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和而不同”是一个古老而又日新的哲学命题。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介绍了博大精深的中华哲学文化,指出“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思想。“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当时论述的是社会和谐之道,但其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不同”是指物质世界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和”是指不同事物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达到总体上的和谐。温总理力主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而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最高的人生与社会境界,具有美的价值。我本人就写过《和:审美理想之维》的著作。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将“和”与“同”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加以区别,这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和谐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孔子在谈到朋友交往时就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也就是说,君子交往时是有原则的,充许不同的意见成立,而不是不讲原则,沆瀣一气,这就是“和而不同”:而小人则“同而不和”,即不分是非,只求同一。所谓“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哲人从天地自然的生长与发展中悟出的的素朴而…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思想对于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是,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远没有理论化、系统化。"和而不同"思想强调的某些非平等对抗性"不同"并不有利于社会和谐,它忽视了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平等对抗之"不同"和确立平等对抗性"不同"之"同"。我们需要赋予"和而不同"以新的内涵,并使之理论化、系统化,以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这一哲学思想精髓的基础之上,借鉴当代国内外文化与文明的成功实践提出来的。它超越了“和而不同”的哲学关照,把“和而不同”上升为“不同而和”,从而抓住了“和”的价值与意义;在尊重和理解差异的基础之上,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出发,真正地使人、自然与社会达到一种“和”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和”的思想。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中国古代有关论述中,“和”主要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和而不同”,讲的是要充分尊重创造性、差异性,广泛参考借鉴不同意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实现和谐。另一层是“和和美美”,讲的是一切与“和”有关的美好的东西。如  相似文献   

6.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语,在强调“思想统一”的时代,只能被当作谬理来批判。近来,大约与创建和谐社会有关,从文人学者到国家领导人,均有对“和而不同”一语内涵的诠释和其重要性的阐述,并大力提倡之,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进步。然而,我观其文章语录,只是侧重于对“和而不同”的解释与提倡,对“同而不和”这种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却较少述及,故撰文聊补其阙。  相似文献   

7.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灵魂。“对立”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与人们日常用语中的“对立”有所区别,其内涵为“不同”或“差异”。共处于同一系统中的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无非是这么两种:或相损,或相益。相损,即“对立”、“斗争性”,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先进阶级向落后阶级所展开的阶级斗争,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样的“相损”、“对立”、“斗争性”,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当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以后,仍一味强调“斗争性”,则只会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集体元气为之耗尽,精力为之衰竭。一个相损胜过相益、斗争性胜…  相似文献   

8.
价值观的多元化并非坏事,因为文化认同是指和而不同,而不是指只有一种价值观,单一价值观一枝独秀。但可怕的是只有"不同"而没有"和",即整个社会缺失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和而不同”思想认为,“和”是目的,但“和”的前提是“不同”,是事物发展多样性的存在。这一思想不仅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而且事实上已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精神财富。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和而不同”的社会。把握了“和而不同”的精神实质,也就抓住了和谐社会发展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尤中 《思想战线》2002,28(1):71-78
明朝时期史籍对台湾的记载有不同的称谓 ,“琉球”指的是今台中以南地区 ;“鸡笼”指的是今台北之基隆市 ;台湾的称谓则出自闽音“台员” ,指的是今台北。这一时期 ,台湾与明中央王朝有着亲密的“封贡”关系。有明一代 ,台湾的历史是一部日本“倭寇”及荷兰、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入侵和大陆与台湾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至清顺治十八年 (16 6 1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建立政权 ,此后台湾得到更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事业观,是指对事业的总的看法,即对事业的意义、目的、个人与事业、社会等关系的价值判断。事业观对人的一生所产生的影响重大。正确的事业观,将引导人们为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错误的事业观,将误导行为人步入歧途,迷失方向,甚至造成对社会的危害;没有事业观的人,将碌碌无为,平淡一生,失去人生意义。 事业观自古有之。越国勾践“卧薪尝胆”刻苦图强,整治国政,十年生聚,灭吴称王,成就霸  相似文献   

12.
跨境民族,顾名思义,就是居住在国境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国家之间的疆界与民族的分布地域是不一致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一条国家的分界线是与民族的自然分界线,即语言的分界线相吻合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民族或因生存需要,或因内部斗争,或因民族矛盾而迁徙,有的则因国界划分,形成了跨境民族。在当今世界上,同一民族生活在若干国家,一个国家包括有若干个民族的现象相当普遍。各跨境民族虽然分属于不同国家,有不同国家的观念和爱国情感,但由于他们是同一民族,仍然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和密切的社会经济交往…  相似文献   

13.
辩证看待社会发展中的“失范”现经所谓“失范”,是指失去社会规范的行为。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看,无论是发生革命还是进行社会变革,都会出现明显的失范现象。在革命时期,革命者必须打破旧的社会规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束缚;在社会变革时期,社会生活无论哪一方面的变革,都会引起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们的行为突破原有社会规范的约束。可见,社会失范现象有不同性质之分。积极的社会失范现象是指人们的行为脱离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旧的社会规范的约束,而去遵从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社会规范,这种社会失范…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先进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和而不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特别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规律、准则和真谛。我国古代周朝时的史伯曾提出“和生实物”、“同则不继”的命题,即只有不同的事物统一起来,才能产生新事物,它是万物构成的法则。孔子在继续史伯等思想家的进步思…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全部哲学从形而上学到后形而上学,从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有什么原则性区别的话,只不过是前者过于强调了绝对性、基础性、一元性、“一致性”,后者则过于强调了多样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如果说“同一”哲学所强调的“同”是因为“不同”,“不同”是因为“同”,“同一律”和“相异律”是可以“同时共在”的,没有一物不“同一”,与没有一物不“相异”,是等价的,具有同等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后现代主义所强化的“差异性”与“同一”哲学所强调的“一致性”不仅具有同等价值,也具有“同一”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而不同”是一个朴素而又深刻的哲学命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而不同”与统一战线具有本质联系,贯穿于统一战线全过程。“和而不同”是统一战线形成的前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是统一战线“求同存异”原则的思想理论渊源;“和而不同”是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统战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唯物史观之“物”指何而言? 对于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但要准确地回答,也不那么容易。有人认为,历史乃人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把社会历史看作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这就是说,人即物,唯物史观之“物”指人而言。这一答案,貌似有理,实际不然。因为它并没有揭示出社会历史现象内部心物关系谁决定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南通自古以来就有“崇川福地”之称,江海兼具,人杰地灵。历史上的南通是多方移民聚居之地、多地文化交汇之点,形成了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人文传统。近年来,我们南通市委把促进社会和谐提到“两个率先”的战略位置,注重发挥南通的自然和人文优势,在推进跨越式发展中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初步显现出自身的特色政通人和,心齐气顺围绕“政通”,着力提高党委、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控制能力。对一个地方进行有效的管理既是地方党委、政府的根本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政通”方能“人和”。在利益主体复杂化、利益诉求多元化、人民群众民主法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友善”确立为一项基本内容,这既是对历史传统的尊重,也是对人们当下道德需求的回应。友善或友善之德所概括和追求的,即平等相待、容让差异、良好沟通、有序交往,并臻于和而不同的道德境界。友善之德的普遍认同、内化及广泛宣传教育,必然有利于社会生活的良好秩序,同时也是和谐境界得以实现的基本道德前提。  相似文献   

20.
孔夫子讲的“和而不同”的道理——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补、和谐与合作而不是彼此之间的相同,与时下结构主义的某些说法大致相近——可见夫子于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当年,观察生活之细密、之透彻。结构论者告诉我们,系统的有序有效结构是以各构成元素的合理差异为前提的。系统的元素越同一,结构越简单,内耗越大,整体效应越差。百姓们也许没有读过圣贤书,或者也并不知道结构主义为何物,但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经验表明,那认识能力和智慧一点也不比古今中外圣贤、专家、学者差。他们从另一个视角用另一种方式提示着同一个道理。“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