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于涉外夫妻财产制这个重要问题,我国相关立法存在重大的缺陷。涉外夫妻财产领域首先应肯定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在没有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情况下,无论为动产或不动产,都应适用当事人的共同住所地法。涉外夫妻财产制应以变迁论为基本规则,在涉及第三人权益时,应适用财产所在地法律。  相似文献   

2.
2015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通过的《国际商事合同法律选择原则》以最大化当事人意思自治为其目的。然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最大化实有赖于立法对其最合理或者最低程度的限制。以此为视角,评析上述原则对于当事人意思自治在选法范围以及效力上限制的规定,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上述原则规定合理和进步以及仍存在的缺陷的地方,从而能够为我国在未来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立法上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制定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当事人意思自治条款扩大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选择方式、选择时间、选择范围以及未选择时的法律适用规定较为详尽,体现了对意思自治进行适当限制的原则,符合当今国际私法意思自治原则的发展趋势;但在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选择方式、侵权行为法律选择的时间限制、知识产权转让与许可的法律选择等具体规定上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4.
意思自治源于私法上的契约自由理论,最初引入冲突法领域时仅限于涉外合同的法律选择。随着私法自治观念的深入,一些国家逐步将意思自治扩张适用于包括涉外合同在内的债权、物权、婚姻家庭、继承、知识产权等领域。我国2011年生效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也显现出了意思自治扩展适用的这一特点,但立法上的过于概括并不利于意思自治原则的正确适用。2012年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完善了意思自治原则的具体适用问题,由此,意思自治在我国冲突法领域的法律适用体系基本形成,并将对冲突正义向实质正义的实现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尽管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 ,但现行立法原则性太强 ,缺乏可操作性 ,应加以完善。意思自治原则方面 ,应对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方式、时间、范围、法律选择的限制等事项加以明确规定。与此同时 ,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补充 ,应尽快出台相应法规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尽管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但现行立法原则性太强,缺乏可操作性,应加以完善。如在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方面,应对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时间、方式、范围等事项作更为细化的规定;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方面,对如何确定最密切联系地,我国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的立法和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7.
国际私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是合同领域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将有限的意思自治原则引入侵权领域是当今国际私法发展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4条引入有限意思自治原则,该条内在含义的理解、与其他侵权法律适用规则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事人选择法律的可行性都将影响该原则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意思自治原则由合同扩展到侵权、婚姻家庭等诸多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将意思自治原则置于基本原则的地位,较民法通则大幅度提升了其在冲突规范中的作用并扩展了它的适用范围。作为我国国际私法领域立法的重大突破,有关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规定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甚至具有创新性,但是个别条款仍有待完善,需要司法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9.
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未选择的则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这就表明,在涉外合同领域,我国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也采用意思自治原则,并且把意思自治原则作为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10.
对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我国学术界存在很大的争议,司法实践也存在不同的做法。主要有适用《合同法》第126条与适用劳动法两种观点。从劳动合同的本质来看,应该承认涉外劳动合同中存在法律冲突。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要进行法律的相应完善,这可以从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进行限制,引入保护弱者利益原则和直接适用的法理论来着手。  相似文献   

11.
特留份是指法律规定的遗嘱人不得以遗嘱的方式处分的,由法定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作为对遗嘱自由的限制,特留份制度在许多国家的继承法中都有规定,是遗嘱继承的一项重要制度。有效研究各国特留份制度立法,可为我国未来相关制度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加强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涉外遗嘱继承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涉外遗嘱能力的法律适用需要加以研究和规定.对立遗嘱能力,适用立遗嘱人立遗嘱时的本国法律、住所地法律或者惯常居所地法律;在前三种法律都适用完毕,如果立遗嘱人仍无立遗嘱能力,依照遗产所在地法律有立遗嘱能力的,视为有立遗嘱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公证遗嘱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欠缺程序要件及不能排除合理怀疑而被宣布无效。因此,为了维护公证机构的权威性及公证遗嘱的公信力,公证机构应强化对公证事项的形式审查及实质审查,同时还要完善公证立法,切实维护公证市场秩序,保障公证遗嘱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继承权丧失制度是继承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具有惩恶扬善的重要功能,并起到维护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继承法有关继承权丧失制度还存在某些缺陷,笔者拟在对外国继承权丧失制度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评析的基础上,借鉴其有益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一些完善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拥有的社会财富日益增多。因此,人们对死后能否按照自己的遗愿来分配遗产越来越关心。依靠继承人的自觉行为来继承遗产可能会因诸多因素产生变故,因此建立相应的遗嘱执行程序制度,通过法律强制力保障遗嘱人遗愿的实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司法伦理是社会对法律人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行为具有应然意义上的规范和法律人内心价值追求的自在规范。构建良性的司法伦理体系对于实现法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企业伦理管理推行,诠释着人性之律的认识,演绎着管理伦理结合之路。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上,应充分认识道德因素的重要性。了解企业管理伦理研究的进程、学科归属和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旨在探寻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伦理转型的突破口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学界普遍认为现行《继承法》中规定的必留份制度已难以规范滥用遗嘱行为,皆推崇以国外成熟的特留份制度作为我国遗嘱继承的主要方式。但是,在评价特留份制度与我国《继承法》的衔接适用问题上,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民情等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特留份制度在我国立法上的取舍,不能盲目遵从国际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1978—2008年的30年中国法治进程中,法律史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从此前的薄弱基础出发,借改革开放之春风,观照历史服务现实,成为中国法治30年进程初期的显学,为法制建设提供了及时的思想资源与理论支持;随后,它鉴往观今,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继续助推法治进程。同时,它传承学术、推陈出新,提升品质、深化研究,使法律史学科得以迅速发展。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30年的努力和累积,中国的法律史学将有更加辉煌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