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玉霜 《法制博览》2022,(14):57-59
我国现今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部分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发展情况受到很多外在因素和自身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导致企业最终迈向破产情况.由于破产企业进行破产资金清算的过程中,企业自身的全部资金总量已经不能够支付全部的破产债权.在实际企业破产资金清算的过程中,对担保债权与劳动债权的优先权问题进行分析,对企业破产清算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僵尸企业”作为低端无效供给的代表,长期占用大量资金、土地、机器设备等宝贵资源却不产生经济效益,直接拉低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当前,“僵尸企业”在破产退市中存在法律界定不明,对“僵尸企业”的规制存在立法滞后、破产程序启动主体局限、普通破产债权保护难以及破产重整选择认定难等问题。在梳理“僵尸企业”破产退市法律困境和考察美国经验基础上,应注意“僵尸企业”破产退市中利益与关系平衡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严格的破产评估体系、破产程序启动主体制度、破产债权保护制度、破产审理的简易程序以及破产救助风险预估程序等制度体系和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3.
破产法第132条对在破产程序的清偿顺位上,劳动债权相对别除权的优先受偿性采用"新老划断"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劳动债权与别除权的性质及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对二者的受偿顺序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得出在破产法中应当确认别除权优先性不可动摇的地位,实行别除权优先之下的劳动债权有限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雷丹  王琪  孙源 《法制博览》2023,(22):70-72
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破产债权的审查与确认是管理人执行职务的重要工作之一,事关债权人的根本利益。债权只有经过审查确认后,债权人才能行使《企业破产法》赋予其的表决、受偿等权利。与此同时,破产债权的审查与确认对整个破产程序,包括战略投资人的招募、重整计划草案的制定及表决通过、债权的清偿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甚至影响破产程序的成败。但是,每个破产企业的债权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债权审查与确认过程中需结合破产企业自身特点予以审查确认。笔者现就证券公司破产重整的债权审查与确认分享一些实务经验。  相似文献   

5.
谷站营 《法制博览》2023,(20):61-63
税务机关代表国家行使税收债权,对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可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实现税收债权。税务机关在实现税收债权的过程中,发现企业存在欠税、偷税、逃税等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制,比如采取行政手段、刑事措施等,对税收债务进行及时追收。但由于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的特定情况、特别规定,税收债权的实现也不同于正常的征缴。本文基于《破产法》和税法,研究企业破产程序中税收债权法律问题及建议。第一部分阐述了《破产法》和税法及二者之间的矛盾;第二部分分析了破产程序中税收债权法律问题;第三部分针对税收债权法律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旨在为企业破产后税收的清偿和我国税收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坤 《法制博览》2022,(13):65-67
作为税收债权人应履行的给付税款权利,税收债权也是国家要求纳税义务人缴纳税款的权利,同时在破产债权中,税收债权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破产债权人进行财产分配表决时发挥相应法定表决权,同时其债权份额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在企业破产清算过程中,税收债权实现会直接影响清算程序以及债权清偿实际状况.本文就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  相似文献   

7.
赵贞  李炜东 《法制博览》2022,(4):124-126
我国《民法典》设立的预告登记制度作为一项不动产登记制度,其通过打破物权与债权之前的壁垒,赋予债权以物权的效力,保障了权利人未来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实现.然而不动产预告登记有别于《企业破产法》所规定的普通债权、取回权等权利,随着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如何对不动产预告登记进行保护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陆璐 《法制博览》2023,(7):88-90
在“三免一减一补”的政策背景下,企业破产制度愈发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法律从业人员关注破产相关税收问题,使得国内企业破产清算中不同类型债权偿还顺序的明确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研究工作。目前,为有效保护国家税收发展和破产清算过程中的担保利益,破产涉税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进而努力协调国家利益和私人利益,完善我国税收制度和破产制度,保障国内各个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我国破产企业的增多,破产实务中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某些在重整程序中,在担保债权人行使权利优先受偿其财产后,可能使得债务人已无其他财产清偿其他债务,导致重整程序失败,使得企业面临破产清算.因此,在进行破产重整时,如何做好限制和保护担保债权平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破产清算中股东债权在特定情形下居次要位,即股东债权人取得的顺序有一定的限制。具体应分析股东居次债权的原因,结合依法约定的股东居次债权、裁定的股东居次债权具体情况而定。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股东债权居次受偿在我国法律法规体系中的演变;第二部分反思了我国股东债权受偿顺位中的相关问题;第三部分探讨了股东债权受偿顺位中引入居次受偿的路径。旨在为我国破产企业股东债权清偿中债权规范有序的清偿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房地产市场发展与快速推进的同时,针对房地产企业运营产生的诸多法律关系,管理人在处置房地产类企业破产案件中针对如今较普遍存在的以房抵债情形,在以房抵债协议解除后债权性质如何认定的问题上,司法实践对此法律意见已经逐渐明晰,本文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对破产程序中以房抵债协议解除后债权性质认定的法律适用问题予以解读,希望能为相关人员在办理此类案件时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企业破产制度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因各种原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通过重整、和解或清算等法定程序,使债务得以延缓或公平清偿的法律制度。2006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正式诞生,它较全面的规定了中国企业破产制度。企业破产重在清偿债权,而破产财产构成的完整与合法又是公平清偿破产费用与债权人债权的前提与保障。  相似文献   

13.
秦天雄 《法制博览》2013,(1):44-45,29
当负连带保证责任的保证人破产时,保证人具有何种保证责任,新《破产法》对此未作具体规定,使得债权人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本文基于对破产财产分配的数理分析,分析现有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的利弊,通过明确保证人破产时的保证责任,改革破产财产的分配方式,确立实体财产与将来债权相结合的新破产财产分配方式及债权人优先权制度,为保护债权人利益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方扬阳 《法制博览》2023,(36):148-150
债权清偿率低、重整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不足、重整计划执行效率低下等是目前我国破产重整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信托行业出于发展的需要在特殊资产领域寻找新的业务机会,我国法院基于现实需要在破产重整中引入信托架构,并演化出多种服务模式。信托作为一种金融工具,能够在破产重整中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助力企业破产重整,重新出发。但信托计划对大部分债权人而言,均属于较为陌生的重整方案,而目前已经披露的个别重整案件涉及的信托计划也存在描述过于简单,交易结构复杂导致的债权人无法读懂重整计划草案,信托计划设立及运营的费用、信托收益的分配周期等债权人关注事项未作披露等问题,导致债权人无法准确了解债权清偿方案,并对重整计划草案作出决策,实际运用仍有不少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5.
破产案件中对税款债权的确认和清偿是破产程序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但目前在实务中,除少数管理人会选择聘请专业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如税务师事务所来对税款债权进行确认并处理破产中各种涉税事项外,绝大多数的管理人并不会对税务机关提交的税款债权申报数据进行质疑,且在审查确认税款债权时存在过于依赖税务机关出具的相关文书的情形。究其原因,大体是源于税务机关的行政执法机关属性,致使管理人认定其出具的债权申报资料天生具备行政强制力,直接采信该数据并不存在履职风险。但若仔细研究税务机关目前税收执法文书式样,则可发现目前尚无对税款债权申报文书的格式以及其行政强制力或法律效力的规定,管理人若未经审慎审查便径直认定税务机关申报的税款债权的种类和金额,恐存在履职风险。笔者在此文中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破产财产的概念着眼,论证破产财产及破产财产担保债权优先受偿与其他特定债权之优先受偿权所存在的法律冲突,并就如何理顺、解决相关法律冲突提供了初步设想,对《破产法》立法进行争鸣。  相似文献   

17.
吴非檑 《法制博览》2015,(4):105+104
债务人死亡后,其遗产无人继承亦未被遗赠,就出现了财产无人继承无人管理的状态。在此种状态下,对遗产享有债权的债权人在实现其债权上出现了问题,比如说被告不明确从而导致没有可适用的程序等。文章为解决这种权利得不到实现的问题提供了三种可能的路径,分别是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和遗产破产制度并设立遗产管理人。  相似文献   

18.
邢瑜 《法制博览》2023,(11):81-83
金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企业的运营发展应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必须保证企业经营行为合规。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企业陷入发展困境,最终面临破产。企业破产后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对企业职员与债权人的利益都产生了较大侵害。为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国家出台了《企业破产法》用以界定面临破产的企业、银行等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解决企业破产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金融债权保护在企业破产后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落实金融债权保护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应严格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处置。本文对金融债权进行了简要分析,从企业破产的角度分析金融债权保护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并结合《企业破产法》提出了规范化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杨璐 《法制博览》2022,(13):77-79
企业破产重整工作的重要价值目标是维护并保证社会整体利益不遭受损害,而且破产企业中劳动者的利益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国内众多企业破产重整案例中,很多企业为降低破产重整成本使出的相关手段花样百出,其中关于解除劳动者劳务合同降低破产重整成本的方法已经严重侵犯到破产重整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虽然我国《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20.
马立云 《法制博览》2023,(20):79-81
我国《企业破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对于已经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管理人应当予以确认。管理人在确认生效判决确定的担保债权后,其他债权人会对该担保债权提出异议,认为该担保债权属于《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一条列明的可撤销的情形,要求管理人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为了找到解决上述法律困境的办法,本文将对可能存在的几条救济渠道逐一进行分析,以最终确定合理且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