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功在我国的刑罚制度中尤为重要,在司法实践中,揭发同案犯的罪行能否被认定为立功,对合犯的一方供述另一方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检举连累犯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的信息在犯罪之后能否用来立功,一般立功与重大立功如何认定,自首后又有一般立功表现的应当如何处罚六个问题,争议较大,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如何认定立功,立功的标准是什么?对于该问题,刑法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关键看该行为是否具有有效性,该行为人是否具备“悔过性”。另一种观点认为行为人是否具备“悔过性”不应成为成立立功的前提条件。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应否将“悔过性”作为立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3.
立功表现中查证属实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功是重要的法定量刑情节,其认定与否、如何认定直接关系量刑.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在关于立功表现的规定中,均要求构成立功表现的必须是查证属实的检举、揭发行为.如<刑法>第68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相似文献   

4.
认定自首和立功是司法实践中的常见问题,由于案件情况各异,判断自首和立功的成立条件时须结合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形迹可疑的认定、辩解与翻供的界定、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的认定、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的认定等争议较大的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正确认定和适用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5.
论揭发“他人”犯罪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认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不能形式地理解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 而应该从刑法设立立功制度的实质根据来理解与认定,作者从实证的角度对揭发他人犯罪行为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6.
行为人犯罪后,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的,构成立功。根据立功制度的本质与精神,其中的“犯罪行为”,不要求是完全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只要行为符合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即可,也不要求完全具备追诉条件。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有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的”属重大立功表现 王犯响应党的“自主创新”的号召,走积极改造之路,发扬自己的技术专长,在劳动改造的工余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坚持搞创新发明,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请问:1.该专利发明应否属于重大立功?2.如果是,申报减刑假释时是否受考核期的限制?5.重大立功的减刑能否突破“实坐过半”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周治华 《人民司法》2012,(12):18-20
【裁判要旨】上线毒贩提供与下线毒贩的贩毒联络方式、藏匿地址,属于其应当供述的内容,公安机关据此抓捕下线毒犯的,不应认定其协助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而具有立功表现,其行为只具有构成自首而非立功的空间。对对合犯自首的认定,同样应当参照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的自首认定,即对合犯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供述互为实施犯罪的对方,才能认定为自首。  相似文献   

9.
减刑适用根本条件的基本元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适用减刑的根本性条件系统有三个基本元素组成,即悔改表现、立功表现以及重大立功表现,对每一个基本元素的内容及具体运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辨析了理论上与实践中存在的不同观点,并提出如何对非监禁刑如死缓犯、缓刑犯适用减刑的条件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由于立法技术粗糙、法律解释滞后、专利保护意识不强、罪犯权利保障意识缺失,加之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作祟,目前我国在认定罪犯专利为立功表现上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认定标准不统一。为统一标准,应摒弃使用“发明创造”一词,以获得国家专利证书为基本认定标准,着眼于实现形式正义;以具体专利所实际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为补充认定标准,设定弹性评价认定机制,着眼于实现实质正义,并通过出台司法解释、修改相关立法、提高执法者素质,解决在认定罪犯专利为立功表现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非法行医罪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属于集合犯中的职业犯,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备以实施不特定次数的同种犯罪行为为目的,即行为人不是意图实施一次犯罪行为就结束犯罪行为,而是预计实施不特定次数的同种犯罪行为,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一项职业,这要求我们在考察非法行医罪中的"行医"时,必须从客观上考察其"行医"是否具有反复性和连续性。同时非法行医罪还属于集合犯中的营业犯,通常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营利"目的,行为人如果主观上不以营利为目的,尽管在行医过程中有收取少量的钱财也不能认定为"营利"。最后在认定非法行医行为是否构成非法行医罪时,应当采取一种实质解释论的立场,考察该种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情节,是否达到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刑事司法解释规定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可以被认定为立功。实践中经常出现规劝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投案自首的情况,却在是否将该行为认定为立功和对其适用法律条款上产生争议。笔者在此浅谈下自己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奚金才 《法制与社会》2011,(36):252-253
立功制度是我国重要的刑事政策和刑法规定的重要制度,在我国打击犯罪和改造犯罪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立功的认定程序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以完善。厘清侦查阶段,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的立功程序,完善立功认定的操作性程序。对立功的合法、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炜 《天津检察》2007,(2):39-40
司法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犯罪分子主动提供自己知晓的他人的犯罪行为或其他有关犯罪的重要信息。这种信息来源可能是犯罪分子亲眼所见,也可能是偶然得到的。这其中有一些特殊的信息来源,如他人帮助的信息来源、犯罪分子之间串通的信息来源、买卖来的信息来源等等。这种特殊的信息来源是否影响立功的认定?对此,笔者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具体案例入手,从提供立功线索与必然交代犯罪事实的界定问题、“协助型抓捕”问题、立功制度的本质等三个方面,探讨交代同案犯的网络信息是否构成立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有关立功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功作为一项重要的刑法裁量制度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但是现行刑法规范对立功制度的表述比较粗糙和过于笼统,致使立功情节的认定在实践中逐渐呈现出泛滥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司法实践中对立功情节认定的混乱,从而影响了立功作用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7.
自首和立功证明材料的审查与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实践中对自首、立功的证据形式、证据效力及如何审查认定等程序性问题重视不够。当前应对“案发经过”等自首、立功的证明材料向法定证据形式进行必要的转化,形成证据锁链或体系,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要求,从而改变证明材料这一“孤证”认定自首、立功的局面。同时,有必要建立健全自首、立功证明材料的审查方法和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立功作为我国刑法领域的重要制度之一,在鼓励犯罪分子检举、揭发侦查机关尚未掌握的犯罪线索,从而节约司法资源,更好的打击犯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关于如何认定这一制度中"查证属实"的标准问题却存在一定分歧意见。因此,本文试就立功制度"查证属实"的认定标准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对立功认定中争议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有赎罪心理的罪犯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即使最后未抓获犯罪嫌疑人,只要该行为客观上积极有效,亦可认定为立功。在认定犯罪分子提供的线索是否为“重要线索”方面,应进一步具体化。犯罪分子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的信息,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立功。  相似文献   

20.
《刑法》78条第一款规定,“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属于有重大立功表现。但对“阻止他人犯罪未获成功”能否认定为有立功表现,法学界及司法实务界存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