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建明 《党课》2013,(18):68-69
据《论语·颜渊》篇中记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政者”是指执掌权力之人,即为政者,官也。这里的“正”,既有公正之意,也有正派之意;既有为官之正,也有为人之正。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要想提高领导水平、彰显领导魅力、提升工作成效、做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就必须做到心正、言正、行正和身正。  相似文献   

2.
读了季建业的《悔过书》,引以为鉴,要做到“三不要”。一是不要得意忘形。季建业的《悔过书》中有这样几段话:“随着职务的提升,权力的变化,地位的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人生境界没有同步提升,相反私心杂念在灵魂深处滋生膨胀……剖析自己的心路历程,我对人生、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较大变化……降低了自己作为领导干部的要求,忘记了自己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做人干什么?忘记了当领导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的问题……我头上缺少党纪国法这根‘高压线’,忘记了为人为官的底线。”  相似文献   

3.
向守渠 《党课》2013,(2):65-65
为官要有“威”。“威”从何来?,《春秋繁录·五行相生》曰:“至廉而威。”意思是坚持清正廉明,才能赢得威信、威望,受到人们的拥护。作为党员干部,为官思廉自生威,这种威望来自人格力量,来自共产党人应有的品格操守。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语重心长地指出:领导干部应该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什么?当官应当做什么聪来身后留什么?这三个“想一想”,语重心长,肯切中理,的确值得领导干部好好思索一番。从“参加革命’咧“当官”,再到“将来身后”,三个“想一想”,或可归结为“将来身后留什么?”如果说离任也算是“身后”,那么,“上场总有下场时”。为官因老去,病去,除黜去,升迁去,终有一去。“官之得民与否,丢官日见”。见什么?无非这么几种:一种是在位时为民兴利造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闪光的政绩让…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一种“富者为官”现象。一些乡镇在选拔任用村干部时,往往将视线对准那些发财有方、带头致富的人。至于这些“富者”德才素质是否符合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要求,群众是否拥护和信任,考虑不多。某些地方甚至将有没有经济实体,家里有没有存款作为能否担任村干部的唯一标准。手头没有实体,家里财产在村里不冒尖,即使具备当村干部标准,也不能当村干部。群众对这种只要有钱就能当村干部的“富者为官”现象,十分不满。农村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富者为官”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三条。一是这些地方乡镇干部组织观念不…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不论职位高低,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平凡岗位,都应该克勤克俭,克己奉公。但总有少数干部在权力面前昏昏然,仿佛“超凡脱俗”,应该“特殊”、与众不同,“一朝权在手,便把今来行”。针对这一现象。毛泽东同志曾向全党发出:“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的警问,告诫一切工作干部,都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永远当人民的勤务员。邓小平同志也说:“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老爷,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伟大出于平凡。凡是能够在为人民服务的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  相似文献   

7.
凌河 《学习导报》2014,(11):44-45
"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这是中央领导刘云山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为什么引出网上热评和公众热议?因为它不仅讲了一个政治学上经典恒定的道理,更指出了当前某些官员中存在的一个倾向性问题。为官真的"不易"。当一名"公仆",一是要甘于"清淡",  相似文献   

8.
“做人要堂堂正正,从政要清清白白,干事要踏踏实实。”这是被称为“廉政行长”的陕西省扶风县农业发展银行行长兼党支部书记邓锁锁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处事原则。一在扶风县人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邓锁锁算得上一名真共产党员”,此话一点不假。农业发展银行虽然业务单纯,但是管钱、有权。邓锁锁面对权力和金钱,始终坚持一条原则“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信贷资金是人民的血汗钱,我要用好这个权力,管好人民的血汗钱,绝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作为行长,所属企业免不了要找他贷款、办事,请他吃饭的人经常遇到。可他从没有吃…  相似文献   

9.
在群众中找位子□沈小平干部在为官的价值取向上,是眼睛向上,把权力寄托在上面的赏识上,还是眼睛向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追求定位在群众的心中?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同志曾谆谆告诫全省党员干部:共产党的官是群众“封”的,要多深入群众,同群众交朋友,给...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记者: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我国春运的,“节前看广州,节后看成都”,这反映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我是湖北省老河口市老干部局干部。我认为,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违法违纪的实质是权力腐败,根源是“权力寻租”、“权力资本”所产生的效应。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其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权力腐败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有其一定的规律和特点。首先是隐蔽性。搞腐败的事情一般都是背着人干的。尤其是为官者,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违法违纪行为,躲避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其权力交易基本上不在八小时之内进行。相反,他们平时在单位往往表现得非常廉洁,在群众面前一副正人君子之样。然而一到“八小时之外”就判若两人…  相似文献   

12.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云:“君子安贫,达人知命?”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人生,保持平常心是关键所在。何为平常心?即“布衣之态,宁可清贫自在,不求浊富多忧。”这既是一种生存智慧,一种战胜自我的豁达和大度,又是一种拒绝庸俗的超脱和清醒,更是一种为人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13.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也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剖析这几年贪官下水的案例,无一不是权力绝对化酿成的悲剧。从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独揽大权者的“香销玉殒”中,我们能从中窥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4.
什么人在上访,为什么要上访?安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宏伟说,面对上访群众,这是领导干部最先要分析、研究和掌握的。“当你西装革履时,要想一想困难群众穿得暖不暖;当你吃喝应酬时,要想一想困难群众吃得饱不饱。”这是李宏伟经常对同事说的一句话.也是对自己的要求。李宏伟告诉记者:“没有人生下来就愿意上访。上访者三番五次地跑省城、北京.目的是要解决问题,没有过不去的事,谁愿意费钱费时穷折腾?”  相似文献   

15.
吴作明 《学习月刊》2014,(15):17-17
某日闲聊,有人说:“如今,为官不贪不占不干,也算是好官了”。笔者不敢苟同。也不赞成这种观点。因为为官标准太低了,“官念”太落后了,应予纠正。为官不贪不占是党和人民的起码要求和为官的基本标准,不贪不占顶多算是个清官,不能算是一个好官。  相似文献   

16.
<正>“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必须严格依据党纪国法,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才能保证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制度笼子里运行。党员领导干部一旦利用掌握的权力资源,把公权当私权,使权力“私有化”“商品化”,最终定会害了自己、害了家庭。公权——理应以“公”为标尺公私分明,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表现。作为财政部第五任部长的吴波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论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是什么?古往今来,虽然人们对权力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是权力却毫不留情地将人类社会划为两个层面:统治与被统治、管理与被管理、官员与百姓、当局与公众、干部与群众……谁拥有了权力谁就自然成了强者。因此,权力就成了无数人追逐的目标。它虽不是具体的物质,但却比任何一种具体物质更具诱惑力。戏文里不是常有“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的感叹么?有专家定义:“权力是与影响力、支配力、控制力与权威相联系的概念,它渗透于人类社会的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可见,没有权力的约束就没有国家,没有社会。我们生活在权力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8.
好干部为什么会变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提出了一种心理学的解释——心理绑架,类似于“温水煮青蛙”。被“煮”的“青蛙”是那些手握权力的官员。他们的一般特征是:有资源,有魄力,工作出色,有能力办成事,但对诱惑的抵御能力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也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剖析这几年贪官下水的案例,无一不是权力绝对化酿成的悲剧。从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大权独揽的专权者“香销玉殒”中,我们能看到些什么?滥用权力腐败丛生权力是柄双刃剑,一旦权力失去约束,产生了变异,就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架空组织。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而崇拜权力绝对化的贪官们…  相似文献   

20.
权力与约束     
对于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历来有着不同的词语来加以描绘,并且总是有贬有褒。比如说“当官的”就有贬义,而“领导”就是尊称。“政客”一词,让人想到的是为官从政者如何诡诈狡猾、心狠手辣、厚颜无耻;而“政治家”,则让人想到运筹帷幄、经邦治国、为国为民的伟人。与对待金钱的态度相类似,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在对待权力的问题上,一方面有着“学而优则仕”的久远传统,另一方面又百般标榜不畏权势,自诩“天子呼来不上船”,其实也是骨子里想当官,当不成官时便说“不当也罢”,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客观地说,权力本身是“中性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