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他在中国度过了38年,曾在孙中山身边工作过,是蒋介石的顾问。他的建议、计划不光被蒋介石所采纳,在生活上只有他和蒋介石夫妇同住一栋别墅,吃饭同一张桌子。在蒋介石聘请过的众多洋顾问中,只有他能与其形影不离。他又是张学良的密友,陪同张学良到欧洲旅行。中国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其中不少他都是见证人和参与者。在西安事变中,他  相似文献   

2.
<正>1945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六次高呼"毛主席万岁!"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据有关人员透露,站在台阶前迎接的蒋介石一见毛泽东进了官邸,就高喊"毛主席万岁!"喊了三次,而后他跟毛泽东会谈。蒋介石日记里面写到,他很佩服毛泽东,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枫叶 《党史文苑》2010,(1):42-44
他曾是西北军战将,又成了蒋介石的救命恩人,却和周恩来保持着单线联系。蒋纬国说他是潜伏在蒋介石身边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共谍”;朱德元帅却不止一次称他“有奇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殷启翠 《世纪桥》2001,(3):53-54
著名爱国将领蔡廷 锴, “在国民党将领中,是颇受蒋介石重视的的一个”①。他曾为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而南征北战,也曾为维护蒋介石独裁专制的一统天下而东征西  相似文献   

5.
1950年3月的一天,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本《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作者乃海峡彼岸他的政敌毛泽东。 毛泽东此书写于1936年12月。蒋介石这时怎么会研读起毛泽东14年前的旧著呢?毛泽东此书写的就是如何打败蒋介石的战略问题。当年,蒋介石也曾翻阅过这本书。但他当时正忙于跟毛泽东打仗,心静不下来。如今,他是败军之将,正在作沉痛的反思。读毛泽东此  相似文献   

6.
在毛泽东著作的千千万万读者之中,蒋介石是最特殊的一位读者。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是专门写如何打败蒋介石的战略问题的。 当年,蒋介石也曾翻过这本书。他当时正忙于跟毛泽东打仗,心静不下来。50年代的一天,当他已是败军之将时,又读此书,他这才明白,毛泽东确实是一位熟知战争规律的战略家。毛泽东正是用这些战略战胜了他。  相似文献   

7.
在毛泽东著作的千千万万读者之中,蒋介石是最特殊的一位读者。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是专门写如何打败蒋介石的战略问题的。 当年,蒋介石也曾翻过这本书。他当时正忙于跟毛泽东打仗,心静不下来。50年代的一天,当他已是败军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说:我是在东北长大的.张学良说:“我知道,是老师张伯苓说的,我们是同师同年.西安事变前,周恩来曾与张学良作过一次会谈.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张学良将军在当时是一位复杂人物.他在中原大战中支持蒋介石,改旗易帜,一度是蒋介石十分器重的人物.他为了追求强国措施,还曾与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女婿交友很深,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有一定交往.张学良的所作所为,期望的是国家统一、民族兴旺.但是随着日本关东军的炮声,蒋介石“绝对不可抵抗”命令的下达,他一步步认清了蒋介石的庐山真面目.尤其是张学良依照蒋介石的命令率军“围剿”陕北红军连连受挫后,蒋介石一直不同意他恢复被歼灭的编制,使他逐步弄清了蒋介石排除异己的阴谋;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渍散,仍能打败装备精良的东北军,这不能不使张学良的脑子里产生很多疑团,并心生敬佩之情,因此他急于要弄清楚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的方针底细.  相似文献   

9.
李钢 《党史文汇》2006,(2):26-29
2005年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邓演达先生诞辰110周年.作为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邓演达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深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和器重.他曾先后任黄埔军校训练部副主任、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长等职.他早期曾与蒋介石合作共事多年,因此也较早地识破了蒋介石的野心与阴谋.当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后,邓演达迅速走上了反蒋之路,并于1930年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与蒋介石展开了决死之争.正因为如此,蒋介石下令悬赏缉捕邓演达,并予以囚禁,后威胁利诱不成又将其秘密杀害.蒋的这一行径,激起了当时国民党内外的公愤.  相似文献   

10.
“我总算自由了!”蒋介石去世之后.他原来身边那位已年逾古稀的“御医”熊丸先生才道出了自己的心曲。熊丸从1943年开始给蒋介石看病,一直到1975年签署蒋介石死亡诊断书,身不由己,整整32个春秋。 个头不高,喜眉笑眼的熊先生,祖籍四川,少时活泼好动,尤好足球、排球运动。后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同济大学,留校任外科助教,并曾在座落于重庆的武汉疗养院担任外科医师。后因医术精湛,被国民党军界延聘。一次,主刀为蒋介石割治痔疮,顺利成功,旋即被蒋指定为侍从医官。从此,年仅30岁的熊丸便成了时时待命的“仆人”。一心专注医学的他,曾两度萌生去职念  相似文献   

11.
王增勤 《廉政瞭望》2009,(12):60-61
传奇爱国志士王亚樵,将暗杀作为抗日和反蒋的主要手段,行刺侵华日军大将、蒋介石等,蒋介石曾悬赏100万大洋的天价缉拿他。但这样一个古今中外无人出其右的“暗杀大王”,最后却不幸死于别人对他的“暗杀”。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以“少帅”闻名于海内外,尤其是他同 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更是震古烁 今。周恩来曾将张学良誉为“千古功臣”。但是,张学良的政治生涯太短暂了,他被蒋介石囚禁了半个多世纪,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遭到蒋的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兵团司令刘汝明在回忆录中说,1949年7月他兵败入闽时,蒋介石电令他“兵退东山”,说“东山环海,我曾去过”。蒋介石到漳辖东山岛是在30年前,当时他在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任职,曾经多次到漳州。 1918年春,举旗护法的援闽粤军挥师汕头,孙中山急需军事人才,电召浪迹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蒋介石赴粤,因为蒋早年在日本士官学校学过军事。3月10日,蒋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政府和蒋介石集团之间的关系扑朔迷离,中日战争爆发了4年零5个月之后,国民政府才对日宣战。在公开场合,日本曾把蒋介石骂得狗血淋头,而背地里却又把他当成“迷人的伴侣”,不断伸出诱降之手。抗战初期,蒋介石喊过一些诸如“牺牲到底,抗战到底”的漂亮口号,曾几何时,却又与日本眉来眼去,勾勾搭搭,还干了一些“同室操戈”的勾当,深得敌寇的嘉许。但是,在降日、卖国的问题上,蒋介石又与汪精卫有根本的区别,他最终没有投到日寇的怀抱里。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政府和蒋介石集团  相似文献   

15.
四、百年一遇的军人——陈赓 陈赓,湖南湘乡人,生于1903年,卒于1961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解放战争时期任第4兵团司令员。抗美援朝时曾任志愿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领中,有一位大将最有传奇色彩。他13岁就离家从军,第一批进人黄埔军校,学习成绩优异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他曾救了蒋介石的命,当上蒋介石的内卫,面对蒋介石给的高官厚禄,他共产党人的信念不动摇,仍然离开了蒋介石。他多才多艺用兵如神。抗日战争时期,陈赓任129师386旅旅…  相似文献   

16.
1949年4月25日,蒋介石去台前曾在家乡浙江奉化溪口镇旁的飞凤山上,谒别祖坟时立下誓言:“重回故土,东山再起!”去台后,蒋介石曾为实现这誓言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几十年中他曾做过不倦的努力与尝试,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闻所未闻的故事.“毋忘在莒”1951年2月,朝鲜战场激战正酣.蒋介石出兵朝鲜的建议被美国否决后,国民党在台湾对大陆蠢蠢欲动.金门岛.两架直升机徐徐降落在金门机场,10分钟后身着灰白色中山装的蒋介石在“金门防卫部”司令官上将胡琏等人的陪同下,检阅着驻扎金门的国民党官兵.  相似文献   

17.
他曾弃文从武追随孙中山走向革命;他曾因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而屡受排挤;他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为国家建设鞠躬尽瘁;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就是李济深。一李济深,字任潮,1885年出生于广西苍梧县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他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改变了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的想法,转而学习军事。1903年,他由梧州中西学堂保送入广东黄埔陆军中学学习,毕业后留  相似文献   

18.
张治中是蒋介石的高级幕僚、嫡系将领,因为他曾主导参与多次国共和谈,故有"和平将军"之称.  相似文献   

19.
樊树林 《党史纵横》2014,(10):61-61
正人称"和平将军"的张治中,作为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自1924年追随蒋介石,逐步成为蒋介石的心腹重臣。特别是他担任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一处)多年,一直尽心尽力为蒋介石排忧解难,不辞辛苦,还往往换不来蒋的好脸色。因此,当时国民党政界不少人嘲笑他为蒋的"灶下婢"。而张治中的儿子张一纯在对父亲的回忆中曾讲到:"在蒋的面前肯说话和敢说话的人很少,而在军人当中,张治中算是最肯也是最敢说话的一个了。"也就是说,张治中并不是对蒋毫无原则地唯命是从,可谓"婢"而不"卑"。  相似文献   

20.
王仕琪 《党史纵横》2011,(12):45-48,44
蒋介石曾统治旧中国长达22年,他的一生中,多次遇险却都侥幸逃脱,这与他的好友、救命恩人、面貌酷似他的同乡何云的鼎力协助密不可分——因为何云是他一生唯一的替身。(一)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不断告捷,革命势力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当北伐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时,蒋介石背叛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暗中勾结帝国主义和反动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