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论道德恐怖主义>一文从一个不能成立的前提假设出发,构造了名日"道德恐怖主义"的"假想敌",根源在于对道德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它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片面强调人性,没能认识到道德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规范系统,否定了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道德范畴存在的必要性,表现出一种"道德虚无主义"的倾向;且将道德运行的正常机制视为"非常态",否认了民间自发的道德生机的正当性.道德在社会中有其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价值,当前迫切需要的不是"反恐",而是反对中国社会陷入到普遍的道德贫困.  相似文献   

2.
恐怖主义的危害和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犯罪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公害,然而,对恐怖主义的概念、特征等理论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形成普遍一致的看法,值得深入研究."东突"、"藏青会"等恐怖主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和稳定造成了重大威胁,对新疆、西藏各族群众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混乱.防范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对策主要是:发展新疆、西藏地区的经济,消除"东突"、"藏独"恐怖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重视在思想意识领域与"东突"、"藏独"等恐怖主义做斗争;制定和完善打击恐怖主义的法律法规,完善反对恐怖主义的工作机制;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完善反对恐怖主义的工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道德恐怖主义是以道德为武器而制造公众对某些群体或个人的愤恨,从而将这些特定的群体或个人置于道德恐怖中的做法.这种做法在网络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其实质是一种社会排斥.这种做法会掩盖事实真相,损害民主的健康发展,其根源在于社会结构中的强势群体对既得地位和利益的维护,以及绝对化和简单化的道德思维.为了消除道德恐怖主义,需要人们养成倾听弱势群体声音的习惯,具备包容之心和复杂思维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9·11"事件为标志,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恐怖与反恐怖斗争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恐怖主义前所未有地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广大民众的极大关注.数以千计、各种旗号的恐怖组织正潜伏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伺机进行暗杀、绑架、爆炸和劫机等暴力恐怖活动.近年来,每年发生的大规模恐怖活动迭数百起之多,恐怖主义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已成为整个人类的公害.可以说,当今世界最使人伤脑筋的,除了艾滋病外,就是"恐怖主义",有人把它称之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一场永无休止的地下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5.
好书共读     
《今日浙江》2009,(10):53-53
温总理推荐的书:《道德情操论》 温家宝总理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各位都很熟悉,他所著的《道德情操论》同样精彩。"推荐理由:《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六次。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吴灿新等著的《道德代价论》对道德代价问题研究有如下贡献:第一,对以往国内外道德代价问题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清理和总结;第二,从道德代价本质论、道德代价基础论、道德代价根源论、道德代价调控论、道德代价机制论等不同视角系统分析了道德代价问题;第三,从调控道德代价内外机制等方面开辟了当代中国低道德代价的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9&#183;11”后国际恐怖主义的国际影响及国际反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琼 《理论月刊》2005,(11):149-151
"9·11"后的恐怖主义对国际政治、经济及全人类心理的影响深远.国际社会在恐怖主义的根源、定义及反恐合作的主导权和反恐形式等多个方面一直存在着争论,而在根除恐怖主义的行动中这些方面又确实存在着不足,只有总结经验,认真面对这些不足且加以改进,才能使国际反恐合作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8.
船山诗学的内在矛盾的哲学根源主要源自他的性情论思想。一方面,受命于天的"人性"是隐藏不见的,"性"隐"情"(欲)现,"性"的显现必须通过"情"(欲);另一方面,他又强调"人心"在与外物打交道的过程中,"先天之性"才发见为"后天之性",产生了"情感"倾向。由此,船山在批判朱熹性情论的基础上,厘清了四端是性,七情是情,从而明确地认定"情"是不善产生的根源。基于这种性情论,船山在其诗学批评中,对诗歌本质是抒情还是载道问题始终处于摇摆不定的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恐怖主义活动的逐渐升温,新疆分裂主义乘机在我国连续制造了多起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云南昆明"3.1"事件是继2013年10月28日北京"金水桥"事件之后的又一起恐怖分子在疆外实施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暴力恐怖主义犯罪威胁。从当前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要特征来看,虽然我国暴力恐怖主义犯罪保持在恐怖主义犯罪的初级阶段,但恐怖犯罪从局部性、区域性逐渐向全国蔓延和外流的趋势明显,并伴有手段多样化和残忍程度升级等特点,暴力恐怖犯罪的多发使得社会各界包括公安机关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应对与处置之。本文通过对我国现存的暴力恐怖犯罪的现状剖析,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处置对策,供实务部门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蒋锐 《岭南学刊》2001,(5):36-40
本文围绕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一国建成论"展开,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与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究竟有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二是斯大林"一国建成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内在的逻辑缺陷;三是斯大林"一国建成论"在实践中所导致的种种矛盾.文章认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发生的苏东剧变绝非"一日之寒"所造成的,在考察这一事变发生的根源、总结这一事变的沉重历史教训时,我们不能不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一国建成论"这一理论源头出发来思考问题,不能不从社会主义"一国建成论"的整个发展过程和实践过程来思考问题,并从中得到应有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陈伦华 《前沿》2005,3(10):195-197
道德究竟是功利的还是非功利的?传统伦理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功利主义和道义论在此问题上各执一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既有功利性又有非功利性,前者是道德的一般本质,后者是道德的特殊本质。把握道德本质的功利和非功利二重性,对于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定位和价值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际恐怖主义根源问题是恐怖主义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内学者从多学科视野,研究冷战后和地区间的国际恐怖主义根源。民族、宗教矛盾是恐怖主义的诱因,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全球化进程的影响,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以及人自身发展中的矛盾等,都是恐怖主义的根源性因素。现有研究中也存在国际宏观视野不足、关注新型恐怖主义不够等缺陷。  相似文献   

13.
恐怖主义,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特别是政治目的而对他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等使用强迫手段,如暴力、胁迫等手段造成社会恐怖的犯罪行为的总称。当犯罪主要因素不限于一国时,称国际恐怖主义,如在美国纽约发生的袭击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的“9·11”事件,就属于国际恐怖主义的性质。恐怖主义是一种行为极端的犯罪活动,它对正常的国际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境外"东突"恐怖势力犯罪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境外"东突"势力调整战略、策略,进一步推动"东突"问题政治化、国际化、联合化,对我国及周边国家的安全构成严重影响.新形势下要防范、打击境外"东突"恐怖势力犯罪,必须树立新安全观;把握好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关系;处理好民族、宗教问题及与境外跨国民族的关系;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建设;加强和完善反恐怖立法;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健全"社会安全阀"机制;重视境外情报调研工作;加强边境反恐工作.  相似文献   

15.
论犯罪学的恐怖犯罪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恐怖主义”、“暴力恐怖犯罪”等概念不应是犯罪学研究的概念范畴 ,“恐怖犯罪”概念才能更准确地体现犯罪学的学科特点。在这个概念体系下 ,恐怖犯罪的内涵既不同于恐怖主义 ,也不同于刑法上的恐怖活动 ;它与一般暴力犯罪的区别在于犯罪目标的不确定性和制造出了恐怖心理或恐怖气氛 ;恐怖犯罪的目的可以是多元化的 ,政治性不是恐怖犯罪的本质特征 ;恐怖犯罪既可以是集团、组织、团体实施的 ,也可以是个人实施的。  相似文献   

16.
权力腐败是我国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在腐败产生的根源上,学者们往往过于注重政治、经济、文化分析,侧重主体论、环境论、寻租论等论点,忽视了权力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因素。笔者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根源也应纳入我们研究的视角。从伦理学视角透视权力腐败的根源,一是权力持有者个体道德已经变异,出现了人性蜕变,有了权力腐败的动机;二是整个社会道德出现了多元化,已经具备了容忍权力腐败存在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7.
《山东人大工作》2012,(8):59+61
二论:认清道德领域的成绩与问题、主流与支流,坚定道德信心《认清道德主流坚定道德信心——再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阶段道德状况》一文认为,2011年我国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道德事件,勾勒出"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的图景。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社会真正危险的道德状况,不是人们对失德现象的义愤,而是对道德滑坡的冷漠。无论是感动还是疼痛、谴责还是反思、忧虑还是希望,都传递着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公安机关反恐怖斗争机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恐怖主义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大公害。政治性是现代恐怖主义的主要特征,爆炸、暗杀和绑架是恐怖活动十分常见的方式。现代恐怖主义的泛滥,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根源。恐怖主义在我国尽管还是萌芽,但已经对中国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了现实威胁。公安机关要抓紧建立起高效的反恐怖斗争机制,并要把握政策制定与立法、情报信息、侦查、处置、防范、合作等反恐机制有效运行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论恐怖犯罪与经济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恐怖犯罪通过原因与结果、手段与目的,整体与个体等一系列基本环节而与经济安全有密切的联系.恐怖组织、有组织的犯罪团体、个体恐怖主义、恐怖文化、恐怖经济等皆构成对经济安全的破坏.恐怖经济犯罪的产生是恐怖破坏与经济安全之间博弈的结果.恐怖主义的盛行与军事、政治、科技、文化、经济均有复杂关系.依据恐怖破坏力量与经济安全力量的强弱关系,恐怖破坏与经济安全的博弈存在四种情形.  相似文献   

20.
一提到“恐怖主义”,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暴力事件。的确,它是与恐怖活动分不开的,并且想通过各种暴力手段来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杀一儆百,引起人们心理恐慌,制造社会轰动效应。例如2001年9月11日,国际恐怖主义分子经过周密策划,对美国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发动恐怖袭击。这一突如其来的恐怖事件,确实令世人震惊,曾几何时,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恐怖主义究竟为何物,为什么如此招人愤恨?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探讨。一、恐怖主义的根源恐怖活动由来已久,作为思想理论体系和政治主张的恐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