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多年前,我从江苏南通一个工艺美校大专毕业分配到了工艺美术研究所,就是在那个踌躇满志准备迎来新生活的夏天,我遇到了陈康。陈康从上海特来南通采撷一组古镇的镜头,他是上海一个艺术摄影师。是美校里的一个同学邀我一同为上海来的陈康作向导。一件宽大的摄影背心,不修边幅的胡茬,正是我们想像中的艺术家派头,他的性格也活泼好动,爱说爱笑,一路上不停地插科打诨,为我们破闷解颐,逗得我们乐不可支,酷热里屁颠屁颠跟着他穿行大街小巷丝毫未觉辛  相似文献   

2.
两姐妹到劳务市场求职,由于妹妹的身份证事前遗失,姐姐把工作让给妹妹。于是,妹妹顶着姐姐的名字上班了。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市通州区一个小区里,有一户特殊家庭,30多岁的女主人和丈夫带着4个花季之年的妹妹共同生活,平日里女主人对4个妹妹呵护有加。邻居们都说:“这个姐姐年龄不大,却像母亲一样精心照顾着妹妹们,  相似文献   

4.
原色     
2007年的春节.带着妻儿,我回到了故乡,故乡的天空里已是满荡荡的南风.所以,第一次坐飞机的儿子说:“回家.怎么摇摇晃晃?” 这次回家.我还带了永胜兄的诗集《原色》的打印稿。由于父母年事已高,且身体赢弱,已离开乡下老家,蛰居于妹妹家中,所以,我只能在妹妹所开的小旅馆里,读《原色》。  相似文献   

5.
法律问答     
《农村青年》2007,(4):50-51
老人没留遗嘱遗产未必平分 问:我是家中五个孩子中的老大,从小帮着母亲把弟弟、妹妹拉扯大。去年母亲走了,老人生前未留有遗嘱,但却留下了12万元的存款。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后,兄妹几个开了个家庭会议。三个姐姐表示放弃遗产继承。由于我是老大,故此前母亲购房及为家中“添大件”时都出了钱,对母亲的照顾也最多,因此,我主张在分配遗产时适当多分。但我的小弟却认为,既然母亲未留有遗嘱。遗产就应平均分配才对。请问遗产应该怎么分?  相似文献   

6.
老槐 《农村青年》2006,(1):24-26
这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心故事。 11年前。他的家境一贫如洗,父亲犯有精神病,母亲离家出走。而他才刚刚12岁。他还有一个捡来的妹妹,重担压在一个12岁的男孩肩上。他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如今他已考上大学。是什么让他的脊梁如此坚强而执著?  相似文献   

7.
李子园 《农村青年》2007,(10):21-24
一个患白血病的大学生作出惊人抉择:在几十万巨额手术费无着,生命可能随时逝去时,决定放弃治疗,把别人捐给自己的救命钱转捐给山区的贫困学生。 被资助的小姑娘偶然发现了“秘密”,通过媒体庄严承诺:谁能借我50万,将来还他100万!我要用这笔钱拯救资助过我的大学生哥哥的生命。 这是一个知恩图报的美丽童话,还是大义小妹与爱心大哥缔结的生死盟约?两个同样需要帮助的人“拉钩”约定:哥哥要好好活下去;妹妹要努力考入大学!最终感动了一位美国总裁,出资为拉钩“兄妹”圆梦。  相似文献   

8.
强江海 《农村青年》2013,(10):22-25
我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有很多,99.9%因没有等到器官源而遗憾离世。自2005年有了第一例人体器官捐献后,几年来,人体器官捐献仅200多例。在传统观念中,人死全尸,谁愿意死后被“开膛剖肚”?器官捐受之间,缺乏一个让人信任的“天使”。高敏要做这个“天使”…… “这袋血会输给哪个病人?” 让时间倒回1997年。9月的一天,深圳,一家菜市场。高敏一只手推着婴儿车,一只手拎着蔬菜。婴儿车里的孩子,是她妹妹的,男孩,一岁大。三个月前,高敏从老家山东商城到深圳,替妹妹看孩子,也就是到妹妹家做保姆。她自己也有孩子,男孩,两岁,交给母亲了。之所以到深圳,是因为离婚。  相似文献   

9.
惊鸿 《农村青年》2013,(1):20-22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特殊之处就在于以姐弟相称的三个人当年都曾被父母遗弃。三人中的姐姐,8年前收养了出生两天就被遗弃的弟弟,一个人打工艰辛地抚养着弟弟,就连读大学也带着弗弟。姐姐去电视台领奖时,又邂逅了相同身世而又无比坚强的妹妹,妹妹考上大学后,这三个身世相同的人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面对艰辛的生活,这个特殊的一家人相拥取暖,相亲相爱。他们始终坚信,无论人生多么艰难,只要有爱,就能超越过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潘荷花  黄乐平  黄励 《工友》2008,(7):36-37
姐姐生病,妹妹顶班,本想等姐姐病好后让一切恢复原态,可是偏偏妹妹上班途中遭遇车祸……我们关注的并不是本案中戏剧化的情节,而是案例中存在的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妹妹顶班,是否就与单位形成了劳动关系?姐姐与单位的劳动关系还存续吗?……——栏目主持:潘荷花  相似文献   

11.
好花需有绿叶衬,好衣须得配好鞋——其实应该是好靴,因为这个圣诞,靴子真的好流行。不如让我锦上添花,助你让衣服更美,靴子更靓。靴子与裙子似乎生来就是好姐妹,否则就失去了穿靴子的味道。靴子的选择当然是第一步:圆小腿妹妹应选一双灵便轻巧的靴子;腿部欠修长的妹妹着高跟、到膝盖的紧身长统靴最保险;如果你的小腿略粗壮,那你就只有放弃又长又紧的硬牛皮靴子,软皮面的设计或  相似文献   

12.
对于陈春梅。家人关怀备至。因为她是唯一的女孩。尤其是在外当兵的大哥。一心想让妹妹好好学习。将来嫁个军人。后来。大哥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但是。他没有想到。作为军属的妹妹竟然无法在老家建房。  相似文献   

13.
俊歌 《农村青年》2011,(8):31-33
1988年,何玲出生在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玉都村一个农村家庭。受祖辈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父亲何兴安和母亲解维春在何玲6岁那年又增添一个新生命,那就是妹妹何容。相继生下两个女儿后,何兴安夫妇只得认命了,  相似文献   

14.
陈墨 《农村青年》2007,(4):35-37
两年前,贵州兴义退伍军人岑造爱上身患尿毒症的张艳。张艳去世后.他又继续守护张艳同样患尿毒症的妹妹张敏,在朝夕相处中两人深深地相爱了。在岑造的努力下,张敏成功地接受了肾移植手术,治愈出院,用爱创造了生命奇迹。  相似文献   

15.
沈黎明 《农村青年》2014,(12):19-21
大连市金州新区有一户特殊人家,说它特殊是因为女主人袁清杰一家,四个孩子竟然三个姓,了解内情的人说:四个孩子中两个是袁清杰亲生,男两个分别是她妹妹的女儿和弟弟的儿子。20多年前,由于妹妹病逝,弟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她根据妹妹的遗愿和弟弟的难处,先后将外甥女和侄子接到家中,视同己出,与自己两个女儿一起抚育,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相似文献   

16.
爱的呼唤     
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小伙子在私人的小煤窑打工,煤窑塌方了,他被困在井下,几乎没有生存的希望。面临死亡的时候他想到了很多:母亲做的粘团子和手工布鞋,妹妹给他的红腰带,还有他爱的那个女孩子,总是把护身符给他戴在身上。“我不能死。”他想,“如果死了,这些人的爱就会化做一缕轻烟,而我再也不会去爱他们。”凭着这些信念,他在井下坚持着,每天喝一些污秽的黑水,然后凭着记忆用手扒路,两只手都扒得鲜血淋漓,到最后都露出了骨头。因为那丝爱的希望,让他对生充满了向往。而在井上面的母亲、妹妹和爱人,每天都在为他祈祷,呼唤着他的名字。最后,奇迹出现了。在第17天的时候,已经对抢救失去信心的人们听到了一丝细微的声音,“救救我。”  相似文献   

17.
望远 《农村青年》2011,(8):34-37
邹小锋今年29岁,出生于湖北农村,家庭非常贫困,他家一共兄妹2人,妹妹只读到小学。邹小锋学习较好,本来打算考大学,成为吃国家饭的“公家人”,可是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供他上学,2000年高中一毕业,他就孤身一人到广州打工,其间干过搬运、组装等工种,  相似文献   

18.
刘卫 《农村青年》2013,(12):47-47
“晚上都不要出去应酬,开个重要会议。”老爷子在电话里高声说,“通知你大哥、姐夫和你妹妹都早点回来!”老爸是前年退下来的行政干部,虽然从官位退了,但在家里还是大权在握,无论大小事情全家都得听他的,不然要大发雷霆之怒的。  相似文献   

19.
海玲 《重庆工运》2003,(10):32-35
2002年4月,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判了建国以来第一起因女性家庭暴力而引发的婚内凶杀案,被告陶自平终审被判死刑。4月29日,合肥市中院对陶自平执行死刑。陶自平系安徽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水工班班长,因不能忍受妻子长期的家庭暴力,竟用水果刀把妻子穆远松杀死!穆远松的妹妹也惨遭杀害。  相似文献   

20.
赵娜是个连穿衣服和大小便都难以自理的脑瘫姑娘,今年26岁的她,体重只有33公斤,身高不足1.5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重残女孩,在母亲因患糖尿病突然失明,后又因脑梗造成偏瘫无法下床的情况下,承担起了照顾妈妈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聋哑妹妹的全部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