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法律对立案和撤案的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因理解和认识上产生分歧导致司法实践中产生较大偏差法律对立案和撤案的规定,散见于《刑事诉讼法》的各个条文中。第83条规定,“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了  相似文献   

2.
不立案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不立案的概念和意义所谓不立案,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下同)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追究刑事责任时,依法不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诉讼活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  相似文献   

3.
刑诉法第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上述规定是公诉案件立案条件的法律根据,但在理解上有不同认识。笔者认为,公诉案件的立案条件是"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不是"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也就是说从对立案材料的审查过程中只能得出一个"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主观结论,而不…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就检察机关而言,通常是受理控告、检举和自首后,经过初步调查认为应该立案的,都制作了立案决定书。但决定不立案的,有的不了了之,有的只是用口头形式将不立案的原因简要地告诉控告、检举人。笔者…  相似文献   

5.
论刑事立案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案是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似乎有些幼稚。然而,正是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目前已经严重制约了侦查工作,特别是反贪侦查工作的开展。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在第二编用六个条文明确规定了立案的材料来源,举报线索的接受,举报线索的审查,决定立案和立案监督等内容。其中第83条规定:“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  相似文献   

6.
之一刑事诉讼立案与刑事专案立案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控告、检举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这就是刑事诉讼立案。(本文讨论范围仅限刑侦部门针对自己管辖的案件所进行的立案。)刑事诉讼立案要根据案件的损失数额大小、情节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立为一般刑事案件、重大刑事案件和特别重大刑事案件。在实际工作中,刑侦部门往往对符合诉讼立案标准的案件中那些案情复杂、危害性大的重特大刑事案件立为专案进行侦察,这叫做刑事专案立案。立为专案的刑事案件,要使用多种侦察手段,组织专门力量,实行专案专办。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导读(续二)山丰1.关于立案,新刑事诉讼法所作的修改是:第一,增加关于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必须立案的规定。第83条规定:“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第二,增加关于审判机关必须受理案...  相似文献   

8.
一、补充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自行发现犯罪时即应按照管辖范围直接立实侦查这是修改中新增的条文,即第八十三条。立案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法定程序,也是刑事诉讼的起始阶段。立案的材料来源除了报案、控告、举报、自首外,还有就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各自在侦查、预审或者审查起诉等刑事诉讼活动中直接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这时,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的机关往往也就是依法应当对此案进行侦查的机关,尽管此时可能并没有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自首材料,但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仍应直接按照管辖范围进行立案侦查。为…  相似文献   

9.
适时立案,及时侦查,果断采取强制措施,并迅速组织搜查,是经济检察工作从实践中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正是运用这一经验,成功地破获了大批的经济犯罪案件。在这一经验中,适时立案是前提条件、关键环节。可是,在办理自侦经济犯罪案件实践中,部分同志头脑中存在着“非确有犯罪事实存在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不得立案”的观念。受这种观念的束缚,使得侦查人员在运用快速破案经验时,总难放开手脚,常有欲速不能之感。立案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刑诉法61条规定:“对于控告、检举和自  相似文献   

10.
《刑诉法》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根据这一规定,人民检察院具有法律赋予的初查权。初查是立案前的调查,是侦查部门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其要求就是查明犯罪事实是否客观存在,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目的就是决定是否立案侦查。过去,我们对初查工作重视不够,往往在接到举报、控告、自首等材料后,凭主观分析判断,就与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拼体力、拼毅力的斗争。对象开口案子侦破,反之则一放了  相似文献   

11.
<正> 刑诉法第61条规定:“对于控告、检举和自首的材料。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有管辖权的机关、应当立案……。”该法条很明确:立案的必要条件是认为有犯罪事实存在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可是,各地办理经济犯罪案件时,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种倾象,即把“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理解为“确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种理解作用于我们查办经济犯罪案件实践,带来了一系列的消  相似文献   

12.
一、在执行立案标准上的偏颇立案,是指人民检察院按刑事案件管辖范围,对控告、检举和自首的材料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依照法律规定,交付侦查的一种诉讼活动,即提起刑事案件。立案是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刑事立案监督是法…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规定 ,对于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 ,公安机关应当受理。实践中 ,公安机关对这类案件往往要求被害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被害人坚持向公安机关控告的 ,公安机关也以不属自己管辖为由不予立案。当检察机关通知公安机关立案时 ,公安机关又以受理不等于立案为由仍不予立案。请问 ,《规定》中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是否包括“应当立案” ?安徽省临泉县人民检察院罗卫东罗卫东同志 :按照刑诉法有关案件管辖的规定 ,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被害人有…  相似文献   

15.
《法学》1991,(3)
刑事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普遍把《刑事诉讼法》第61条“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理解为立案的必要条件是“确有(或确认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一、对立案条件中“认为”的认识立案条件中的“认为”是侦查人员思维过程中的一种判断,是客观存在之犯罪事实的主观映象。侦查人员对于是否存在犯罪事实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这种判断,是建立在对案件事实可知性之主观认识基础上。而这种可知性,除了根源于案件之客观性及其规律性外,主要在于侦查人员之主观能动性,即在立案之前,通过对控告、检举、自首等材  相似文献   

16.
为正确适用刑法,现就人民法院1997年10月1日以后审理的刑事案件,具体适用修订前的刑法或者修订后的刑法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第一条对于行为人1997年9月30日以前实施的犯罪行为,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行为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超过追诉期限或者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超过追诉期限的,是否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适用修订前的刑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第二条犯罪分子1997年9月30日以前犯罪,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诉法第14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做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由此可见,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是“证据确实、充分”。在此,笔者对这一证明标准谈点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这里用“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的表述,笔者认为不妥.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的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从这一条规定我们可以看出,人民检察院在“认为”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下,才作出起诉的决定,然后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既然是“认为”,这只  相似文献   

19.
刑事立案监督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交付侦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立案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独立诉讼阶段,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自然包括对立案活动的监督。1979年刑事诉讼法未对立案监督作专门规定,只是通过审查批捕、审查起诉未纠正公安机关不应立案而立案追究的问题。但司法实践还存在着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行政处罚性的经济、治安处罚和劳动教养等代替刑事处罚等问题。该立案而不…  相似文献   

20.
EXTENSIONANDSTRENGTHERINGOFPROSECUTIONANDSUPERVISION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检察监督的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拓展,使检察监督的内容向原有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前后环节进行了延伸。向前延伸中,增补了立案监督权。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8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