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少矗 《南风窗》2014,(8):59-60
"广场舞大妈"和居民的冲突,是中国在"城镇化"背景下全面迈入陌生人社会后,因缺乏契约精神,对公共空间划分的权利之争。在中国的社会空间中,原本已经"退"下来,看起来对社会走向不会产生影响的大妈们,在聚集于广场跳"广场舞"后,突然变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她们因为在广场上制造噪音,频频地与那些休息权、正常居住权受到严重干扰的居民产生冲突。这一冲突似乎无解。  相似文献   

2.
"权利本位论"在目前的中国法学界俨然是一种通说。本文对张文显先生的"权利本位论"进行了概述,并基于法"社会"的视角,对其进行了批判,最后,在对"权利本位论"的未来发展上,从理论完善和实践推进两大层面,提出了一些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3.
石勇 《南风窗》2014,(6):24-26
<正>通过官僚机构的运作来解决社会问题,其实是孤单的。它需要一个有力的盟友:社会有机体作为权利主体的参与。中国社会处于一定程度的撕裂中,有待修复,执政党和政府对此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毕竟,"社会"如果不行了,其它的都会失去根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正因如此,执政党强调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改革,把社会建设作为"五个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提出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也有专门论述。这是一个宏大、深远的战略谋划。  相似文献   

4.
社会权利的最新发展表明,当代中国农民的权利发展并没有遵循公民权利发展的经典序列;农民的社会权利也不是他们自下而上"争来"的,而是决策者自上而下"给予"的。这种被动实现的社会权利有助于强化中央的权威,但其对于基层社会的"维稳"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决策者应利用中央权威得到强化这一"时间窗口",适时推动公民政治权利的发展,从而...  相似文献   

5.
孩童早夭,已经是颇令人唏嘘的一大悲事。但是,在现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富甲全国的江苏省府——南京,两名孩童撒手人寰,居然是由于现今看来匪夷所思的"饿死"而离世。很显然,仅有唏嘘,远不能表达我们心中的悲愤!对于一些热心社会公益的人士来说,2013年6月21日是黑色的一天!儿童权利保护组织及其志  相似文献   

6.
现时的社会管理最大的缺陷就是权利太过于紧张,而公民又欠缺自律的愿望和能力。有关部门有时会将"社会管理"扭曲为"社会问题管理"和"社会危机管理",结果将  相似文献   

7.
吕杰  杨智芝 《法制博览》2013,(2):298-29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中的信息种类不断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进入到了一个信息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信息权利问题也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信息权利的主要对象是信息,因此,它是由多个子权利集合在一起的权利集合。本文首先对信息权利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对信息权利的各种子权利的权利限度和边界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石勇 《南风窗》2012,(26):62-63
一个理性缺乏的社会根源于人们并没有多少机会,作为权利主体参与实际的政治-社会进程,从中找到尊严。对于中国社会来说,2012年就像英国人类学家特纳一本书的书名那样,是一种"象征之林"。在时间的轨迹上,这一年是这样走过来的:以年初的"城镇化率"达51.27%象征着社会结构翻开历史性的一页开始,以年末十八大后人们看到了  相似文献   

9.
张天潘 《南风窗》2010,(17):88-89
当现实生活中一幅幅被撕裂的社会图景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个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却苍白单调的社会权利生活图景就展露无遗了。而这也一再提醒我们,"圣战"、"织毛衣"与"苍井空"等等网络现象的流行,已然成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青春过剩与权利贫困的无码写真,赤裸裸地在每一条社会潜流中暗自呻吟……  相似文献   

10.
马国川 《南风窗》2011,(17):50-53
改革开放30年给人们带来实际利益,中国人民实现了"小康",过上了"好生活"。将来还要缔造一个好社会。好社会不仅仅是每个人都要有富足的生活,还包括每个人都真正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个人权利需要制度来维护来保障。再简单一点说,好社会就是法治保障人民享有好生活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马高雅 《法制博览》2015,(8):124+123
中国社会发展和劳动政策不同步逐渐已成为威胁到劳资关系甚至最终威胁到中国市场转型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未来中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就是缺乏对农民工进行全面的社会保护。农民工占据了民营企业相当大的劳动力份额,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没有享受到像城镇居民那样的社会保障权利。政府已经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如农村医疗保险的建立等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笔者认为,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还必须进行一些制度上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文化权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文化权利的实现是推进人民民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性要素。党认识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实践贯穿于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从《共同纲领》第一次明确对新中国人民的文化相关权利加以确认和保障到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都蕴含着党对公民文化权利的理解和阐释,也反映着党对公民文化权利的维护与保障。  相似文献   

13.
美国宪法目的是限制政府权力和保障人民自由。公权力和私权利行使有其范围和界限,个人权利的行使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持枪自由是美国宪法规定公民权利,滥用持枪权利将直接危害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当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相冲突时,社会公共利益应该优先。美国宪法过分强调了个人自由和权利,忽视了个人责任和义务,违背了权利和义务辩证统一关系。以自然法的平等、自由、公平、正义为哲学基础建立的美国宪法,忽视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的义务责任,必然导致美国严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学校安全保护一直是涉及面很广的话题。在现实学校安全立法中存在着强调侵权救济无视应然权利、崇尚客观规约忽视主体意识的现象,这使我们获得了对当前立法进行检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本文以知情权这一具体的权利形态作为对立法检视的一个向度,通过对其在学校安全体系中适用的"源"与"流"、权利构型、主体间运行以及实践原则等问题的探讨,提出应在"权利设定一权利保护"的框架下进行权利立法和立法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告别暴力     
陈中秋 《南风窗》2011,(24):32-33
社会暴力为什么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利益冲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市场的手段,即等价交换;有法治的,司法来裁决各种纠纷;有政治的,以政府权力来进行管制或"自由裁量"。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方式多多少少都出现了问题。市场竞争中有欺行霸市;司法裁决有时得不到尊重和认可;政府权力亦不时扩展"自利性",与民争利,在推动一些工作的时候甚至有借助灰色力量(包税、社会"闲散人员"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未成年人性权利的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的责任。西方国家在性侵害未成年人行为的犯罪性质、侵害方式、归责原则、诉讼机制、赔偿方式等方面都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刑法修正案(九)》加重处罚嫖宿幼女、猥亵未成年人以及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淫媒活动,为未成年人性权利保护竖起了坚实后盾。但我国对未成年人性权利的保护还存在有待完善的问题:在保护方式上过度依靠刑事处罚,在保护主体上存在着儿童、幼女、未成年人等法律混乱的现象;在保护力度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在保护观念上对一些性侵害犯罪还存在优先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思想。保护未成年人性权利是一项联动工程,刑法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可以借鉴域外多数国家对未成年人性权利予以严格  相似文献   

17.
石勇 《南风窗》2012,(1):10-10
到了下决心废除一系列阻碍真正的城市化、阻遏国民权利平等的制度的时候了。一个数据在描述中国的深刻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在北京发布《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中国历史上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这似乎足以告慰从100多年前就开始的"现代化"梦想。一日千里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18.
石勇 《南风窗》2012,(14):9-9
"自由"、"权利"在中国社会已经成为口头禅,成为一个人为自己的某些言行辩护的本能反应—尤其是这些言行,在道德上极有争议的时候。比如,前段时间,上海地铁针对性骚扰增多的情况,发了一条微博提醒女士们穿着不要太暴露,以免引来"狼"的骚扰,结果惹了麻烦,引发了两位"女权行为艺术家"的抗议和很多人"怎么穿衣是人的自由、权利"的指责。  相似文献   

19.
自然体权利的概念起源于环境权问题的研究。自然体权利论者主张将自然体作为民事主体纳入现行法律体系。"动物非系物"并非自然体权利的规定;承认自然体权利实际上是违背人本主义法律观和民事主体嬗变规律的;对自然体的保护可以通过特别立法实现而并非只有"权利化"这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难民问题是长期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个问题,在全球化的今天,难民保护是国际社会所要共同面对的时代难题。本文立足于国际法的角度,从当今国际社会关于难民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国际难民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现实困境、难民保护问题的国际法解决对策共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