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个人只能发出一种声音,而最终这种声音成为了大众共识,那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当下,智能家居已经进入了由云端开启的新时代,而沉淀该行业多年的安居小宝,他们的价值主张是,站在云端引领智能家居技术潮流。对接云,才是智能家居的未来智能家居在国内发展已经有十多年,直到近年来才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功能单一,而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人,只能发出微小的声音,而如果每一个人都发出同样的声音,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时代。当下,中国安防已经进入大服务时代。不可想象的改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时代的进步。华为,主张用技术改变世界的企业,从2009年进入安防以来,他们也在时刻准备着,驾驭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人只能发出一种声音,而当社会大众都在发出同一种声音,那么,我们就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偌大舞台,我只在意主角走过三十多年的中国安防,因多技术驱动和应用需求多变,彻彻底底进入了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这个全新时代被冠以AI、大数据、云、物联网等多种技术符号,为寻求一些独特风景,记者于9月4日,参加了以"掘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人只能发出微小的声音,而当这种声音成为了大众共识,将会引领和创造一个新时代。很显然,在无处不智慧的时代潮流中,智慧停车已经进入百姓生活。为寻找一个智慧城市项目的典型,记者走进了浙江云行天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S P S国际运营中心),去领略他们引领城市智慧停车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正人脸识别是目前人工智能落地的最大的商用市场。在全球人脸识别技术和应用领域,中国已经跻身第一阵营,并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人脸识别应用市场。近年,随着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成熟应用和发展,世界开始进入一个全新时代——"刷脸时代"。刷脸认证、刷脸考勤、刷脸支付、刷脸安检、刷脸登机……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落地,彰显出AI人脸识别技术的科技魅力和商业  相似文献   

6.
<正>安防大数据进入了刷脸时代了吗?答案是肯定的。当人工智能在安防行业的崛起,人脸识别的自然性、不可复制、不可盗取、简便直观的应用优势,是大数据时代下进一步提升和挖掘监控价值的数据资源。此次评测的海康威视"海康脸谱"系列人脸智能分析服务器,是结合人工智能应用的人脸识别利器,当海康"海康脸谱"遇上了人工智能,将开启人脸大数据时代。精密结构设计、宽泛的应用领域产品基于高密度GPU架构,采用海康威视最新一  相似文献   

7.
正物联网智能家居的未来已来,当智能家居遇到物联网,两者发了化学反应般的质变,让智能家居更懂你,让智能家居更加多元化,尽早飞入寻常百姓家。当社会大众发出同一种声音,那就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很显然,物联网是当下这个时代的印记。而早在记者2005年入行之初,智能家居就开始在国内热炒,成为行业里的一种新时尚。记得当时深圳红树西岸是全国第一个以智能家居为卖点的智慧社区,产品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是霍尼韦尔和LG。可以说,从那时起,智能家居就是行  相似文献   

8.
正新常态的字眼不断进入我们的视野,在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时期,安防行业的整体发展基调已经在改变,很多新的思维、思路出现。作为深圳这个全球安防之都的城市,安防企业谋求如何适应新常态下的竞争,值得我们思考。低调为人,高调做事,华创时代将价格亲民进行到底作为一个以制造享誉全球的深圳安防产业,当大数据、云技术和物联网在撬动安防时,深圳的企业却在以一技之长迎战这个新常态下的新时代。深圳市华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主动式的人像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对于其他被动式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比如指纹、虹膜、DNA等,人脸识别有着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尤其2014年以来,国内知名的IT厂商或者安防厂商在LFW人脸识别数据集上均取得了99%以上的识别率,说明人像识别技术在理论研究已经相当成熟。这是否就代表了一个"刷脸"的时代已经来临,笔者希望大家能理性地  相似文献   

10.
正当下安防市场,遍地都是AI带来的勃勃生机。对于这种AI给安防带来的新常态,我们可以理解为:AI带领安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也就是3.0时代。当下安防市场,遍地都是AI带来的勃勃生机。对于这种AI给安防带来的新常态,我们可以理解为:AI带领安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也就是3.0时代。安防3.0时代特征AI让安防进入3.0时代,这是一个命题.那么,我们可以探究,什么是安防3.0时代?安防3.0时代具备哪些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在盛世安防之下,任何具备价值的产品都有一席之地,而如何以产品博得市场喜爱和赢得尊重,就看各家所长了。安防与防雷,看似关联不大,却实则交情匪浅。尤其是在安防盛世的时代。智慧城市和雪亮工程的建设,让安防迎来了又一个盛世,摄像机无处不在,编织了安全防范的天罗地网,随着而来的防雷问题,成为了行业不可回避但却一直滞后的技术领域。为此,为寻找一个防雷领域的技术实力派,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记者走进了深圳市科安技术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安防的边界愈来愈模糊,就连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安防巨头的企业定位都已经不再是安防企业,而是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与此同时,华为、阿里、中兴、腾讯、中国平安等行业巨头,纷纷跨界进入安防行业。安防,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泛安防时代。泛安防时代,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安防都已经不再是一个闭环的市场,安防行业也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行业。开放、融合,已经成为安防行业新生态。  相似文献   

13.
正大存储时代看点百出,有人在谈论NVR如何逆袭市场、IP SAN如何与云存储结合、云存储究竟能为安防带来哪些质的改变、智能监控技术到底应该如何智能等等,不管行业发出哪些声音,这都是属于大存储时代的。历经三十多年的中国安防,产业进程在技术演进中延续,从而演变出时代的印记。很显然,当下的中国安防,迈入大存储时代。于是,与此相关的话题,不绝于耳。一直在进化的存储技术随着IT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和视频监控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的逐渐成熟,视频监控前端摄像机视频采集技术也在飞速发  相似文献   

14.
正安防的技术一直在演进中,当行业完成了网络化和高清化之后,智能化应用就成了各个安防门类厂家的技术热门。应该说,从2012年开始,安防行业都在围绕如何使产品和系统智能化应用展开深入研发和探讨,从而引发了一波技术潮流。如果说智能视频分析是智慧安防应用的2.0版本,那么,机器视觉,将开启智慧安防应用2.0时代,这是一个智能安防新的应用天地。  相似文献   

15.
正当下,我们身处的安防时代,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安防依旧是以视频为核心的大安防,底色未变;而陌生的是,多技术驱动下,这是一个属于智能安防的新时代,技术导向、商业逻辑和市场布局与传统安防都大为不同。在三十多年安防进程中,每个时代都有主角,那,谁来领航这个新时代?在主题为"洞见当下,预见未来"华为智能安防2019业务战略发布会上,记者找到了答案。又一次与华为深入接触,让记者更加清晰了解智慧安防新时代的时代特征,以及华为的准备与征战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自从AlphaGo战胜李世石以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下最火热的产业。近年经过各行各业的应用探索,安防成为人工智能最先着陆的行业,人工智能也促使安防大数据时代提前到来。AI摄像机应用分析目前,各个行业中基于视频监控的人工智能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在公共安全领域,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行为分析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帮助民警预防案件、侦破案件。在交通领域,车辆大数据系统能  相似文献   

17.
<正>"脱硬入软"在十年前的安防行业就已经达成共识,从那时起,软件的研发能力就成为安防厂商的主要核心竞争力之一。十年已过,在当下,综合安防管理平台作为最庞大、最技术前沿、最系统性和集成性的软件产品,其当下的核心技术和发展趋势是本文最为关注的。  相似文献   

18.
简明全 《刑警与科技》2013,(21):150-153
<正>在大数据化时代的背景下,智能化、网络化、便捷化的安防市场需求已成行业共识。而4G技术恰好能弥补先前的技术空缺。4G技术正在悄悄走进了安防行业的各个应用领域,它对安防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安防系统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存储都将迎来全新的时代,也会使更多的企业关注民用安防这片蓝海。  相似文献   

19.
正"脱硬入软"在十年前的安防行业就已经达成共识,从那时起,软件的研发能力就成为安防厂商的主要核心竞争力之一。十年已过,在当下,城市级综合安防管理平台作为最庞大、最技术前沿、最系统性和集成性最高的软件产品,其当下的核心技术和发展趋势是本文最为关注的。城市级综合安防管理平台需要跨过几道坎城市级综合安防管理平台,要打造跨区域、跨部门、跨警种的视频图像信  相似文献   

20.
谢珏琪 《刑警与科技》2013,(20):218-222
<正>金融行业因其职能的特殊性、敏感性直接影响着社会安全与稳定,从货币制造到流通发行,从金融交易到数据处理,从业务流程控制到交易人员安全,每一个环节的作业都存在高风险隐患,需要重点防护。正因为如此,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业对安全防范技术有着明确的刚性需求。事实也如此,与大众息息相关的金融业是安防科技的先行实践者,安防应用行业化最开始就集中在金融与军队领域,十多年的行业化应用积累,金融业见证了安防科技的进步。在当下,金融业的安防需求已经步入了智慧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