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印度公营企业私有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独立以后的印度,在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下,为尽快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公正两个目标,采用了尼赫鲁的“混合经济”模式,其中在所有制经济结构上,侧重于发展公营经济,特别是重工业部门以及交通、灌溉、电力、卫生与教育等社会和经济基础设施部门,从而促使印度逐步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印度公营经济在其独立后短短几十年里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印度政府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内困外压的窘迫中,自觉不自觉地走上了私有化道路。本文试着就印度90年代以来公营企业私有化有关问题进行阐述,以供研讨。  相似文献   

2.
独立后,为了克服私营经济弊端,建设社会主义类型社会,印度大力发展公营企业。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印度公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但是却存在诸多问题。在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印度也注意公营企业改革,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也存在某些问题。公营企业改革仍是印度经济改革的难点,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印度经济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一、发展和作用印度政府实行公、私营经济互相竞争、互为补充和共同发展的“混合经济”政策。中央政府和邦政府的一切经济活动统称公营部门经济。公营部门经济执行国家政策规定的指令性指标。公营部门内由中央和邦政府投资的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企业称为公营企业(实际上就是国营企业),它担负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任务:促进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部门的自力更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基础设施,建立协调、多样的发展的经济结构,防止经济权  相似文献   

4.
拉奥政府的经济改革和高达政府的新经济政策文富德独立后,为发展民族经济,印度实行了公私混合经济体制,但更强调公营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统治地位;为加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印度又运用计划控制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但更强调计划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的...  相似文献   

5.
独立后,为在印度实现“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目标,印度实行了混合经济制度。在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同时,不断建立和扩大公营经济,并把其作为印度“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标志。经过50年的努力,印度公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组织管理形式多种多样,在印度经济发展中占领了“制高点”。但在其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问题是经济效益欠佳。80年代以来,印度坚持进行经济调整与改革,对公营经济的组织管理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获得引人注目的成效,但也留下值得记取的教训。从而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某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独立后,为发展民族经济,用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印度实行了公私混合经济体制,但更强调公营部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统治地位;同时,为加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管理,印度又运用计划控制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宏观管理机制,但更强调计划控制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此外,为协调国内经济发展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印度又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援结合起来,但更强调自力更生发展民族经济。经过近20年的实践,印度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70年代初,英·甘地准备对过去的经济政策进行某些调  相似文献   

7.
为经济发展计划筹措必需的资金,是所有实行有计划发展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在长达40多年计划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印度政府采取各种方式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并拟集中分析印度公营部门的计划资金来源问题。一、五年计划的资金来源印度自50年代初实行五年计划以来,已完成了7个五年计划,现正实施第8个五年计划。在公、私营部门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下,印度五年计划既包括公营部门的投资项目,也包括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后期以来,拉美的私有化进程明显加快。如何评价拉美的公营企业?怎样衡量私有化成败?什么是拉美私有化的经验教训?这些问题在研究拉美私有化时是不容忽视的。一、如何评价拉美的公营企业所谓私有化,实质上就是将公营企业的经济活动转移到私人部门。可见,私有化的对象是公营企业。  相似文献   

9.
印度总理拉·甘地执政以来,推行经济改革,迄今已三十个月有余。改革的成效未如人意,而对改革的争论却始终不断,且反对之声越来越大。其中,关于公营部门经济的争论尤为激烈。1986年8月4—6日,《印度时报》发表了联邦能源部长萨特题为《我们的经济出了什么问题》的连载文章,对公营部门企业成本高、效益差、人浮于事、机构雍肿等种种弊端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印度经济停滞不前的根源就在于误解了社会主义的含义,建立了公营部门企业,从而提出“取消人为划分公营和私营企业”的主张。文章发表后,在印度国  相似文献   

10.
资本积累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在印度独立以来的经济发展中 ,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积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探讨独立后印度资本积累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一、印度资本积累途径的选择印度独立后 ,开始了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殖民掠夺和剥削 ,印度的生产力十分落后 ,经济结构畸形发展 ,外国资本占据重要经济部门并成为国内投资的重要来源。帝国主义通过资本输出和不平等交换 ,造成印度国内资源大量流失 ,严重破坏了印度的资本积累和独立发展经济的基础。面对这种经济状况 ,印度迫切需要改…  相似文献   

11.
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对其商业银行实行国有化之后 ,使印度公营银行呈网络状分布全国 ,银行存贷款迅速增加 ,印度公营银行在促进印度产业部门和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以及消除印度贫困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 ,印度公营银行的经营成本费用上升 ,利润下降 ,呆帐等不良资产大量增加 ,且银行经营行为被政治和行政化等种种弊端日渐显露 ,为此对其改革势在必行。而印度政府改革举措主要是围绕私有化方式之一即减少对其投资额或者说出让股权 ,利率市场化以及赋予其高度自治权 ,银行董事会成员专业化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北方邦是印度人口最多的邦,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发达,但它的国内生产净值仅次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名列全印第二。印度独立后,该邦经济有一定发展,但仍面临着人口增长过多过快、资金不足、工业意识淡薄、公营部门经营管理不善、营私舞弊、电力短缺、东穷西富等问题,阻碍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北方邦位于印度北部,大部分地方在恒河上游,处于恒河一亚穆纳河十分肥沃而人口稠密的北印度平原中部。东邻比哈尔邦,南接中央邦,西界拉贾斯坦邦、首都新德里、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北部是尼泊尔、中国西藏和喜马偕尔邦。面积29.4411万平方公里,居全印第四位。人口逾1.1亿,居全印第1位,比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口还多。1981年人口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公营企业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1957年独立时,马来西亚已拥有29家公营企业,在随后至1969年的12年间,增建了54家公营企业,在接下来的4年里(1969—1972年),又建了67家公营企业。从1972年到80年代初,建立公营企业的势头不断增大,它们在马来西亚迅速地扩展开来。面对公营部门飞速发展的历史事实,人们不禁要问,在马来西亚,公营企业怎么能增长得如此迅速和广泛呢? 在第一(1956—1960年)、第二(1961—1965年)个五年规划时期及第三个马来西亚规划时期(1966—1970年),政府发展战略的目标是直接推动乡村地区的发展,建  相似文献   

14.
独立后,为了把印度建设成为现代化工业强国和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印度政府重视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发展,从而使印度在各高科技领域获得举世瞩目的进展。高科技已经对印度经济增长、印度产业结构、印度地区经济和印度对外经济等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仍将对未来印度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拉奥政府经济改革的理念是 :把经济增长放在第一位 ;经济增长必须兼顾社会公正 ;实现自力更生要在将印度融人全球化的浪潮中实现 ;重新界定政府职能 ,政府的任务不是管制而是有效管理 ;市场机制和效益取向原则同样适用于公营企业 ;与 80年代英迪拉和拉吉夫政府谨小慎微的改革相比 ,拉奥政府的改革愿望强烈而全面。拉奥政府的经济改革思想首先是印度独立后发展思想的总结与升华。其次是对世界经济理论和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回应。最后是自由化浪潮中印度理论家和政治家共同形成的印度特色的自由化改革思想。  相似文献   

16.
独立后,印度政府从本国国情出发,将发展小型工业作为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途径。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小型工业在国家经济的某些方面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推动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在印度这样的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里,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及在人民生活里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社会历史问题及科技经济条件等的限制,印度农业生产发展中还有着许多不同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发展的特征,诸如农作物品种繁多,农业发展对气候的依赖程度高,小农经济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农业生产率水平低下,农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这些特征不仅曾经在印度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给印度经济的发展历程以重要影响,而且仍将对印度未来的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以深刻影响。因此,研究印度农业生产发展的特征,不仅对研究印度农业本身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整个印度经济发展,也十分重要。本文仅就印度农业生产发展中的若干特征作一初步探索,以为深入研究有关印度农业乃至印度经济问题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8.
二战结束后 ,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都获得了政治、经济的独立 ,由于具体国情以及国家领导者所属阶级不同 ,一小部分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的模式与经验 ,确立了社主义经济制度 ,并大力消除私有经济 ,发展公有经济 ,但大部分新生国家在获得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后 ,却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这些国家在增强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发展公营经济的同时 ,仍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保留了独立前国内业已存在的庞大的私营经济 ,印度就是其中之一。印度独立之后 ,私营经济仍扎根在印度经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这是由当时印度国内…  相似文献   

19.
解放前的中国和独立前的印度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解放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印度独立后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的社会”。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印度却在允许私有经济存在的同时大力发展公营经济,从而实行公私并举的混合经济体制。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印从50年代初起都实行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所不同的是,印度并没有放松市场机制的利用。经过近30年的实践,两国都感到各自的经济体制或政策的缺陷或问题,于是都从70年代末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或经济政策调整。十年来,中印经济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目前也都面临着一些问题。由于社会制度不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印度经济政策调整的道路、进展及成效与问题等也就有着很大差异。因此,比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印度经济政策调整,对于研究中印经济,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独立后,印度坚持走"社会主义类型"的道路,更强调公营经济发展,强调政府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和自力更生发展国民经济,形成半封闭的经济发展模式。经过几十年实践,印度经济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某些问题。印度从199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经济改革,使印度经济朝着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经过经济调整与改革,印度经济都在迅速崛起,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印度经济改革积累了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并留下了不少需要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