9):130-132
就业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2022届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首次突破1000万人,创历史新高。随着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已成为一个常态化问题。在新冠疫情期间,“慢就业”现象更为凸显,部分学生甚至发展成为“懒就业”“不就业”,具体可以细分为优越型、逃避型、准备型。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从个人、社会、学校、家庭不同层面深入剖析了“慢就业”现象,推动“全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构建“全过程”生涯教育体系、提升“全方位”就业服务质量,打好“三全育人”组合拳,进而削弱“慢就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06,(3):52-53
杨玉圣在2月16日的《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在目前急功近利的学术评价体系主导下。学术期刊不仅成为论文成果发表的主要平台,而且成为高校系统学术评价的替代工具,即“以刊评文”模式。与此有关,学术期刊(特别是名刊)的编辑们也由过去的学界边缘人成为学术舞台上的活跃角色,从“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幕后英雄”扮演起号令“学界诸侯”的“无冕之王”。  相似文献   

5.
王多在8月6日的《解放日报》上撰文指出:当前,学术领域的种种不端现象愈演愈烈。学术造假、剽窃,一直难以根治。而学风不正的问题也越为突出。学术功利化的色彩越来越严重,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现象时有所见。一些与国家、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基础理论研究,由于研究成果不能“立竿见影”而被削减经费、取消立项,令人扼腕。据说某地高校新学期开学出现了许多怪现象;教师的心思不在授课之上,提前下课,外出创收;  相似文献   

6.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减缓就业压力,力争把失业率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是我省“十五”期间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九五”期间,全省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供给量 (经济活动人口 )、从业人员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 2000年,全省劳动力资源达到 2370万人左右,比 1995年增长 6.5%;劳动力供给量预计由 1995年的 1820.7万人增加到 2000年的 1896万人,增长 4.1%;全省从业人员达到 1837.6万人左右,比 1995年增长 1.4%。由于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初见成效,以及非国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保健彬 《支部生活》2008,(11):43-43
近年来,昆明市官渡区委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作为促进“两新”组织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抓手,注重发挥作用、努力创新机制、着力突破难点,较好地促进了全区新经济、新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各类“两新”组织已发展到近4万个,从业人员达25万人,“两新”组织的经济比重占到了全区经济总最的80%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不断发育完善的产物。截至2003年年底,上海市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已达56.55万家,从业人员约383.7万人;民办非企业单位3323家,从业人员约4.54万人;各类中介机构约1.5万家,从业人员约30万人;核准登记的社团2713家。全市“两新”组织中的从业人员已达421万余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4.77%,而且这一趋势还将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两新”组织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李鹏飞 《党课》2009,(9):124-125
“借调”,顾名思义,就是:你还是原单位的人,你的行政工资关系还在原单位。上级机关先把你借来使用,有了机会再正式把你调过来。“借调”现象由来已久,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五方面原因:一是机关人员流出后得不到及时补充,人手不够用;二是工作量大、人员编制少:三是机关中人手虽然不少,但是胜任业务工作的人却较少;四是上级机关中的工作人员敬业精神不足,向下级单位“借人”使用,就可以把自己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五是“借调”人员比较“听话”,能力强,并且无需为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操心。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有些领导班子存在不团结的现象,原因很多,但带共性的一条就是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搞少数人或者个人说了算,把集体领导当陪衬。”江泽民同志所提到的“把集体领导当陪衬”现象,很有现实针对性,对此,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把集体领导当陪衬”的表现表现之一:把“个别酝酿”搞成私下定调、串通和授意。“个别酝酿”是指党委班子在党委会之前,相互交流看法,充分发扬民主,听取群众意见,形成并初步提出决策预案的民主决策过程。当前一些领导班子在把握这一重要环节时明显“走样”。有的正副书记在…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1,(36):9-9
当下,有这样一种倾向令人忧虑:有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乐于并且善于把上级领导不经意间甚至随便说的一些“场面上的话”、“应景式的话”、“拍肩膀”式的话,放大叠加、炫耀张扬。把它作为“尚方宝剑”,上下挥舞,拿着鸡毛当令箭,拉着大旗作虎皮。这种现象被人斥之为变味的“借东风”。  相似文献   

12.
“典型引领”与“底线约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行之有效的两种工作思路和方法,也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径和工作方法。但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当前都呈现出“典型引领”多、“底线约束”少的状况。要想真正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高校既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也要重视法律和道德底线的约束机制建设,二者不能偏废。只有抓好两端,带动中间,才能最终形成人人、时时、处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和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学生的回信是高校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针。北京大学要以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和回信精神为契机,把“共圆中国梦”作为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导向,把“勇当筑梦人”作为新时期在校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核心追求,把立德树人、培育为中国梦而奋斗的“筑梦人”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使命。  相似文献   

14.
高铭 《支部生活》2011,(12):48-48
3年来,云南农业大学惊喜不断,好事连连。3年来,全校有3人入选“云南省首批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5人入选“云南教育功勋奖”,10人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5人获得“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相似文献   

15.
浅论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党在政治上的领导和思想上的引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障。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不断探索的首要问题。第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指出,做好高校育人的工作,把学生培养成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6.
张建伟 《当代贵州》2023,(16):64-65
<正>《贵州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党支部(以下简称学报编辑部党支部)坚持“党建赋能、引领发展”的思路,着力打造“党建+学术立校”品牌,促进支部建设与“学术立校”工作深度融合,把党支部建成战斗堡垒,激发“学术立校”新动能。  相似文献   

17.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永恒话题,如何根治高校师资“进口”环节中的内部招聘、“萝卜招聘”等人情现象是值得探讨的。文章在界定高职院校师资“进口”环节中人情现象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人情盛行的原因和危害,并通过制度设计、调整利益分配格局等方面的探讨提出规避高职院校师资“进口”环节中人情盛行现象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于4月9日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4所高校和4个学术单位的58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公共理论课建言献策。与会学者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前“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围绕如何提高德育主渠道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问题,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宏观指导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学者认为,新时期以来,高校“两课”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基本适应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近年来,教师队伍不够稳定的现象比较突出。由于没…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2002,(6)
对当前在采矿业、建筑业中,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强迫与其订立“生死合同”,企图逃脱安全生产责任的做法,我国拟通过立法予以禁止。据了解,订立“生死合同”的企业,在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后,往往只给受害人或其家属很有限的钱,就不再承担任何责任。针对这一现象的存在,最近提请最高立法机关审议的安全生产法草案增加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该协…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2,(20):27-27
近年来,“过劳死”这个名词在媒体报道中的使用率逐渐攀升。据一项专业机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近两成的职场人明确认为自己“过劳”,而IT行业从业人员“过劳”情况的比例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