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历来是倍受争议的全球性问题,一直以来,欧盟基于多方面原因,对于转基因食品采取严格的法律制度进行管制。本文通过对欧盟转基因法律制度的规定的特点进行理论分析,认为其制度设计很大程度上与其法律传统有着密切联系:欧盟的大陆法系的法律传统导致欧洲国家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规定存在一定的缺失,因此需通过严格立法来予以弥补。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食品极大地丰富了食品的产量和种类,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但是很多转基因食品仍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安全评价和监控管理,以确保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文章就目前国内外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借鉴,最后结合我国现在国情就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发表个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转基因技术风险不确定的情形下,无论是美国的"可靠科学原则",还是欧盟的"预防原则",均不能令人信服。转基因作物及食品的立法与监管,应遵循公共利益优先、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统一监管机构、国家利益与商业利益结合以及风险全程监控的基本原则。我国当下的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立法,在层级上较低,应制定《基因技术法》或《国家生物安全法》,重点关注对转基因食品消费者知情权以及我国基因资源的保护;同时,应加强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监管和风险评估,对违法者苛以更重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何田田 《法制与社会》2012,(14):135-136
随着转基因农产品的兴起,与此相关的法律问题也不断出现。在此背景下,结合WTO下的SPS协议,介绍目前我国对于转基因农产品进口监管的法律制度,提出完善我国转基因农产品进口监管制度,应结合WTO法律框架下的《SPS协议》,一方面严格规范进口转基因农产品的监管制度;另一方面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制定适合我国的检疫标准,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经济和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界定是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工作基础。本文根据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科技背景、渊源和演变,结合已有的国际立法经验,指出"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为使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在研究、开发、生产、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中受到安全控制,防范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以及救济转基因生物所造成的危害、损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并由此明确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的调控对象和范围。  相似文献   

6.
欧盟转基因食品法律管制制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转基因食品的法律管制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自 1990年开始 ,欧盟基于“预防原则”的理念 ,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法律管制 ,要求其在上市前必须接受风险评估和审批 ,在上市时以特殊标签加以标识。 2 0 0 3年 9月欧盟又通过新的立法 ,实施更为严格的管制制度。欧盟的做法一方面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健康 ,另一方面又为转基因食品的进口设置了技术壁垒。  相似文献   

7.
日本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以来,转基因技术迅猛发展,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各国根据本国不同的国情,纷纷制定了本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从日本与我国转基因食品政策的对比出发.通过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管理机构以及法律保障制度等方面对日本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进行研究,并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日本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为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欧美转基因食品法律管制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迁 《河北法学》2005,23(10):114-121
转基因食品自问世以来,其安全性倍受争议。在对其进行法律管制方面,形成了欧盟和美国两大阵营,在管制理念、管制方法和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态度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并引起了双方在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中的激烈对抗。对比、分析两大阵营的法律管制制度,能够为我国相关立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印度转基因食品立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近些年转基因作物商业种植发展迅速,然而立法却相对滞后,呈现出起步晚、法律层级低和零散的局面。为改善该局面,印度政府近些年积极准备出台统一的转基因食品立法,在立法理念上突出对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保护,肯定预防原则、实行强制标签制度并强化责任和监管体制,为其它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在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以外促内”的特点。目前,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层次太低,管理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多头监管的体制使得监管制度覆盖不全面,从而影响了对转基因生物安全进行监管的总体效果。此外,转基因标识制度不健全,公众参与度不高。应当通过集中、综合性立法的方式构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制度的法律体系,建立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协调机构,完善监管机制,不断提高对转基因生物的监管水平。同时也要完善标识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保障社会公众对转基因生物安全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