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大熊猫还珍稀的东北虎东北虎是比我国“国宝”大熊猫还要珍稀的濒危野生动物,被国际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世界十大濒危动物物种之一。世界上老虎分为八个亚种.其中的三种已经灭绝。在现存的五个亚种中。东北虎的体型是最大的。它体大头圆。耳短尾长,四肢粗大。体长160—290厘米。尾长90—107厘米,体重180—200公斤。1951年在乌苏里地区被猎杀的一只东北虎重达384公斤,被认为是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2.
任华 《侨园》2013,(8):26-26
<正>最近,丑陋动物保护协会主席西蒙·瓦特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介绍自己的工作时说,我的工作就是展现真实的大自然,带给人们视觉刺激。瓦特是一位进化生物学家,他和研究小组同事呼吁媒体不要仅关注相貌可爱的濒危物种,例如大熊猫,而更应该关注那些丑陋物种的生存状态。虽然它们相貌奇特、丑陋,但具有深远研究意义。例如:裸鼹鼠全身没有毛发,却能够抵御癌症,未来有望帮助科学家治疗癌症患者。下面就是西蒙·瓦特列举的全球10大丑陋物种。  相似文献   

3.
刚刚跨入1996年,设在英国剑桥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监测中心公布了该中心选出的世界20种最濒危动物,中国的白鳍豚、大熊猫、扬子鳄名列其中。有关专家指出,在这3种中国濒危动物中,最令人忧虑的是白鳍豚。因为大熊猫和扬子鳄早已人工繁殖成功,其种群数量有较大回升,而白鳍豚仍在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减少。面临灭绝险境  相似文献   

4.
在大熊猫主要栖息地整合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体制试点基础上设立和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基于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深入调研,对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成效、困境以及对策建议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体制机制完善、栖息地保护修复、国家公园功能发挥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思想认识、政策体系、跨区域协调、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困境。进一步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应立足现有问题,在提升思想认识,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协调机制,加大资金投入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徐德金 《侨园》2002,(3):45
“添添”和“美香”不断追逐着,有时在地上打滚撒欢,有时在树上耳鬓厮磨。1月12日,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举办“大熊猫日”,“添添”和“美香”出足了风头。大熊猫: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大“卖点”这对来自中国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客居美国已经一年了。它们是2000年12月6日搭乘美国联邦特快专递公司“大熊猫一号”专机抵达华盛顿的,去年1月10日正式与游客见面。它们的到来,使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充满了欢声笑语。“添添”和“美香”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美国国家动物学协会对大熊猫研究与保护的合作项目,租借给华盛顿国家动物园10年。“它们不仅增加了体重,还长了肌肉,它们的身材非常标准。”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大熊猫馆馆长对媒体说。这位馆长称,  相似文献   

6.
中国四川省北部,岷山山系南段、平武县境内,是大熊猫的故乡。这里,由于近几年冷箭竹成片死亡,大熊猫因缺少食物,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当记者来到这里采访的时候,看到科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和当地人民为救护大熊猫正进行新的探索,其情其境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7.
川西北山区冷箭竹开花枯死,大熊猫因缺少食物面临死亡威胁,引起全国和全世界的关注。本刊曾报道过当地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抢救大熊猫的情况,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位长期从事生物生态学研究的女科学家秦自生,为保护大熊猫所作的辛勤努力。  相似文献   

8.
拯救饥饿正威胁着卧龙保护区娇憨的大熊猫——它们的主要食物冷箭竹大面积开花枯黄。消息传出,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心。在瑞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对大熊猫的生死存亡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林禾  余里 《党政论坛》2010,(6):22-23
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熊猫外交"是在1957年,接受这份大礼的是苏联。1957年,平平成为第一只作为国家礼物送出的大熊猫来到苏联,象征着当时中国与苏联老大哥之间的深厚感情。两年后,安安又作为配偶送到苏联。而对于传统友好关系的邻邦朝鲜,中国则在1965年至1980年间先后赠送五只大熊猫。  相似文献   

10.
陈鹏 《瞭望》2008,(26)
作为中国电影标志的中国功夫,完全可以成为动画大片的绝佳素材一只叫阿宝或者阿波的大熊猫憨态可掬地冲上暑期银幕,它的不凡身手、一颦一笑让观众笑弯了腰,它注定成为今年世界电影市场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动画主角之一。当然,这是一只如假包换的美国货,但它的出现不仅征服了众多中国观众,也为中国功夫片呈现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苑坚  李姝莛 《侨园》2003,(3):28-29
大熊猫“阳阳”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才发现自己和“龙徽”被传送带送进了飞机货舱。3月13日下午,来自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阳阳”和“龙徽”,在成都乘坐四川航空公司145航班,14日取道北京,前往奥地利雏也纳美泉宫动物园。它们将在“音乐之都”旅居10年。  相似文献   

12.
小亮 《侨园》2009,(12)
英国人说,吴晓红从事的职业"比大熊猫都珍稀".原因是干这一行的全世界只有7人,这位东北女性是其中之一,而且是这个群体中唯一的一名女性!  相似文献   

13.
热词     
《党政论坛》2013,(22):42-43
◎熊猫外交中国独有的外交方式,最早始于唐朝,新中国向国外输送大熊猫,则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里,熊猫外交经历了赠送、租借以及合作研究三种方式。从1957年到1982年的26年问,中国一共赠送给9个国家23只大熊猫,其他以长租和科研方式出国的熊猫在国外的期限为10年或时间不等。  相似文献   

14.
物种大灭绝是最大的环境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出现生命以来,生物物种数量动态增长,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出现,生物物种灭绝速度逐渐加快。导致物种灭绝的直接原因,如生境丧失、物种联系被切断、环境污染、人为选择、滥采滥杀、全球升温、生物入侵等,正是人类的活动范围和力度的不断加大。作为优势物种的人类,在急速大规模地改变环境,使其他物种面临人的选择压力的同时,其自身也面临着适应性进化能力的严峻挑战。物种大灭绝和不可恢复性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威胁。  相似文献   

15.
启功的幽默     
李兴濂 《各界》2014,(9):11-12
启功(1912-2005),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是中国书法界和文物收藏界的泰斗,他率直刚正、儒雅大方、幽默风趣的性格,是为人师表的典范。启功淡泊名利,笑对名位权势。对于人们奉赠给他的这“家”那“家”,他一概不承认,只认定自己足’一名教师。启功先生因为身体欠安,闭门养病,奈何访客不断,不胜其烦,就以其一贯的幽默写了一张字条贴在门上:“大熊猫病了,谢绝参观!”从此得了一个“大熊猫”的雅号。  相似文献   

16.
李斌 《瞭望》2000,(38)
生物产业一靠技术,二靠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资源上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中国的生物资源基因业已引起全球关注的情况下,我们不采取措施争取主动,不把这种资源优势变成基因组学意义上的优势,我们将面临被动局面,将进一步受制于人。  相似文献   

17.
何物最珍贵     
早在1962年,我国就颁发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法令,其中与大熊猫、东北虎等珍稀动物并列的,还有金丝猴。金丝猴最珍贵的部位是那条长约一百厘米的毛茸可爱的尾巴。这小动物体长才七八十厘米,属猿猴亚目,古人称它为狨。它的体背直至四肢的上外侧,都披有金黄色长毛,在阳光下酷似闪灼着豪光的金斗篷,煞是可爱。它们活跃在云、贵、川和湖北的神农架海拔二三千米的森林之中。杜甫诗中有“狨掷寒条马见惊”之句。古猎人以药箭射杀。金丝猴似乎懂得自己最美的部位,正是最惹眼遭祸殃的地方,因此每当它中了毒箭之后,据说它们会立即咬断金色尾巴投掷于荒山大江之中,宁死也不把最美好的东西当作牺牲品。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2)
森林是拥有特殊的生态属性的生态系统,它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也带来种种益处。然而人们在森林的保护中并没有重视森林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森林外来物种入侵对森林生态、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开始进行国内立法,并且出台相关国家法和国际条约防治森林外来生物入侵。迄今为止,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入侵形势十分严峻,但是我国涉及森林外来物种入侵的相关法律仅仅只有外来物种控制的问题,不足以应对当前形势。因此,我国需要从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高度确立防治森林外来物种入侵的主体地位。借鉴国际上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相关经验,结合我国森林法律保护的相关国情,建立我国森林外来物种入侵管理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有400多种,仅海南省就有160多种。这其中有50余种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每年,仅紫茎泽兰等11种外来入侵生物给中国造成经济损失就高达570多亿元人民币。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更呈现频率加快、危害加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前井下作业自己都是一身油污,没觉得地面污染是什么大问题。现在不同了,不讲环保就是砸自己的饭碗。"不能让大庆变成烂泥塘"大庆油田地处松嫩平原腹地,拥有物种丰富的湿地和植被良好的草原。开发初期,由于环保意识不强,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一位老司机回忆说:"以前擦车,车门下边最费劲,总是粘上黑乎乎的油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