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1世纪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持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昉著文认为,在有利于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口条件开始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未来中国经济要想保持持续增长,必须考虑以下因素:1.转变增长方式,创造新增长源泉。人均自然资源缺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表现为能源、矿产等供给对于高速增长的支撑能力日益减弱。与此同时,中国增长方式造成资源使用的浪费。中国迫切需要建立与政绩评价体系相容的政府行为激励机制、环境治理中的激励机制,以及建立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激励机制。2.充分利用和延长人口红利,通过树立就业优先原则充分发掘人口红利。鉴于中国劳动力丰富的资源禀赋,树立就业优先原则,并不像西…  相似文献   

2.
正61.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因人口红利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因蔡昉:经济史表明,当人口转变处在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抚养比相应降低的阶段,人口因素有利于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因而带来人口红利。随着2010年以后劳动年龄人口转向负增长,人口抚养比迅速提高,传统人口红利开始加速消失。劳动力短缺导致工资持续提高,迄今已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减弱。随着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历了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以后,经济增速开始放缓。这种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现实,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近十几年来,湖北凭借其后发优势,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GDP增长率也一直维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但是,随着新常态的到来,湖北的增长趋势也将逐渐放缓。从资本、技术、人力、制度和结构五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的经济发展,发现其后发优势依然存在。如果湖北能够充分开发、利用这些后发优势潜力,依然有望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的较高增长,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口红利期与经济快速增长的战略机遇期重叠,并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但同时,我国人口转变的进程短,人口红利期也短。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发展模式的转变、维持高速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发生变化以及老龄化挑战的不断加剧。为此,应把促进劳动生产率的不断增长,作为人口红利消失后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5.
刘伟 《时事报告》2007,(2):55-57
中国的经济改革已进行了29年,在这段历程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全球影响力大大提升。2006年,中国GDP比1978年增长12.3倍,年均增速达g.67%,人均GDP已达2010美元。  相似文献   

6.
《楚天主人》2013,(4):31-31
正建议人:辜胜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案由: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实施对于稳增长、调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型城镇化是稳增长的最大新引擎。城镇化会创造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内需拉动的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有人测算,城镇化可以推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是继人口数量红利之后的发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在此阶段,必然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尽管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众多,但根本在于经济增长的停滞,而该阶段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来自人力资本积累、研发投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本文以上述三个变量为解释变量,以新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VAR模型,揭示了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分布,即高等教育投入和研发投入的增加可有效推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则成为制约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切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高级化,同时保持教育和研发投入的持续性,应是实现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进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蕴秀 《政策》2004,(1):35-35
展望 2004 年,高盛、德意志银行等国际知名投资银行对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的态度乐观,并上调了 2004 年的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但摩根士丹利却认为 2004 年中国经济发展将减速缓行。 高盛:“9.5%”。高盛对 2004 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最为看好。在高盛 发布 的中国 经济 的预 期报 告中,将 2004 年中国 GDP 增长预期调高至 9.5%。这已经是高盛近期第二次调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也是所有投资银行中最高的 GDP 增长预期。 德意志银行:“8.4%”。德意志银行将 2004 年中国 GDP 增长预期由 8%上调至 8.4%。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马骏…  相似文献   

9.
吴洁 《小康》2015,(1):27-29
为适应"新常态",在行业投资领域,应该关注哪些能适应"新常态"的行业,挖掘投资机会?"新常态"的内涵远不止于GDP的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经济增长动能的切换、市场化、要素改革、国企改革等制度根本性变革都是它不可或缺的要义。哪些行业将在2015年受益"新常态",带来投资机会?"新常态"并非全面下滑经济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是我  相似文献   

10.
现在,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学界、经济界对于"稳增长"已有了高度共识,这有利于调整我们对于经济发展的看法和理念。前不久,习近平主席讲到了"不以GDP论成败",这就意味着应当逐步扭转中国长期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思维定势,习惯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其实,把中国经济放在全球范围内来看,仍然是高速增长,因为全球经济体中少有超过7%增长率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国家盈利模式能否实现新的转变将决定中国未来60年的发展道路中国为什么能长期持续高增长,主要得益于三大红利:"要素红利、改革红利和全球化红利",这三大红利支撑了中国黄金发展30年。首先是要素红利。过去30多年改革,劳动力优势是催生中国出口导向模式的主要原因,较低的劳动力价格和特定的经济制度导致产出分配趋于悬殊,衍生出高储蓄、低消费的结构特征。1978年GDP中间储蓄率占38%,2007年的时候占到了51%。经济的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应该说是非常快,举世瞩目,30多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大体是9.8%。到去年年底.我们完成GDP总量接近34万亿人民币,折成美元大体上是4万多亿.占世界GDP比重接近7%,在世界上排在第三位。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总量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于目前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增长压力,因此,有人对未来几年究竟是否能够守住6.5%的增长底线产生了一些疑惑甚至怀疑。其实,中国GDP增长率的短期相对回落,并不会改变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中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9%,降至25年来的最低点,在创造了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增速整体放缓的新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APEC峰会上指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升级,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将出现更多新的特点、新的规律,出现持续性的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那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12,(24):5
国务院11月21日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李克强副总理在会上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中国过去30余年高速增长,根源于改革红利,根源于制度改善带来的交易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一个最简单的对比就是:改革开放前,我们劳动力成本更低,土地免费,全球化方兴未艾,但国民经济却一度到了崩溃边缘;而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的价格、土地价格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但经济却高速增长。因此,没有改革的突破,劳动力价格再  相似文献   

16.
人口红利发展模式的动因内在于"人口机会窗口"。依赖于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人口红利才能得以变现。中国借助于人口红利发展模式,实现了数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正在向人口负债时代快速转换,产生大量劳动力闲置、收入差距拉大、产业结构升级举步维艰、以人口红利为支撑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潜力不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维定式与路径依赖等隐患。这一系列问题,必须通过促进有效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适时调整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统筹把握好下一阶段的城市化进程、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利用、适时调整退休年龄等政策举措予以积极化解。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GDP)已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40506.9亿元,人均GDP相应地从381元增长到25575元。[1]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GDP从1978年的世界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并没有  相似文献   

18.
唐昊 《同舟共进》2011,(5):24-25
八、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不是威胁。现在,国际上甚至有人把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也看作一个威胁,那就更荒谬了。中国的CDP在2010年超过了日本,但GDP并没行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中国人均GDP仅占世界第105位.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时代基本上执行人口自由增长政策,一方面,人口快速增长,带来了劳动力的快速增加与社会财富的增长;但另一方面,人口的过快增长稀释了人均社会财富,也带来了资源、环境和就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因此,进入邓小平时代,中国实行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方面减少了中国增加的人口;另一方面,通过改革开放以及人口红利等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实际上是在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嵌入了新马尔萨斯主义。中国沿着同时减小分母和增加了分子的第三条途径实现了人均GDP的快速增长。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控制人口增长政策的实行,中国人口结构出现少子化和老龄化两大主要问题,继2013年的"单独二孩"的人口政策之后,2015年实行普遍二孩的人口政策。这是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必要人口政策的调整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会对一国的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一直以来人口红利都被认为是造就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源泉。过去30年改革期间,劳动力优势带来的人口红利是催生中国出口导向模式的主要原因,较低的劳动力价格和特定的经济制度导致产出分配趋于悬殊,衍生出高储蓄、低消费的结构特征。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衰减,中国的潜在增长正在下降。据世行估计,人口红利的结构性优势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30%以上。然而,人口红利从来不是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