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在辽宁大地上进行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从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战略攻势开始,到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辽宁百万英雄儿女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到辽沈大决战的支前大军中,为中国革命战争史册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1,(14):44-45
3005次支前列车纪念碑是齐齐哈尔铁路分局为纪念辽沈战役中做出突出贡献3005次支前列车而建立。纪念碑位于昂昂溪区齐齐哈尔机务段院内。1948年秋天,东北人民解放军根据毛主席"攻锦打援"的作战方针,调动主力部队从长春、四平地区南下,切断华北国民党增援锦州的陆上交通。9月12日解放军攻克昌黎,揭开辽沈战役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攻克锦州成了辽沈战役的关键环节,塔山阻击战又是保证锦州攻坚战胜利的最为关键性的战斗.9月初,解放军开进塔山,12日进驻徐屯村.徐屯村是一个仅有80户500多口人的小村,距塔山2公里,村南面几百米的地方就是敌我双方争夺最激烈的白台山.徐屯村因此被称为"前线村".  相似文献   

4.
《辽沈决战》是一部真实记录辽沈战役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珍贵著作。名震中外的辽沈决战,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领导的反动军队,在辽西和沈阳、长春地区进行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第一个大战役。这次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向收缩在锦州地区的守敌发起攻击开始,到1948年11月2日解放东北的最大城市沈阳结束,历时  相似文献   

5.
塔山阻击战     
正塔山既无塔也无山塔山,位于辽宁省西部,东临渤海,南接葫芦岛,西依白台山,北靠锦州,处在辽西走廊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东北野战军主力迅速向锦州集结,为阻止国民党东进兵团由葫芦岛登陆支援锦州,解放军在塔山一线组织了一次空前的阵地阻击战,成功击退国民党东进兵团多次进攻,打破了国民党东西夹击东北军的幻想,保障了锦州的顺利解放,从而保证了辽沈战役的胜利。1948年,经过两年作战,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的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人民解放军已增至280万人,其中正规军  相似文献   

6.
李炳侯 《党史博览》2014,(10):25-27
正人一生走过无数的路,有的路走过就忘记了,而有的路却能记一辈子。1948年9月30日,我随东北野战军辽沈战役前线指挥所(以下简称"前指")秘密列车,从双城堡出发,沿西满交通线驶向锦州的路,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胆战心惊,难以忘怀。一1948年8月辽沈战役准备期间,我从长春前线东北野战军十二纵队被调回到哈尔滨新华社东北总分社。8月下旬,又从东北总分社调到为报道辽沈战役组成的新华社东北野战军总分社。此时,东北野战军与东北军  相似文献   

7.
辽沈战役期间,在辽宁的黑山角下,流传着罗大娘支前的动人故事,这故事至今未被人们遗忘……那是1948年秋,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奉命来到罗天瑞大娘的家乡,在黑山打了一场著名的阻击战。随着战争的枪声,罗天瑞的家成为一个临时的包扎所,大娘成了一名护理人员,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8.
气势宏伟、波澜壮阔的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它的胜利,对后来进行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但是,在辽沈战役前和战役发展过程中,作为东北局、东北军区暨东北野战军主要领导人的林彪,却对率领部队南下北宁线作战,尤其是对攻克锦州作战曾几度产生犹豫和动摇,险些失去大决战战机.1948年,全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形势都出现了更有利于我党我军而不利于国民党军的重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同志于2月7日在给林彪等东北  相似文献   

9.
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东北野战军按预定计划,千里奔袭北宁线,在锦州至昌黎段发起攻势,拉开了辽沈决战的序幕。解放绥中连接华北和东北的交通命脉北宁线是东北国民党军的输血管、生命线。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确定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后,把战役的第一步放在了切断北宁线上。9月12日,冀察热辽独立第四、第八师分别包围了绥中、  相似文献   

10.
1948年9月,辽沈战役一开始,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中共辽北省委和热东、热辽地委、辽北五地委都发出了全力支援战争的紧急指示。辽西地区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根据上级指示,把支援前线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加强了对支战工作的领导,并选派了大批干部参加支战工作。各县都成立了支战委员会或战勤指挥部,均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区、村也都建立了相应的支前组织,由区长、村长、农会主任担任支前组织的领导,从  相似文献   

11.
1948年10月26日至27日,我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后改为四十三军)在辽宁省黑山县的励家窝棚一带,经过两天一夜的浴血奋战,终于堵住了敌军东逃沈阳的退路。这是继攻克锦州后迫使长春敌人起义和投降后,我纵协同从锦州返回的我野战军主力在辽西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的大会战,也是我军战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大规模歼灭战。它是辽沈战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48年9月12日,伟大的辽沈战役开始了。我东北野战军  相似文献   

12.
梁云 《党史博览》2018,(8):61-64
正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西、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第一个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不但解放了全东北,而且为后来大军入关、解放全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战役的史实,牢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1983年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搜集整理了有关辽沈战役的一些回忆文章汇集成册,拟起书名为《辽沈决战》,准备由辽宁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3.
正"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毛泽东这一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在辽沈战役中放射出无比灿烂的异彩。在国共双方首次大规模战略较量的辽沈战役中,辽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参与后勤和支前工作,为辽沈战役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孕育了伟大的辽沈战役支前精神。辽沈战役支前精  相似文献   

14.
1948年6月15日,华北《人民日报》在河北平山县里庄创刊。几个月后,人民解放战争的大决战就开始了。在关系中国命运的大决战中,毛泽东关心着新创刊的《人民日报》,他亲自导演的“空城计”——连续撰写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新华社消息和言论,巧妙地化解傅作义军袭击石家庄的行动,影响深远,是《人民日报》创刊之初的一段佳话。傅作义施用“围魏救赵”之计毛泽东选择了东北作为战略决战的起点。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拉开序幕,东北野战军主力直取锦州咽喉之地。眼看东北蒋军退路将被切断,蒋介石急令华北傅作义出兵,与集结在沈阳的国民党军主…  相似文献   

15.
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同国民党在军事上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这次战役,其参战兵力之多、战场规模之大.人民支前之踊跃、取得胜利之辉煌,都是空前的.它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辽沈战役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攻克锦州,造成关门打狗的有利态势,是取得整个战役胜利的关键一仗.1 1948年9月7日,毛泽东主席提出了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要求东北野战军首先南下北宁路作战,攻克锦州、山海关各点,封闭东北大门,尔后将东北国民党军就地歼灭.9月10日,东北野战军领导根据毛泽东提出的作战方针,确定了南下北宁路作战的具体部署:以第三、第四、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一等6个纵队和炮兵纵队主力及第二兵团指挥的热河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1个炮兵旅,分别围歼义县和北宁线锦州至唐山段各孤立据点之敌,相机攻取锦州、锦西、山海关各点,切断东北国民党军与关内的联系;以第一、第二、第十等3个纵队于沈阳以西地区,以第五、第六等2个纵队于沈阳以北地区,共同对付由沈阳出援或一旦由长春突围之敌;以第一兵团指挥6  相似文献   

16.
<正>1948年8月中旬,“重庆”号巡洋舰由舰长邓兆祥等600名官兵从英国接回国后,不久就被蒋介石派上辽沈战场。在解放军攻打锦州的战役中,“重庆”号口径6英寸的重炮,炮轰过东北野战军塔山阵地。辽沈战役结束后,“重庆”号在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  相似文献   

17.
<正>辽沈战役是国共双方在军事上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较量,双方参战兵力达120多万人。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我军破袭北宁路开始,至11月2日沈阳解放止,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余人。从此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让原本在数量上处于劣势的我军首次超过了对方,同时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正1948年11月,寒风凛冽,千里冰封。苍莽辽阔的淮海大地上,夜幕降临后,原野上一盏盏油灯亮起,灯火相连,蜿蜒曲折,一望无际,犹如一条神奇的长龙,给夜色平添了几分魅力和神气。这只是淮海战役支前大军连夜运输粮食弹药的其中一幕场景。淮海战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歼敌人数最多、政治影响最大的一场战役,解放军以60万兵力与国民党80万兵力决战,最终取得了歼敌55.5万人的辉煌战果。在战役胜利的背后,离不开后方庞大的支前保障做后盾。  相似文献   

19.
1948年9月30日,我作为新华社东北野战军总分社的一员,随东北野战军辽沈战役前线指挥所(简称“前指”)秘密列车,从哈尔滨火车站开出,沿两满交通线向锦州进发。  相似文献   

20.
<正>韩先楚是我军著名战将,他足智多谋,作风硬朗,骁勇善战,勇于创新,一生打了许多硬仗、恶仗,特别是进入解放战争时期,时任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的韩先楚曾成功地指挥过鞍海战斗、新开岭战斗、奇袭威远堡战斗、四保临江战斗等,打得国民党军狼狈不堪,胆颤心惊,“旋风司令”威名远扬。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韩先楚指挥三纵等部队打响了辽沈战役第一枪,仅用6个小时就攻克义县城,全歼国民党守军、美式装备的暂编二十师1.2万人,打开了通往锦州的门户,为接下来锦州攻坚战——关门打狗战略的实现,以及整个辽沈战役的顺利进行和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