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很大程度上由于美国同中国关系的"解冻",美国的冷战战略及战略态势发生了深刻转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起,美国便一直推行对新中国的全面敌对政策,并造成了美国全球战略的严重错位。尼克松和基辛格作出同中国改善关系的努力,目的在于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态势带来新的平衡。中美"解冻"的涵义,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围。它给冷战带来了新的意义;使华盛顿得以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基本调整;造成了美国冷战中对手阵营的深刻分化;为美国,也为自由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阵营及激进民族主义的实际对抗及"话语对峙"中占据上风,开创了新的空间。导致冷战走向终结的一些最重要的因素也因此而成形,并对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仍然发生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探讨美法关系与冷战的终结。现有的冷战史研究明显忽略了法国在冷战结束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回顾和考察冷战后期美国和法国对苏联东欧的政策、德国的统一进程以及冷战后初期围绕新的欧洲秩序美法之间出现的分歧和竞争,可以发现,虽然法国的实力和影响力都不足以和美国相提并论,但是美法两国的角色是互相补充和支持的,对于冷战终结法国同样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总而言之,研究冷战史不能只着眼于美国,也应关注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3.
美国提出“先发制人”战略至今已三年有余。三年来,美国依仗其“一超”的优势实力,将“先发制人”定型为美国的国防军事战略,并成为了“布什主义”最鲜明的标志。美国安全战略实践发生显著变化“先发制人”战略的实施使美国的安全战略实践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战略目标的多元化。美国的安全战略已由“后冷战时代”,进入对付多元化威胁的“后后冷战时代”。虽然克林顿政府执政时期也强调要重视“新威胁”,例如  相似文献   

4.
被称为"遏制之父"的美国著名"苏联通"乔治·凯南,在冷战初期美国政府制定东亚政策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这集中体现在美国对华政策与对日政策的调整与制定上。本文对凯南作为"苏联通"参与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制定这一历史现象加以论述,以此分析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某些特点,并对凯南有关中国与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实力地位的认识与判断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2007年11月19日到21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缔造美国大战略:冷战的终结及其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国际学术会议的主旨是研究和讨论冷战时期美国的安全战略与对外政策,并为此展开了深入和广泛的讨论,内容丰富而重要。这里选刊其中6篇论文,外加一篇会议综述,展示本次会议的成果,以及目前国际冷战史研究的大致状况。  相似文献   

6.
何倩 《当代世界》2008,(12):53-55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作为唯一的一个“极”,它在国际社会的权势处于顶点。但阿富汗战争余烬未冷,伊拉克战争又使美国颜面扫地,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更使美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随着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力量的不断变化,作为一个“极”的美国似乎正逐渐失去曾经拥有的统治力。而俄罗斯、中国以及印度等新兴大国却成为潜在的“极”,再加上欧洲、日本等旧有大国,这一格局既非单极支配,亦非多极结构,是否预示着另一种“极”时代格局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随着亚洲冷战的加剧,美国在亚洲开展持续的冷战心理宣传以争夺人心,而菲律宾也成为美国冷战战略的重要一环。以美国中央情报局外围机构身份而成立的亚洲基金会尤其关注菲律宾农民群体和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名为"民主种子"社区发展项目。该项目运作十年,是美国对作为亚洲盟友的菲律宾传播美国价值观、实施隐性心理宣传并对美国国内进行冷战动员的一个典型实例。亚洲基金会在菲律宾大力推行"民主种子"项目实质是借用种子援助对菲律宾农民群体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心理宣传,从而为美国的冷战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的中国外交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中国外交制定了哪些新战略?怎样看待每一种新战略?理论界议论纷纷,存在着各种不同意见。笔者以为,中国在冷战后陆续制定了韬光养晦、国际新秩序、多极化、战略伙伴、国际参与等外交战略,在邓小平外交战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重大发展,体现了新时期符合时代要求的总体战略思路,成绩卓著,应该予以肯定。 一、韬光养晦战略 韬光养晦战略是世界历史大变动时期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重大应变性战略,是冷战后中国外交的一种积极防御措施。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范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亚太地区各大国力量此消彼长,形成若干实力相对接近的极化力量。各大国之间的不断分化组合,促使亚太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同时也改变了中日关系的利益基础和结构性质,中日关系因此经历了一个调整转变的过程。本文拟就冷战后的亚太格局进行阐述并揭示亚太格局的变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自卫队的海外派遣问题,起源于战后初期日本国内对于加入联合国后履行相关义务的可能性的讨论。在漫长的冷战期间,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自卫队海外派遣问题得到了逐步深入的探讨,并在冷战末期逐步提上了议事日程。尽管在冷战期间由于国际政治的冷战背景、日本国内力量和制度的牵制等原因,自卫队最终未能实现向海外派遣,但是却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冷战后自卫队海外派遣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自从“公共外交”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它便作为国家对外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冷战期间,美国公共外交,“作为美国向其他国家宣传美国生活的一种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公共外交这一传统角色逐渐失去了意义,并“消沉”一段时间,直到“9·11”事件之后,公共外交再次成为政界和学界讨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核武器从诞生之日起便成为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重要因素。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一之后,各大国争相研制核武器、发展自身核力量,并将其视为自身实力的象征和树立国际地位的工具。在冷战时期,关苏两国通过核竞赛来相互威慑对方。冷战结束后,核武器的影响力丝毫没有减弱。如今伊核、朝核问题无不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成为地区安全稳定的不确定因素。通过多轮六方会谈,朝核问题终于在今年取得了重大进展,朝鲜于6月27日炸毁了宁边地区核设施的冷却塔,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今天,防扩散和核裁军才是人心所向,远离战争才是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便开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要对手的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和经济集团之间的冷战。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已彻底走下历史舞台,距今已40年。东西方冷战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关系的主旋律,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极为广泛、重大与深远,因而一直都是重要的学术研究课题。冷战期间,已出版很多相关研究成果,但绝大多数是美国学者的作品,所使用的研究素材也主要是美国的解密档案文献。  相似文献   

14.
张根海 《当代世界》2010,(10):43-45
冷战后,美国为填补苏联解体后南亚地区形成的政治真空,竭力同南亚地区进行政治合作,实行军事渗透和民主扩展战略。同时,出于反恐需要,美国一直在拉拢巴基斯坦、印度等南亚国家进行军事合作。作为南亚地区最有影响的大国,印度也欲借助美国势力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实现"入常"目标,努力成为世界体系中新的一极。为达到双方相近的地缘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美印在冷战后进行了战略调整,实现了历史性的关系转向。  相似文献   

15.
苏联崩溃后,作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消失了。美国在冷战时期所制定和推行的专门对付苏联的战略和策略自然要进行调整和改变。美国认为现在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包括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以及弹道导弹)在发展中国家的扩散。美国必须根据新的安全环境制  相似文献   

16.
<正>七国集团会议前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外长斯泰因梅尔不仅表达了愿意看到俄重返七国集团的态度,而且强调俄在国际上仍是重要合作伙伴,凸显了美欧之间存在的分歧。图为2015年6月8日七国集团峰会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左)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交谈。由于共同的价值观,广泛的安全、经济、文化联系,无论在冷战时期,还是冷战后,身处大西洋两岸的欧美一直寻求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统一步调,共同维护其利益。但近来围绕亚投行、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与俄罗斯相处问题,以及中东局势等,双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欧美日各国开始重续被人为拖后了两三年的2008年金融危机,并向社会和政治危机转化,第三世界越来越多地被卷入,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要解释这个新的历史时期,还需追溯到35年前毛泽东逝世后的中国政治的转变、冷战时代秩序的崩溃。冷战秩序的瓦解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首要的后果,就是中国在10多年后,在美苏两大  相似文献   

18.
1956年10月爆发的匈牙利危机,检验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推出的美国对东欧"解放"战略的实质和有效性。在危机发生、发展直至最后遭到苏联军事镇压的整个过程中,美国当局非但未像其新战略所高调宣扬的那样,发起攻势去"解放"匈牙利,进而将苏联的势力从东欧"推回去",恰恰相反,采取了一种消极、审慎的不干涉甚至是回避的政策。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匈牙利事件的反应看似令人不解,但其背后实则蕴含着美国整体冷战战略及其对东欧政策总体考虑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进行反转,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重新回到了单边主义,但是与小布什政府的进攻性单边主义相比,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是防御性的,主要是为了阻止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因此具有更强调美国优先、更重视经济基础、更突出优先性和更讲究策略等特征。这样的政策对美国的盟国关系冲击有限;对单边主义直接相关国的影响会有所区别,但会更多地暴露美国实力的有限性;而对多边治理的冲击是冷战结束后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尼泊尔共产党根据其国情适时调整自身的政策纲领和斗争策略,抓住苏东剧变后尼泊尔进入民主化时期的机遇,联合其他政党,或参与政府或单独执政,成为尼泊尔国家政治生活和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冷战后尼泊尔共产党自身发生的一些新变化密不可分。这些变化表现在组织建设、思想理论以及党的纲领路线及各个政策领域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