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玲 《党史纵览》2012,(5):26-29
1948年6月22日,在安徽泗灵睢县的四屏山地区,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我方指挥战斗的一位年轻指挥员,面对重重包围的敌人,镇定白若,沉着应战,组织36名队员,全力掩护另外两组队员迂回突围。在他的指挥下,掩护组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战斗,先后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  相似文献   

2.
1935年11月22日上午,在日军调动大批兵力对我东北一些游击区进行疯狂的大“讨伐”逆行中,时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的著名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在与敌人的战斗中,不幸受伤被俘。当敌人初步认定她是一个以珠河为中心,把三万多农民坚固地组织起来的中心指导者时,更是不肯将她轻易放过了。于是,在接下来的5天里,为逼使赵一文招供,敌人对她施行了各种酷刑.尽管赵一曼一次次都疼得死去活来,但她丝毫没有动摇。5天后,赵一曼被带到哈尔滨,关押在伪滨江省警务厅地下室看守所里。这时赶一曼的腿部伤口已经溃烂化脓,生命垂危。由…  相似文献   

3.
《党建》1999,(10)
黄继光:勇堵枪眼的特级英雄1952年10月,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四号”、“五号”阵地相继被夺回,但“零号”阵地上的敌人仍集中十几挺机枪负隅顽抗。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带着战友冲向战壕。黄继光机智地把敌人的火力点炸掉了两个,但武器都用完了,身上也多处受伤,敌人的机枪仍在吐着火舌。黄继光不顾伤痛,毅然站起来,向敌人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机枪口……黄继光被授予“特级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邱少云:田纪律重于生命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为了…  相似文献   

4.
正1942年4月发生在山西榆社县境内的白庄伏击战,是抗日战争困难时期党领导决死纵队伏击日军的经典战役之一。这次战斗以很小代价取得了打击敌人嚣张气焰、挫败敌人分割、"蚕食"根据地企图的最佳战果,受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首长的通报表扬。此役鼓舞了抗日军民,巩固了抗日根据地。1942年春,日军对太行、太岳根据地开始所谓的"驻晋日军总进攻",  相似文献   

5.
黄瑶 《党史博览》2009,(9):52-5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对日作战的战场主要在太平洋上,八路军则在中国大陆的敌后对日军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这两支军队虽然是对共同敌人进行英勇战斗的战友,但却战斗在不同的战场,彼此似乎很少有直接的、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著名战斗英雄周文江的回忆录《抹不去的记忆》一书。书中第四章“西兴里阻击战”一节强烈震撼了我:“在西兴里阵地上,我们坚守了7天7夜,打退美军28次进攻,为歼灭美军主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西兴里战斗中,我们俘虏美军7人,打死打伤美军400余人,击毁敌人的坦克4辆、汽车2辆。在这次战斗中,五连也付出了巨大代价,70多名干部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文中还配有一张合影照片,  相似文献   

7.
十二烈士山     
《世纪桥》2011,(24):55-60
十二烈士山是为了纪念与日伪军顽强作战而牺牲的12位烈士而得名。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东北抗联的16名战士与400多日伪军进行了一整天残酷的阵地战,在他们的顽强拼杀下,打死打伤敌人120多人,抗联战士牺牲12名,4名突围。最后敌人连一件完整的武器都没得到,十二烈士同狼牙山五壮士一样英勇而壮烈。  相似文献   

8.
王树林 《党史博采》2001,(10):45-46
河北省清苑县冉庄,地处保定市西南30公里的冀中大平原上,位于京、津、石、沧之间。中外战争史上闻名的地道战,就发生在这里。 日军侵入华北之后,冀中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在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坚持敌后抗战,扩大抗日根据地,利用地道战这种独特战斗方式打击敌人。冉庄人民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巧妙地设计了各种工事和地道口,部署不同的作战方法,在普通的村庄,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誉为地道战模范村。聂荣臻  相似文献   

9.
庾晋 《党史纵览》2003,(5):40-42
逆用电台,是指我方破获敌人电台后,保留敌人使用的番号、呼号、人员、密码,继续与敌方保持联系,以接收敌人的情报,为我所用,并将我方编造的假情报送到敌人手中,以迷惑敌人的一种反情报-战,我党我军无论是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抗美援朝期间,都曾多次通过逆用电台进行反情报战,并在我党我军作战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所冒的风险很大,容易遭人误解或被党内别有用心者所迫害。  相似文献   

10.
1941—1944年在日本侵略者占领下的香港,活跃着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敌后武工队”──港九大队。他们踏着敌人隆隆的炮声,挺进港九,剿匪除奸、夺取枪支、袭击8军,既出色地完成了营救抗日爱国民主人士、文化人士和国际友人的任务,又给日本侵略者及其汉奸走狗以沉重打击。不但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在战斗中也不断发展壮大,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精神。“未成功”的进军1941年10月,香港上空,战云密布。在大亚湾,日军列队持枪、耀武扬威;中港边界,炮声隆隆。日军进攻香港,蓄谋已久,一触即发。此…  相似文献   

11.
孔春林 《党史博采》2005,(11):22-25
响堂铺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9师在邯郸——长治公路线上黎城至涉县间的响堂铺地区,伏击日军辎重部队的一次著名战斗,与长生口、神头岭伏击战并称为华北抗日战争史上颇有影响的“三战三捷”。正如陈锡联上将后来评价说:“响堂铺伏击战,其要害环节在于准确掌握了敌人行动的特点和规律。在其主要交通线上,采取待伏手段,巧妙地借助有利地形,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对运动中的敌人突然发起攻击,从而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徐碧深坑岭战斗,阻滞了中央苏区东线敌人,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战斗有效牵制阻滞福建方面敌人参与第五次“围剿”,为我军积累了野战经验,是成功的游击性运动遭遇战例,丰富和印证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文锋 《党史博采》2008,(1):50-53
<正>1941年的那个冬天,对于那些亲身经历过沂蒙山区反扫荡的人们来说,是记忆中最为黑暗、最为寒冷的一个冬天。就在那个冬天里,爆发了山东抗战史上空前壮烈的一次战斗,几百名战斗人员,掩护着数千名非战斗人员,在敌人的包围圈里,与万余名敌人进行了一场空前惨烈的殊死搏斗,彻底粉碎了日寇企图消灭我山东抗战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阴谋,这,就是气壮山河的大青山突围战。  相似文献   

14.
文锋 《党史博采》2005,(8):28-33
1940年8月,为了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活动,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扩大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战役,这就是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经过20天的激烈战斗,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华北敌人的各条交通线都陷于瘫痪。为了进  相似文献   

15.
1933年,中共东满特委在领导延边各族人民进行抗日游击战争中,积极开展向日伪军的宣传工作。3月30日,吉林省汪清县游击队反击日伪军讨伐汪清马村游击根据地战斗胜利结束后,在打扫战场时,发现松林里有一辆装满子弹的日军汽车,附近河边有一具日军士兵的尸体。尸体旁一块石头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用日文写着:亲爱的中国游击队同志们:我看到你们撒在山沟里的宣传品,知道你们是共产党的游击队。你们是爱国主义者,也是国际主义者。我很想和你们会面,同去打倒共同的敌人,但我被法西斯野兽们包围着,走投无路。我决心自杀了。我把我运来…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2,(2):59-64
智取克山是东北抗联第三路军一次经过周密部署和精心谋划,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配合下,调动敌人、以智取胜的战斗。抗联第三支队队长王明贵曾谋划和指挥了那场战斗。  相似文献   

17.
重要战斗     
《党史天地》2007,(11):63-64
破寨岗战斗 1927年6月12日.光山民团头子严炎齐勾结反动地主林佑亭、戴石亭、余治桥和反动红、白、学、黑旗会匪近万人,兵分三路向破寨岗进犯,企图以此为跳板,占领乘顺地区,窜犯黄安。麻城农民自卫军得知消息后,守卫在破寨岗上严阵以待。当会匪冲到山寨上的石墙下.我守寨自卫军在六七千农民武装的配合下.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匪首又指派姓兆的“拳师”带领匪徒向山寨再次发动猖狂进攻.自卫军一战士一枪打伤了兆拳师,匪徒见此,吓得赶紧往回窜,我军乘胜追击40余里,还捣毁了光山俞家垸红枪会匪的老巢。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敌人不计其数.仅大小会首和“拳师”就有20余人。  相似文献   

18.
正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广大军民在与日军战斗中,因为缺乏枪支弹药,往往处于劣势。面对日军的优势武器装备,他们并没有被吓到,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对付敌人。在山东省五莲县陡峨村(今中至镇),抗日群众发挥聪明才智,白手起家办起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村级"兵工厂",先后造出步枪一千多支,  相似文献   

19.
血战苏家崮     
“1941年12月,山东纵队两个连队又一个排在坚守苏家崮时,与敌人反复冲杀,最后仅剩下30多人,全部抱敌投崖,与敌人同归于尽。”翻阅1985年的《红旗》杂志第17期,读到这一史实,作为参加那次战斗的幸存者,再一次引起了我们对英勇牺牲的战友的无限怀念。  相似文献   

20.
虎头要塞,是日军为推行“北边振兴”计划,以苏联为“假想敌人”,于1930年至1939年在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县虎头镇所修建的军事要塞,无论是规模还是兵力配备,都是前所未有的,被日军称其为东方的“马其带防线”。但是,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英勇的苏联红军以大无畏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战斗从8月9日持续到8月26日,历时18天,终于摧毁了日军的这个“地下要塞”,全歼了日军第十五国境守备队,攻占虎头,获得了全胜。虎头要塞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南起边莲子山,北至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