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场小说近几年持续升温,在职官员逐渐成为创作的主力军。不少读者对作者的特殊身份充满兴趣,意图通过官场小说来洞窥官场文化,甚至将之奉为“官场教科书”。“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王跃文曾说,好的官场小说,其实就是在给官场和官员“祛魅”。然而,目前许多人心目中的“官场教科书”,实际上只是作者笔下的“假官场”。  相似文献   

2.
当今官场中,不乏为权位投靠上级之人,不乏为金钱卖身不法商人之辈。本文欲一一解析官场“家奴”的众生相,以觅世间良药诊之医之。  相似文献   

3.
清新之风吹进官场,吹进各行各业,吹进百姓心中,也吹进了“两会”会场。风清气正,求真务实,民主开放,成为今年“两会”最真切生动的“素颜照”。  相似文献   

4.
2009年10月15日《南方日报》刊登朱迅的文章,周久耕要写“官场小说”,说明他对自己把握官场文化的能力很有自信。此举也引来了外界对“官场小说”的讨论。时下,官场小说大多是畅销书的热门,在各大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往往占据重要位置,无论是关注度还是点击数和评论数,官场小说都居高不下。官场小说的大热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官场的心态,一部分是出于对官场文化的好奇,看官场小说主要用来满足窥探欲;一部分是官场中人,为自己能在官场险滩中全身而退寻找“官场秘笈”;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新的朝廷诞生,或者会因为“起于山野”也曾获得官场上的短暂活力。然而,随着“打江山”者的死去,“打江山”时的朴素品性必然也会在官场上逐步地流失。于是,挑选新的治世之才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朝朝代代的统治者们需要认真慎视的一个问题,但结果始终未走出这个困境。  相似文献   

6.
东汉的“贪赃有理无害”论刘范弟在中国历史上,东汉官场的贪赃风气是很严重的,而且开国之初即已风行,官场上下聚敛成凤,贪赃动辄巨万,以致“财货公行,政化日损”(《后汉书·李云传》)。如建武十五年大司徒欧阳歙就“坐赃罪千万余发觉下狱”而诛死(《后汉书·欧阳...  相似文献   

7.
辛其马 《创造》2009,(11):40-41
这几年官场舆论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反腐”,既说明了当下官场“廉”的问题的某种失衡状态,也表明党政高层执意惩治腐败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时下,作秀之风盛行,令人眼花缭乱,有时装秀、模特秀、明星秀、官场秀、口号秀、名车秀等等,尤其是“官场秀”愈演愈烈。近年来,官场秀的弊端已涉及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层面,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9.
木易 《民主与法制》2013,(20):35-35
在官场中,最容易导致腐败的是吃喝,最容易被忽略的也是吃喝。找人办事,要吃喝;公务应酬,也离不开吃喝。通过吃喝散发出来的腐败之味、乖戾之气、愚昧之态、谄谀之风,令人汗颜。读了2013年第14期《民主与法制》《约束机制式失灵,“嘴上腐败”依然》一文,笔者深有同感,时下“一阵风”式的软约束,很难管住“嘴上腐败”。  相似文献   

10.
平常看来,官迷着魔于官,醉心于权,没多大的本事。然,官迷乃非常之人,有超常之功,“官场学”的造谐非常之深,并有《下级学》之类的专著问世,非普通人所企及。且不说别的,仅官迷们的“推功”就十分了得。其一,推销自我的功力强。官迷们和李真一样“理想远大”,目标定位在“封疆大吏”和“入阁”上,表现欲极强。他们将推销术由市场引入官场,练就一身放大自我的  相似文献   

11.
他是海南省林业局最“冷”的处长,负责森林防火,但他在职15年,却因敢言直谏,竟使自己成为海南最出名的处级干部,更被称为“中国生态第一斗士”、“官场异类”和“海南官场扫把星”。而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凭良心做了该做的事,说了该说的话—  相似文献   

12.
“潜规则”.指那种上不了台面,进不了文件,甚至难以启齿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它无影无踪,却又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商界、文坛、民间均有,然而以官场为害最烈。拥有一定权力的官员作为交易的一方,想通过权力谋取某种利益的人作为交易的另一方,进行着“权为你所用,利为我所谋”的相互交换。“擒贼先擒王”.官场潜规则是各行各业潜规则的“王”。官场的潜规则如能得到有效惩治,社会其他领域的潜规则,也就难于逞威。  相似文献   

13.
亦杰 《公民导刊》2005,(1):54-54
一位官至“六品”的老同学来访,我问他为官多年有何感受?他信口出格言:“要么不到官场去,要么无毒不丈夫。”他看出我这非官人士对此话的疑惑,便加以解释:“人在官场,有些事情身不由己。比如,人家给班子成员每人送一份礼,你收还是不收?收,你就没有守住良心;不收,你就变成‘无鱼’的‘清水’,成了‘腐败异己分子’,处处受排挤,离退出官场不远了。”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两面人”已成为官场的一道奇特景观。官场中的;“两面人”,往往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嘴上反腐败、行动搞腐败。贪官之中,官员的级别愈高,其廉政名言往往愈感人。这些言行不一的“两面人”,不仅严重损害了干部队伍形象,而且对领导干部核心价值观建设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月刚 《创造》2008,(12):55-55
1991年,黑云压城,是他在浦江之畔发出春雷第一声。“奉人民之命辅佐邓小平”,这个意昧深长的笔名,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已预示着一年后南巡的突进狂飙。从官场退隐之后。他是改革开放中的“牛虻”。从SARS危机中呼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到撰写《改革不可动摇》,每当现实中种种“新的思想僵滞”成为改革拦路虎时,他就像一个按捺不住的江湖好汉,该出手时就出手。  相似文献   

16.
赵畅 《政策瞭望》2013,(9):56-56
官场“送礼收礼”之盛风.何以难刹?因为由来已久矣。读报看到一个材料,说清代有许多“陋规”,官员灰色收入不少.那时流行一句话,叫“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相似文献   

17.
顾伯冲 《现代领导》2010,(11):40-40
自从隋朝实行科举取士制度起,我国古代的官场大抵就是文人当官的历史。对于将“学而优则仕”作为人生信条的文人来说,入仕为官是自己的终极理想,能够辅助君王,成为一代名相,忍受10年哪怕20年的寒窗之苦,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扇“窗”与名利紧紧地粘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8.
李东 《小康》2010,(9):9-9
曾挂职担任湖南临湘副市长的姜宗福在采访中爆出官场有很多潜规则。“潜规则”这玩艺儿,其实并非官场独有的专利,而这恐怕不过是诸多“官场潜规则”中无伤大雅的冰山一角罢了。  相似文献   

19.
昔日风光无限的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王亚丽如今深陷“造假门”。“只有性别是真的,名字、身份、年龄、履历、档案都是假的”的王亚丽驰骋官场十余年,风光之余忘了顾忌,为骗取亿万资产不惜冒充亿万富翁的女儿。造假门亦给石家庄官场带来了极大的震荡。  相似文献   

20.
为官杂谈     
为官杂谈周健行官者、领导也,公仆也。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偏激心理,认为清高者不屑于为官从政,不屑于与官为伍,认为官场多龌龊,为官多不廉。但也有另一种偏向,伸手要官脸不红,跑官闹官。C不跳。现实官场中“清官”、“好官”不少,但也确实存在“贪官”、“庸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