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 息相关.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 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 班仪式上指出,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 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 总书记再次强调: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 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最关心最...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证》2008,(4):1-1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党和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七大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历次中央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中央纪委历次全会  相似文献   

5.
"关注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一大亮点。"提到学习十七大精神的体会,省人大代表、阜阳市颍东区政协副主席苗金兰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通览十七大报告,民生问题贯穿始终,特别是报告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单独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理论依据,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以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为基点,分析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出应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11年1月24日,吴邦国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各方面建设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如何使社会建设遵循法治而真正达到改善民生、保障公民权利成为当下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新做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调要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经济建设需要宏大的经济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建设同样需要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工作职能化建设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  相似文献   

9.
近来,“民生”成为素有“人间仙境”美称的山东蓬莱的热名词。这里,不但普通市民街谈巷议离不开民生,而且党政机关决策部署的重点也是民生问题。走在蓬莱街头,所见所闻,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新事不断,亮点频现,彰显了蓬莱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监察》2008,(1):F0002-F0002
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围绕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落实责任制为龙头,设计党风廉政建设项目考核体系,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绩效管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规范学校办学、招生、收费行为。  相似文献   

11.
米脂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惠及全县人民,架起一座座党群"连心桥"。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百姓老有所养2014年,米脂县全面贯彻"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把解决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做好各项社会救助工作,落实优抚政策、推动社会福利项目建设,促进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政府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其政策目标的确立和实施直接影响着十七大改善民生、完善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学习十七大精神的粗浅体会和财政工作的实践对财政政策的实施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作用,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2009,(7):6-8
"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领域立法,继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立法."  相似文献   

15.
民心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从一个只有九人的网站,发展到今天声名鹊起,成为当地群众与政府沟通对话的平台,民心网得益于它始终秉承的宗旨那就是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16.
玉田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民为本、民生为重,全力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推动公共服务不断优化。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不仅要求公正执法,而且还期盼公开透明;不仅要求准确执法,而且还期盼高效执法。法院只有充分考虑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想法和感受,把重民生、排民忧、解民难作为确立工作思路的依据,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尽力满足人民群众这些新要求和期盼,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法院工作符合民情,体现民意,服务民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拥护,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这是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党组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对抓审判工作形成的共识,也是该院审判工作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有关社会事业建设的宪法条款,可称为"社会宪法"或"民生宪法",宪法从而成为公共服务根本法、"惠民根本法"。对各国民生宪法文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社会事业建设并非现代社会才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而是近代国家所固有的一项任务。如今约有70%的国家宪法规定了社会事业建设,其规范类型分为政策性规定和权利规定,基本内容涵盖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和文化。从宪法结构上看,其主要分布在总则、基本权利一章或设立政策专章。绝大多数宪法对社会事业建设条款的可司法性没有明确规定,这是其效力问题被争论不休的文本根源。在宪法中规定社会事业建设,并在实践中给予其更有力的宪法保护,是各国致力于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选择。我国民生宪法的文本质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关键是全面贯彻实施,以宪政来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9.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刊特约请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魏礼群撰写相关解读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20.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的重大决策。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的工作体现出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开始系统全面地落实改善民生的理念和政策,突出了社会公平正义和共享发展的理念。2008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要下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