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静  范佳玮  吕祥 《创造》2015,(4):871-873
目的探索健脾复方对大肠癌SW620细胞株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实验,将SW620细胞分别与正常培养基(空白对照组)、正常裸鼠血清培养基(药物空白组)和含药血清培养基(健脾复方组)培养72h后,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PI3K/AKT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药物空白组和健脾复方组的PI3K和AKT的蛋白表达分别为(0.651±0.278),(0.650±0.269),(0.289±0.127),(0.607±0.320),(0.561±0.284)和(0.219±0.105),经方差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显示健脾复方组与空白对照组及药物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PI3K mRNA和AKT mRNA的表达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复方可能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金玲  金香淑 《创造》2015,(4):878-880
目的观察红参皂苷Rg5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及细胞内活性氧族(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红参皂苷Rg5处理组较250 mmol/L的MPP+单独处理组,SH-SY5Y细胞损伤明显改善。其中,ROS荧光强度值明显降低,ΔΨm荧光强度值明显升高(P<0.05),TH表达明显增加。结论红参皂苷Rg5对MPP+诱导细胞氧化应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钱洁玉  桑锋  李杰  刘真  何书杰  李强  徐立然 《创造》2015,(4):873-875
目的探讨益艾康含药血清对人自然杀伤细胞增殖及其效应分子颗粒酶、穿孔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NK-92MI细胞系,设空白对照组,4﹪、8﹪、10﹪、15﹪含药血清组,48h后分别加入空白鼠血清及不同浓度的益艾康含药血清,继续培养6h后观测NK-92MI细胞数量变化、增殖及对其靶细胞K562的细胞毒效应;Real Time PCR检测NK细胞效应分子颗粒酶、穿孔素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益艾康含药血清均能够促进NK-92MI细胞增殖,8﹪、10﹪益艾康含药血清组NK-92MI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2-△△Ct法分析表明8﹪益艾康含药血清能明显上调NK-92MI细胞颗粒酶基因的表达。结论益艾康含药血清能显著促进NK-92MI细胞增殖,增强NK-92MI细胞毒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颗粒酶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杨馨  刘旭光  杨慎峭  周海燕  马文彬  魏铮 《创造》2015,(4):1005-1007
目的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NAi在体阻断SOCS1、PIAS1、PTPN22在RA动物模型的表达,研究艾灸对实验性RA滑膜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其SOCS1、PIAS1、PTPN22的调控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A模型组、艾灸治疗组、艾灸+SOCS1基因干扰组、艾灸+PTPN22基因干扰组、艾灸+PIAS1基因干扰组。按0.5ml/kg体重剂量,将福氏完全佐剂平均注入模型组、艾灸各组动物的双后膝关节腔内(对照组动物同法注入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运用慢病毒介导的SOCS1、PTPN22、PIAS1 RNAi作为干预手段,麦粒灸"肾俞"、"足三里"穴治疗实验性RA(5壮/穴/天,6天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天)。ELISA法测定艾灸对关节滑膜液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1β、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IL-1β、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SOCS1干扰组、PTPN22干扰组、PIAS1干扰组与艾灸组比较,下调IL-1β、TNF-α含量效果不及艾灸组(P<0.05)。结论艾灸"肾俞""足三里"穴可显著降低实验性RA家兔滑膜液炎症相关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含量,但在SOCS1、PTPN22、PIAS1被干扰的情况下其作用显著降低,提示SOCS1、PTPN22、PIAS1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负反馈调控可能与艾灸抑制实验性RA滑膜细胞的异常分泌功能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鼠流感的肺病理变化及脾细胞Th1/Th2免疫因子及气管粘膜TLR2/4 mRNA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冰香散挥发油制剂对流感病毒的防治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选用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毒对照组、利巴韦林组、冰香散挥发油制剂滴鼻组、雾化组,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预防性给药7d,第8天以15LD50攻毒,再持续给药5天后取材。肺组织经HE染色后观察其病变程度;脾脏研碎制得脾细胞悬浮液,以RT-PCR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4、IL-5的分泌情况;RT-PCR检测气管粘膜上TLR2/4基因表达的水平。结果小鼠经H1N1感染后肺部出现严重的炎性细胞浸润,与正常组相比TLR2/4 mRNA、IFN-γmRNA表达水平上升(P<0.01),IL-4、L-5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利巴韦林组可显著增加IL-4 mRNA的表达(P<0.01),降低IFN-γmRNA表达(P<0.05);冰香散挥发油制剂滴鼻、雾化组能显著增加IL-4 mRNA、IL-5 mRNA的表达水平(P<0.01或P<0.05),但在降低IFN-γmRNA的表达上冰香散挥发油制剂滴鼻组的效果比较显著(P<0.05)。各给药组都有降低TLR2/4基因表达的趋势,但只有冰香散挥发油制剂滴鼻组的作用比较显著(P<0.01)。结论冰香散挥发油制剂对流感病毒性肺炎病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调控炎性细胞因子及TLR2/4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抗流感所致肺炎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拟调查龙血竭对免疫调节功能相关性Kv1.3通道的影响。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实验检测龙血竭对Kv1.3通道电流及Jurkat细胞膜电位的影响;运用ELISA实验检测龙血竭对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释放的影响。结果龙血竭对外源性表达在HEK293T细胞及内源性表达在Jurkat T细胞上的Kv1.3通道产生了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龙血竭尚可以诱导Jurkat T细胞膜电位发生去极化改变,抑制植物血凝素激活的Jurkat T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的释放。结论该研究首次报道了Kv1.3通道是龙血竭赖以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的受体靶蛋白,部分阐明了龙血竭产生免疫抑制效应原细胞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对NO-c GMP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靶点,探讨其通过该信号通路调节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Wistar大鼠25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50只、模型组50只、复方组50只、解毒组50只、化瘀组50只),行90%肝切除,建立暴发型肝衰竭肝再生大鼠模型。在术后(6h、12h、24h、48h、72h)5个不同的时间点,每组各取8只大鼠处死,留取肝组织。运用硝酸还原酶法测肝组织中NO含量,ELISA测定肝组织c GM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谷氨酸受体(NR1、GluR1),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表达情况。结果解毒化瘀颗粒组大鼠肝组织NO与c GMP含量在6h和12h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NR1mRNA和i NOSmRNA在成模后6h和24h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GluR1mRNA表达各时间点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解毒化瘀颗粒通过调节NR1和i NOSmRNA表达,上调NOc GMP信号转导通路,从而促进肝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8.
用根尖显微压片法研究了铅对大麦根尖分生细胞的细胞遗传学毒性。结果表明 ,铅能降低正常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 ,阻碍了细胞向分化状态发展 ,表现出浓度与时间的叠加抑制效应。铅的毒害还表现为致使染色体畸变 ,产生了铅浓度与时间的叠加诱导效应。 1&#215; 10 12 mol/Lpbcl2 上大麦根尖分生细胞的致死浓度  相似文献   

9.
于晨  段嗣瑾  王天  傅风华 《创造》2015,(4):818-820
目的观察华佗再造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1αrteryocclusion,MCAO)模型。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华佗再造丸(0.5,1.0,2.0 g/kg)三个剂量组。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脑内HIF-1α和VEGF 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MCAO造成脑缺血损伤3天后HIF-1α,VEGF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华佗再造丸各剂量组可明显提高HIF-1α,VEGF mRNA的表达水平,并呈现出一定的剂量关系。结论华佗再造丸能够增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HIF-1α和VEGF的表达,通过HIF-1α/VEGF通路促进脑缺血后的血管新生和神经再生,可能是其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中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水平 ,探讨其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恶性度的关系。方法 :常规HE染色进行组织学分类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 (LSAB法 ) ,确定肿瘤的免疫表型 ,检测淋巴瘤中PCNA的表达。结果 :6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 ,低度恶性 3 9例 ,高度恶性 2 3例 ;48例为B细胞淋巴瘤 ,14例为T细胞淋巴瘤。该组病例中 ,PCNA阳性 62例 ,阳性细胞数均 10 %以上 ,PCNA的阳性程度与NHL的恶性度有关 ,在低度恶性组多表现为 +~ , 占 2 5 6% ,而高度恶性组只有 1例为 +, 占 5 2 2 %。 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 ,滤泡中心可见少数 (阳性细胞数 &lt;10 % )散在分布的PCNA阳性细胞。结论 :PCNA表达的阳性程度与NHL的恶性度有关 ;PC NA在NHL高度恶性组的高表达提示我们在组织学水平判断NHL的恶生程度PCNA将是很重要的参考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房岩  蔡牧辰  张学武 《创造》2015,(4):838-840
目的探讨5,2’,4’-三羟基-6,7,5’-三甲氧基黄酮(TTF1)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colchicine,Col)组和TTF1给药组(5,10,20μmol/kg),每组12只。观察TTF1对CCl4所致慢性肝损伤病理学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相关因子表达。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细胞有较广泛的点状坏死,伴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增生较为明显,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肝纤维化分级的Ⅲ级;Col组和TTF1给药组变化类似:肝细胞点状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轻于模型组,肝纤维化分级为Ⅰ级。与模型组比较,Col组和TTF1给药组大鼠肝组织的GRP78,PERK,IRE1α,ATF6和Caspase-12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TTF1对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抑制ERS反应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延髓、脊髓及胃粘膜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的影响,探讨疏肝和胃汤改善抑郁状态及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00只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模型组、百优解组及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采用慢性心理应激加孤养法制作抑郁模型,共计造模4周。在第3周,百优解组及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分别予以0.36mg/(kg·d)、20g/(kg·d)、10g/(kg·d)体重给药,生理盐水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分2次灌胃。在第4周结束后,使用内固定法取大鼠延髓迷走神经背核部位的脑、胸髓(T6~T8,根据脊神经定位)及胃粘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上述部位VIP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延髓、脊髓中VIP阳性表达明显下降,胃粘膜VIP阳性表达明显上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2周后,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和百优解组大鼠延髓、脊髓组织中VIP阳性表达显著上升,胃粘膜VIP阳性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其中,疏肝和胃汤大剂量组与百优解组延髓中VIP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脊髓与胃粘膜中VIP含量与百优解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可能是通过增加延髓、脊髓中VIP的表达,降低胃黏膜中VIP的表达,双向调节"脑(延髓)-脊髓-胃"脑肠轴通路中VIP的含量,达到改善抑郁状态与胃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