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传承》2015,(10)
斯宾诺莎与萨特的哲学都体现了对人的关照,但是二人从不同方面强调了人的自由。萨特认为自由是人存在本身,其自由是立足于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本体论;而斯宾诺莎则把理性当作自由,他的自由是把"上帝"作为真观念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本体论范畴。将二者的自由观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更加明辨自己人生中的是与非、取与舍、得与失、为与不为。  相似文献   

2.
狄尔泰看到,他所处时代的历史哲学都有着不同程同的弊端,只有效仿康德的理性批判,即"历史理性批判"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他要用"哲学的目的"来从事历史,"用具体的历史内容"去进行哲学.这样做的结果便是有了他的历史主义的诠释学.狄尔泰的历史主义诠释学使得历史性与历史意识重新进入哲学.  相似文献   

3.
宋宁刚  张珺 《求索》2013,(5):93-96,195
康德认为人是理性的存在者,他的哲学目标是作为理性主体的人如何实现至善,也即作为理性存在者的人如何实现自身的自由。席勒则认为,一个服从道德律的人由于感性受到压迫仍是不自由的。真正的自由只能通过感性与理性在美的艺术中的和谐一致才能实现。因此人被规定为美的人性,只有具有美的、完整的人性,人才能够算是真正的人。康德的自由的当下在于道德法,席勒的自由在于美的交往。康德的美是形式规定,席勒的美则是形式与质料的统一。美在康德那里是特殊性的环节,对于席勒则是思想的尺度,具有完整的知的形态。  相似文献   

4.
正义是政治哲学中的核心问题。对于柏拉图来说,他想要问的就是正义在城邦之中是何以可能的?施特劳斯不是从解释正义这个概念的内涵开始他的分析的,而是分析了历史上人们对待"正义"这个概念的不同方式,在他看来自然的即为正义。而波普尔则恰恰相反,受到英国科学经验主义的影响,在批判经验主义的归纳法中对基础论的知识论给予了最大的抨击,由此引申至政治哲学领域,批判了历史主义的决定论及柏拉图政治哲学的保守传统,捍卫了当代自由及民主制的社会,即他所提倡的"开放社会"。  相似文献   

5.
爱比克泰德认为"由己者"是"哲学治疗"的对象。哲学应对"自由意志"与"表象"这两个从不同角度界定的"由己者"实施双向的本体性治疗。"治疗"即消除"感性"冲动对个体"理性"的影响,确立"理性"对"感性"的主导地位。爱比克泰德对道德的内在价值的推崇、对个体自我克服的宣扬、对个体超脱于尘世生活的向往,使他的伦理观念成为人类实践智慧中意义最为深远的创造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基于交往理性和实践哲学,英国宪政秩序的认知基础是内生的、实践的、进化的经验主义和主体性哲学的多维协同思维模式,是一种对话法哲学视野下的交往理性,是一种体现了宽容妥协开放自由精神的、超越个体意识和理性界限的多元理性.  相似文献   

7.
西方哲学的自由精神和马克思的"自由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自由思想即来源于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也渊源于西方哲学的自由传统。古希腊哲学的自由理念,近代哲学的政治自由理想,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精神自由对马克思都产生直接影响。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共产主义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自由思想"在理论上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8.
比较中西人性观不能简单地说中国思想家主张性善,西方思想家主张性恶;中国人性观是感性的,西方人性观是理性的.比较的目的主要不在区分其优劣长短,关键在于搞清人性的真相是什么.找出中西方思想家在人性的言说中有哪些理念具有超越性价值.中西人性观的比较应从其动态的历史嬗变中通过性善性恶、感性理性、人的超越性这三个维度加以考量.中国的人性观建立在自然血缘和宗法人伦的社会土壤条件中,是在宗教、政治与哲学三位一体结构中言说;西方的人性观建立在神祗、契约、自由人伦的社会土壤条件上,是在神话、宗教、政治、哲学的社会结构中言说.西方把人性是什么的决定权留给理性和信仰,最后的裁决权在上帝;中国把人性的决定权交给人自己,是试图在人间建立精神王国.西方人认为,意志自由和创造力是从上帝那里获得,中国的儒释道则认为,从"天道"中同样能够获得生生不息的创化能力和内在超越的自由品格.  相似文献   

9.
一般而言,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从哲学角度看,精神是同物质范畴相对应的与意识、思维相一致的最基本的哲学范畴.在西方文化中,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再到雅斯贝尔斯、弗洛伊德、舍勒、格里芬等学者都对精神概念作出自己独特的解读.西方文化中的精神概念,具有“灵魂”、“心智”、“意识”、“普遍理性”、“先天逻辑”、“宗教”等多种含义,而西方文化中的精神概念所内涵的“普遍理性”、“先天逻辑”、“宗教”的意义,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概念所没有的.研究西方文化的精神概念,有助于在比较中深入理解中国文化中的精神概念,有助于深化理解西方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概念,从而对民族精神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西方文化中的精神概念,也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杨春福教授<自由·权利与法治--法治化进程中公民权利保障机制研究>一书综合运用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多维视角透视自由,提出"自由主义视野下的权利" ,包括两层主要涵义:自由主义以权利为基础,权利以自由为核心.书中着重分析了权利的法定性,明确划分法治的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并将权利的概念纳入作为系统工程的法治的各个组成要素.该书锁定公民权利和法治社会两个核心概念,指出法治社会的基本标准即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理性架构,具体地体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基础;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界限;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法治社会的核心评价标准,即对公民权利的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11.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2.
不作为犯罪是我国刑事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作为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研究不作为犯罪,首先要明确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以及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除此之外,道德义务不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规律观的立论基础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经典科学,其理论内涵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所面临的理论困境日益凸显;传统规律概念的界定,偏重事物的内部联系,一定程度地忽视了事物的外部联系,使之走向绝对和机械;由此产生了传统规律范畴的先验性、宿命性悖论,并且衍生出人类真理认识上的悖论。  相似文献   

14.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5.
原产地名称是以地理标志为依托而设定的一项识别性权利.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个有信誉的原产地名称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在原产地名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保护现状,文章提出,现阶段应统一把原产地名称的保护纳入商标法范畴,严格原产地名称使用的准入制度,建立原产地名称使用者之间的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6.
减刑作为一种重要的刑罚执行变更制度,对于刑罚的执行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对罪犯的改造具有特殊的约束和促进效果.尽管其在实践中仍有不足,但作为一项先进的制度,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以减刑制度为切入点,对减刑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分析,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王珂 《思想战线》2002,28(4):80-83
巴赫金文体进化观是在他受到政治独裁和文体独裁双重压迫的特定历史语境下提出的 ,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巴赫金表面上是重视传统、秩序和法则的文体学家 ,实质上是激进的文体改革者。他对复调、杂语的重视 ,是为了通过对文体的多元化的吁求来达到政治的多极化。借鉴巴赫金的文体理论 ,不但要弄清巴赫金文体理论生成的历史背景 ,还要正视中国的具体国情。  相似文献   

18.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最重要的思想成果,中国发展之最大瓶颈"三农"问题存在种种异化表现,扬弃异化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侵犯商业秘密罪罪过形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7刑法修订后,新增加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但是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罪过形式,是故意还是过失,争议较大,从而直接影响到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正确认定和处理,妨碍了刑法社会保障功能的正常发挥。本文在比较分析各种学说后认为,无论是从法律逻辑,还是从过失犯罪罪行法定的角度,该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故意而不能包括过失。  相似文献   

20.
略论司法鉴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道德规范对于提高司法鉴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增强司法鉴定人员工作责任感、规范司法鉴定人员司法鉴定活动、提升司法鉴定结论书(结论意见)的可信度和公信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司法鉴定人员必须正确理解并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主要内容、评价方式等,在司法鉴定活动中协调好各种关系,处理好各种矛盾,进而做好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