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美国加州的一家医院里发生了一起医疗纠纷:一名刚出生的新生儿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输氧,护士遵医嘱将氧气给输上了。不久孩子死亡。这时才发现,护士虽然将氧气管给插上了,但并未将氧气通道打开。得知这个信息后,孩子的父母很气愤,将医院和护士告上法庭。经过医学鉴定,认定护士虽然未将氧气通道打开,有医疗行为上的过错,但孩子的死亡仍是因为先天性心脏病,而非未输氧造成,结论为不属医疗事故。患者息诉。  相似文献   

2.
张旭 《党建文汇》2009,(7):51-51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一生之中的种种过错与得失,一些人往往准备了许多的理由:在这么多的理由中又可能没有一个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或怨天尤人,或叹世不公。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共同危险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并且采用"过错推定"的方法。举证倒置原则,使受害人摆脱了必须举证证明加害人的过错,另一方面也使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无过错,就可以免于承担责任,也摆脱必须证明谁为真正加害人的劳累和束手无策,对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保护达到的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共同危险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并且采用"过错推定"的方法.举证倒置原则,使受害人摆脱了必须举证证明加害人的过错,另一方面也使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无过错,就可以免于承担责任,也摆脱必须证明谁为真正加害人的劳累和束手无策,对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保护达到的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5.
判定过错的标准和方法一直是法学者和司法者争议的难点。该文作者从分析各国长期在判定过错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入手上,提出判定过错的标准和方法应该是客观的。对行为过错的判定既要适用于一般人的普遍性标准,又要考虑行为人的自身情况及行为时周围环境,既有判定行为人是否存在过错的统一标准,又考虑行为主体的多元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的一天,黄先生在南山健身俱乐部健身时突然倒地,被其他健身者送往医院抢救,待送至医院时,黄先生已没了心跳。公安机关的调查结论为:黄先生系病理性死亡。黄先生的家属认为南山健身俱乐部存在过错,于是将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20万元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2012,(12):48
在日常生活中,因口舌之争引发悲剧的事件屡见不鲜。此类案例的责任判定,主要当界定"肇事方"的行为是否属于直接过错。  相似文献   

8.
苏平 《求实》2004,(Z1)
在侵权行为法中,过错是一个主观和客观要素相结合的概念,它是支配行为人从事在法律上应受到非难的行为的故意和过失的状态,换言之,是指行为人通过违背法律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主观状态。根据上述过错的概念,我们认为构成过错,必须具备四个要件:行为人,行为人的行为,心理因素,以及法律因素。也即是过错的四个构成要素: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行为;法律。我们也可以分别称之为主体要素、主观要素、客观要素、客体要素。这四个要素是构成任何一个过错的基本元素。而过错分类,即以一定的标准将过错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其意义在于为我们认定过错以及确定…  相似文献   

9.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事故责任。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当事人索赔的重要书证。交警部门一般按下列标准划分事故责任:  相似文献   

10.
将医疗支出与健康有机结合起来,研究新农合制度下患者就医行为及态度,表明:新农合制度下小病患者就医态度并不积极,慢性病等大病患者会积极入住医院配合医生治疗。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新农合补助等对两类患者就医行为及态度的影响具有同质性,而在家庭经济负担、家庭人口结构、医疗卫生资源便利程度、是否有家人照顾、健康恢复能力估计等对两类患者就医行为及态度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新农合在制度设计上需同时注重预防保健与大病医疗。  相似文献   

11.
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我们要用教师博大无私的爱去善待每一位学生。在我们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学生是在不断犯错中长大的,面对学生的过错,不能一味地指责,而要付出真心、诚心、爱心,用我们的教育行为来感动学生,消除学生的戒心,  相似文献   

12.
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政府旅游信用行为的失信现象主要体现在政府旅游政策的制定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随意性与模糊性、政府行为的长官意志取向经济化倾向尚比较严重以及政府对待各类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的政策取向尚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等几个方面。之所以如此,关键性的原因主要在于转型期存在的制度缺陷和政府自利取向行为的影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的滞后以及政府职能异化现象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有必要实现行政程序的法典化、完善政府失信惩戒制度以及把政府的行为纳入真正的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3.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通报《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首次划定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明确利用自媒体等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认定,以及如何对网络水军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4.
规范政府招商引资执法行为有利于实现招商引资根本目标,有利于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有利于预防腐败。目前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执法活动中还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执法行为不规范、监督机制实效不高等情况。对此,地方政府应当通过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行政权力、强化监督机制等途径,来实现对政府招商引资执法行为的规范。  相似文献   

15.
在死刑量刑中,除严格把握"罪行极其严重"这一法定要件外,被害人过错在量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害人过错是被害人具有的直接引发被告人犯罪的明显应受谴责的行为和表现,应准确把握明显应受谴责性和直接引发性这两个基本特征,充分注意到被害人与被告人在犯罪前后的紧密联系,从而准确认定被害人过错,给被告人一个公平公正的处罚。  相似文献   

16.
法治化进程中的灰色行为及其法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之外,还存在着一种灰色行为。一个行为合法与否,可以由国家制定或民间形成的规则来评判,调整灰色行为的则是与制定法与习惯法相对应的潜规则。灰色行为不同于中性行为和官方行为,是法治化进程中亟待克服的一种行为现象。  相似文献   

17.
行政事实行为与相关行为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赔偿法》颁布实施后,行政事实行为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才被真正认识。加强对行政事实行为与相关行为关系的研究是正确适用行政侵权责任法律规范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推动行政法学研究向纵深发展,也是为将来在《行政诉讼法》修改时增加一种确认判决形式提供理论依据。行政事实行为是与行政法律行为相对应的概念,其与行政法律行为、违法行政行为、民事事实行为等相关行为既相互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鉴于经济的发展、法治的进步,政府执政水平的提高以及民众主体意识的觉醒,行政行为的价值取向经历了,由唯效率观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及在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基础上向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嬗变过程。近来,政府对高房价的重拳调控、以及对钓鱼执法、隐蔽执法等,过分注重行政效率的行政行为的明令禁止,即实行这一转变的必然结果。然而,由于唯效率观的深远影响,以及保证效率和保障人权一定意义上存在矛盾,所以在实践中有些行政主体在行为价值取向的选择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昌龙 《当代贵州》2013,(34):54-55
在“黔中首郡”思南县,有公立性医疗卫生机构34个,民营医院9家,村卫生室526个。近年来,思南以“廉政文化进医院”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医药采购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坚决打击医药采购中的商业贿赂行为,逐步规范了药品和设备采购行为,医德医风明显转变,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政治行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外在表现。调查表明,大学生政治行为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是少数大学生存在着政治认知模糊、政治效能感偏低、政治疏离感较强、政治取向功利、政治知行脱节等问题。高校要有效引导大学生政治行为,必须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全面提升大学生政治理论认知水平;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发挥党团组织引导大学生政治行为的核心作用;营造良好政治文化氛围,拓展大学生政治实践渠道,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政治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