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9年8月中旬的一天.洛阳市民焦素芸家里的电话突然响起,电话里传来一位老人的声音,他对焦素芸说:“你是孟彤同学的妈妈吧?我和孟彤是去云南旅游的团友,你的孩子非常有爱心,品质优秀,感谢他一路上对我和老伴的照顾,欢迎你和孩子有空到我们家做客……”  相似文献   

2.
程绍国 《法制博览》2010,(16):10-10
麻将的起源,无法考证,现在这个样子,是慢慢演变过来的。《红楼梦》中称“麻雀”。这东西给国人带来好大的娱乐。国粹啊。我从一位长者那里见到一副翡翠的麻将牌,比指甲大一点点,精致之极。他说他父亲青年时从上海带回的。那时,上海滩是很“人性”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9月中旬的一天,笔者去一所家长学校讲课。在讲课之前,一位姓赵的家长对我说: 他的孩子上初三的时候.交上了一位不太爱学习的同学。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初三正是升高中的关键时刻,交上这样的同学.对孩子的学习很不利。所以他坚决不同意孩子与那个同学来往.而且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结果越这样阻止他.孩子越反感。越要千方百计和那个同学来往,根本不理采他的一切阻止。  相似文献   

4.
李维明 《法制博览》2008,(12):37-37
有一个笑话,讲四个外星人空投到中国的四个地方。第一个外星人来到北京,马上就有居委会的大妈拿起电话说:“公安局,有空投特务!”第二个外星人掉在上海,上海人挺高兴地说:“这个东西好好玩,应该送到动物园去卖门票,一张票可以卖50块。”第三个外星人掉到广东,广东人说:“没有吃过这个东西,拿来煲汤吧。”第四个外星人掉在成都.成都人说:“师兄,刚好三缺一,来来来,打麻将。”  相似文献   

5.
上个学月的一天课间操时间,学校行政办公室跑来了两个女生,其中一位女生很有礼貌地对办公室王主任说:“老师,请给我盖个学校公章。”刚上课回办公室的王主任问道:“盖啥子章哦?”那位同学回答说:“我的一笔稿费汇款需盖章才能取。”  相似文献   

6.
某报转载来自香港的报道说:一位穿着普通的广东人在广州某大商店让服务员拿一件几千元钱的衣服。服务员不屑地说:“先看看价钱。”广东人突然从衣袋里“拍出一叠人民币,摔给服务员。当结完帐买好衣服时,他拿起剪刀在服务员面前把衣服剪碎,扬长而去,报道说,他之所以这样“花钱”是因为以往没钱时逼人白眼过。三联书店出版 的<美国的历史文献>一书选录了一个从褴褛贫儿最终成为最大富翁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论财富>一文。1889年6月。他写道:“挣钱需要多大本领,花钱也需要多大本领”瞧有如此才能真正有益于社会,他把自己 的全部遗产交给卡内基基金会,赞助文化与科学,“用这种最合算的方式将剩余财富返还大众,给他们带来长期的利益。”帮助那些“剪碎衣服”“比试摔XO”和“撕钞票”的人是那些依然贫困和不富裕的人走上挣钱之路,是我们的期许-为此,我们推出<能挣会花>这一新栏目-  相似文献   

7.
一个偏执而自负的学生星期一早上,我刚进办公室,值班老师就对我说:“昨晚上出了件事”。我一听,心里马上一紧,“什么事?”值班老师说:“昨晚自习课上,小夏同学正站起和前排同学讨论问题时,新来的小宫同学悄悄地把他的椅子抽开了,小夏一屁股坐在地上,摔得不轻。”当时同学们都乱了,有的去拉小夏,有的谴责小宫。小夏气得满脸通红,怔怔地瞪着小宫。小宫自知闯祸,也紧张起来。眼看就有一场“战斗”爆发,却见小夏一声不响地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低头做作业了。课后,我表扬了小夏,同时也严肃地批评了小宫,并作了相应的处置。原…  相似文献   

8.
柳南溪 《工会博览》2004,(23):69-69
前些日子与一位作曲家交谈,他说,每当他发现一些具有音乐天赋的青少年后。总是兴奋不已。“大师”发现一棵“好苗苗”后,便关怀备至,希望他们尽快成才。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家”明白,“小字辈”不可小视,许多音乐大师的成名作,都是在“小字辈”时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吴海波当上老板了!”近日。在重庆工商大学,贫困生吴海波刚毕业就在一位老板的资助下创办起商贸公司的新闻,一时间成为了校园里人们谈论最多的热门话题—4年前。吴海玻从湖北荆州农村来到美丽的山城上大学,他便组建了一个计算机维修小组。坚持义务为周围的老师和同学维修电脑,成为校园里亮丽的风景。吴海波的做法,最初也招来了人们的不解,甚至有人说他是沽名钓誉,可吴海波却坚信自己是在做着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0.
无规则竞争     
又一届大学毕业生踏上求职路,不少人却遭遇同学的“黑手”。据《中国青年报》(2002年1月19日)披露,“黑”人方法较多,最常见的是,甲同学已通过某单位初试或复试,很有希望被录用时,乙同学偷偷给该单位打电话,说甲同学已经与另一家公司签订协议,该单位于是取消针对甲的用人计划。更损的是在背后整“黑材料”,说他(她)品德如何败坏,生活作风如何不好,以此动摇用人单位对他(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