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我国信用制度的缺失。我们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并没有充分注意和深刻领会信用发展与信用制度建设以及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信用制度的缺损,从而大大削弱和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信用制度缺失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一个富有效率的社会信用体系。这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信用体系的组织构建来看,一个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当包括政府信用、银行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四个层次的构建。从政府信用来看,政府经济职能的强化,诚信是基础,由于政企…  相似文献   

2.
加强我国民营企业信用建设的主要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信用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良好的企业信用环境是构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目前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的不断竞争和优胜劣汰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增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逐步增强,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但随着市场经济中信用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生活中民营企业的信用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就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内在原因、加强民营企业信用建设的途径作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我国诚信政府建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信用体系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三部分,其中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保障,而目前我国政府的信用状况却令人堪忧,这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其中制度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认为,建设诚信政府,需要多管齐下,长抓不懈。  相似文献   

4.
诚信是社会生活的核心,市场经济说到底就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的诚信状况却不容乐观,从国家信用到金融机构信用,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常常处于被质疑的境地.本文通过尝试解答诚信问题与市场经济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言如何克服经济领域的信用危机,希望能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信用体系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石。由于我国信用体系建立不健全,构成社会基本信用体系的政府、企业、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较为滞后,导致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信用缺失现象相当严重,直接影响到市场体系的完善和资源配置效率,损害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加强信用建设已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务之急,必须采取措施尽快建立完善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三大信用体系,以良好的信用体系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欣 《理论前沿》2005,(2):40-41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本文对目前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任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个人和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信用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影响并左右着每个市场主体。本文通过对我国信用现状及原因的分析,认为应该发挥政府在信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司法信用,加强企业信用,保护银行信用。  相似文献   

8.
宿迁在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模式过程中,其企业信用特别是非公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依然存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法制约束薄弱、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系统尚不完善、企业信用建设缺乏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企业信用建设服务市场不够成熟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信用文化失衡、信用制度缺陷以及"效率优先"政策导向所致。为此,建议构筑一个前期以政府扶正和主导为重要内容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最终建成一个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推动为辅的可持续性企业信用体系发展模式。而这需要用信用文化引导和促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用法律法规约束并规范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用监督和管理制度服务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用"政府+市场"组合建立并规范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用教育和引导营造企业诚信经营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经济 ,信用不仅是市场运行的核心 ,也是市场效率的保证。我国的市场经济发育尚不成熟 ,信用体系还不够健全 ,面对加入 WTO的新形势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视培植企业信用观念 ,防范失信损失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曲卫东 《理论前沿》2004,(19):29-30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发达的信用就没有成熟的市场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是我国现实经济运行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由于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在此基础上进行信用体系建设必将面临很多困难与障碍。就目前而言,制约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因素主要有:(一)社会心态因素首先,社会的价值取向的负面效应,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大障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的价值取向是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保护诚信的利益,因而人们没有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1.
高度发达的信用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建立区域性企业信用体系是我国建立企业信用体系的必经阶段和最佳选择。构建区域性企业信用体系要强化区域内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尽快制定信用管理的法律制度,加强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建立健全区域内企业信用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加强行业协会等民间机构的自律管理。  相似文献   

12.
信用活动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项重要活动,信用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的始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深刻分析了我国企业现在不容乐观的信用状况,提出了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措施,包括制定适合企业的信用政策、应收帐款管理等,使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能上一个新台阶,不断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治化体现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我国已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法治化的轨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诸方面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对策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转型期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危害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问题是中国经济转型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企业合同违约率极高,大量逃废银行债务,财务信息失真等方方面面。信用缺失恶化了企业经营环境,困扰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从根本上治理和防范企业信用风险,就要建立以道德伦理建设为基础,以信用中介和法律建设为保障的全社会的信用管理体系,通过明晰企业产权,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来形成有效的信用监督和约束机制,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  相似文献   

15.
论企业信用     
一、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一部分 信用是一个多层次的范畴。社会信用体系对象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公众信用。 政府信用对整个社会信用具有引导作用。政府的职责有法可依,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条例是对政府工作的一种承诺。政府职能部门缺位越位等现象是政府对投资者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市场交易形态必然会从现金交易为主导转变到以信用交易为主导。因此 ,进一步推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建立较为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 ,形成“失信惩制机制” ,完善适应我国市场信用交易发展的新市场规则势在必行。本文将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及如何建设我国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等问题做初步探讨。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对社会信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创建良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对资本主义信用制度进行了阐述,阐明了资本主义信用的基本形式,即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并剖析了资本主义信用的两重性。我国应充分发挥信用制度特别是银行信用的作用,搞好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信用问题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十分现实的问题 ,当今中国信用问题的核心是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一项独立的商事人格利益 ,在市场经济和WTO背景下从法律、市场、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商业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发育相对滞后,企业信用较人际信用基础相对而言薄弱,与西方比较则更显得不成熟。从比较法学的角度,通过比较各国(地区)在企业信用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企业信用建设的一般规律,以为我国企业信用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商业承兑汇票作为一种中短期融资工具,对于有效增强商业信用、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便利货币政策宏观调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从其运作的实践来看,与银行承兑汇票深受各方欢迎的不争事实相比,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商业承兑汇票业务近些年来除了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一带有较快增长外,在我国的多数省份均发展缓慢。这说明我国开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市场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拓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现实约束。目前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在一些省份(包括山东省)之所以开展不起来,或开展的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