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型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村庄“人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多个中国村庄的经验材料,对当下农村的"人情"状况展开了总体性的研究。根据"人情"在各个村庄中的异质性表现,文章归纳了三种类型的村庄,并具体分析了"人情"异质性背后的村庄社会基础,着重指出了"人情"异化的原因,并对如何改造异化的"人情"作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杨慧 《学理论》2014,(9):41-42
《约伯记》以义人约伯无辜受苦为叙述线索,探究了上帝的公义和人为何信神这两个问题,实则确立了人与神的差距,揭示了"智慧"究竟为何、"智慧"如何沟通神与人。"智慧"作为沟通神和人的媒介,内涵丰富,包含了"信神"与"善"两个方向。从《约伯记》文本入手,区分并解释其中"智慧"、"神性的智慧"、"属人的智慧"及其界线。  相似文献   

3.
开放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改革。本文在教育观念、教育对象、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学习模式等几个方面将开放教育和传统教育进行了比较。在教育观念上,指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大众教育"等特征。在教育对象上,指出了学生的"多样性、广泛性、自主性、个别性"等特征。在教育的时空上,指出了"时间的异步性"、"空间的开放性"等特征。在学习模式上,指出了"以学为主"、"个别化学习"、"自学为主"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市井人语     
《侨园》2013,(5):69-69
<正>"开门炮"少了是好事今年春节假期结束上班第一天,沈阳街头出现了新气象——燃放烟花爆竹"开门炮"的单位大为减少。究其原因,人们"移风易俗"了。过去"开门炮"是为了图个响亮吉庆,图个热烈,也有人说崩崩邪气,还有的说放"开门炮"象征新的一年来个开门红。象征毕竟是象征,不等于现实。减少了"开门炮",事业就不会轰轰烈烈了吗?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5.
朱欢 《学理论》2010,(11):141-143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诗论》中说,诗的生命在情趣。而每个人的诗趣是不同的。诗趣体现了诗的"艺术性"。诗趣重在诗的"美感态度",却贵在"真",体现了一种"真"的意境与情趣。诗趣亦有"谐"与"悲"之分,在"谐"与"悲"中体现了一种诗趣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6.
曹琳 《学理论》2011,(16):28-29
"包容性增长"是一种对发展模式认识上的提炼和升华。"包容性增长"理念是对以往中国"单一性增长"理念的传承与超越。"包容性增长"超越了以往"单一"关注经济增长,更加关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包容性增长"超越了以往"被"增长,而是更多地关注"参与"、"共享";"包容性增长"超越了改革开放以来"单一"的扶持"强"者的政策,更加关注"弱"者的受益。  相似文献   

7.
自启蒙运动起,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了"现代"。从此,在"理性"、"主体性"等内源性精神力量作用之下,人们的认知范式发生了变革,由此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革,从而开启了对现实社会的系统性解构与建构的历史进程,社会因之获得了全面改观。基于此,"现代化"、"现代性"、"后现代"等学术话语应运而生,且经常交织在一起,从而给我们认知客观世界带来了困难。一、何谓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在古典经济学那里,资本主要是作为"可感觉物"而存在的,这实际上是对资本的"物质化"和"实体化"理解,它只抓住了资本的"躯体",而忽略了资本之为资本的"灵魂"——物质表象背后的社会关系。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深入到历史的维度当中,既抓住了资本的"躯体"(物质内容),又抓住了资本的"灵魂"(形式规定),最终把握了资本作为"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物"的充满张力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本质,进而破解了"资本拜物教"之谜,揭示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由"自体"到"自反"的发展趋势,从而开辟了一条"超越资本"走向自由解放的现实性道路。  相似文献   

9.
律师看病     
某著名大律师感冒了,看病的医生是位专家,问道:"怎么了?"律师:"感冒了。"医生:"头疼不?"律师:"疼。"医生立即开出一张CT检查单:"去,做一个头部扫描。"律师:"我是感冒,扫描头部干什么?"医生:"排除一下脑血管疾患。  相似文献   

10.
正在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有委员"吐槽"在建言献策上,许多话"说了也白说",但他们纷纷表示"白说还要说"。笔者非常赞赏这种积极履职、"说了白说也要说"的勇气。若因"说了也白说"就沉默是金,见到领导握握手,听完报告拍拍手,大会表决举举手;或者说一些老话、废话、空话、套话、假话,岂不成了"哑巴委员"或"花瓶委员"?  相似文献   

11.
在古典经济学那里,资本主要是作为"可感觉物"而存在的,这实际上是对资本的"物质化"和"实体化"理解,它只抓住了资本的"躯体",而忽略了资本之为资本的"灵魂"——物质表象背后的社会关系。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深入到历史的维度当中,既抓住了资本的"躯体"(物质内容),又抓住了资本的"灵魂"(形式规定),最终把握了资本作为"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物"的充满张力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本质,进而破解了"资本拜物教"之谜,揭示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由"自体"到"自反"的发展趋势,从而开辟了一条"超越资本"走向自由解放的现实性道路。  相似文献   

12.
继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提出"中国梦"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阐释了"中国梦"。"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心渴望和高涨热情,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如何准确理解"中国梦"的重要问题。深刻领会"中国梦"的基本特征,对于引导人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充分肯定了周公在我国思想史上的地位,而召公则被忽视。其实,召公对我国思想史发展的深远影响,是可与周公媲美的。这表现在召公:就如何对待"天"及发展西周王朝,提出了"天不可信",振兴西周王朝这决定于我——"时我",推进了从神本走向人本的历史进程;提出了处在共同体中的"休(美好)"、"恤(忧患)"矛盾的对立统一,强调防止"休"向"恤"转化,此实为和谐哲学的雏形;提出了"弥性"的性善说和"节性"的性恶说,开启了我国人性论的先导;提出了"敬德保民",以德治国的新思想;提出了要以夏、殷"不敬德"而亡国为鉴。其"不敬德"的内涵集中到一点就是"贪婪腐败"。故以夏、殷为鉴,就是要以其"贪婪腐败"而亡国的教训为鉴,从而揭示了一个国家政治清廉则兴,贪婪腐败则亡的历史规律;召公为政清廉,为民不扰民,以利民便民为务,这既是"敬德保民"思想的身体力行,又是其平民化思想的标志。总之,召公对上述六个方面的论述的深刻性超越了周公,对思想史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杰出贡献,应充分肯定其在我国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4.
王刚 《理论视野》2014,(4):21-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需要和何以实现"的问题。对这个"元"问题,毛泽东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时,不仅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而且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需要"和"如何实现"两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元"问题,同时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元"问题作了后续拓展,即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9)
对于法律变迁因素的理解,马克思与孟德斯鸠的学说产生了分野。孟德斯鸠"地理决定论",认为"政体的原则""气候性质"与"土壤性质"等13个因素促成了法律的变迁。而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则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蜕变,先后认为"人民理性""市民社会"是促成法律变迁的因素。而其成熟时期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则基于"经济决定论",主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促成了法律的变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淡化"决定论"的传统思维范式,将马克思与孟德斯鸠的学说加以平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异化劳动”范畴的双重向度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劳动"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或"伦理"概念,具有生命向度,它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历史向度。而生命向度与历史向度的连接点便是辩证法,辩证法超出了方法论的界限,构成了"异化劳动"范畴的"问题结构"。通过对历史的辩证把握,在历史的进程中,生命实现了自身的否定和超越,趋近于生命的自我实现;通过对历史进程中生命现象的辩证把握,历史获得了主体性的意义和价值。二者是本质同一的。只有"总体性"地从这双重视角切入,才有可能窥见"异化劳动"范畴的真实内涵以及其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5)
基层协商民主是当下中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路径。台州公民意识觉醒较早,有着较多的协商民主实践方式。从民主恳谈、学生议事等实践范式来看,台州基层协商民主无疑到处浸染和渗透着"和合"的理念与精神。协商中的愿景治理体现着"和合"的目标走向,协商中的过程论辩构成了"和合"的存在形态,协商中的诉求兼容凸显了"和合"的内在要求,协商中的命运共识指向了"和合"的价值旨归,协商中的思想融合成了"和合"的终极追求。可以说,本土化的协商民主实践范式兼具了"和合"所有的特征。同时,"和合"的特殊质态,又催生和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历程,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再到"平等保护"、"平等竞争"的市场主体的逐步深化过程,其政策也经历了从"允许发展"到"鼓励发展"的演变过程。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王蓓  罗时龙 《学理论》2011,(15):88-89
2009年下半年以来,沿海地区开始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在2010年春节前后,"不忧订单忧用工"成为许多制造企业的难题。为了更好地阐述"民工荒"这种现象,首先阐述了"民工荒"的历史演变过程,区分了不同时期"民工荒"现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PEST分析,从宏观角度阐述了"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仇志泉  刘平昌 《学理论》2011,(7):62-63,124
介绍中国的国体政体、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陈述了目前中国的社会法制现象以及人们对"三权分立"的认识。正面阐述了"三权分立"在目前中国行不通。客观分析了"三权分立"在目前中国走不通的三大原因。阐述了我国的国家制度,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国体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