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作战略转移.1935年2月,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根据省委撤离苏区时留下的指示信,在岳西县凉亭坳重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此后,红二十八军以岳西县(1936年1月建县前分属舒、霍、潜、太4县边区)为中心,纵横驰骋于鄂豫皖3省边区45个县,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其中红二十八军自重建之日起至1937年9月下旬撤离岳西时止,无间断地在岳西地域坚持活动长达两年零八个月.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西北地区的农村经济陷于破产之境地。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决定设立农贷委员会与边区银行作为组织与领导机构,向农民发放贷款,以发展农业生产、恢复农村经济。全面抗战时期,农贷工作最初由边区银行全权负责,但由于缺乏贷放经验,边区银行的领导权被迫移交给边区政府。然而,在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农贷的本质属性发生了改变,这促使边区银行与边区政府开始共同决策与领导农贷工作。但在解放战争时期,受战争与灾荒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边区政府与边区银行关于由谁领导农贷工作的问题再起争执,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最终达成合作的共识。农贷领导权从银行到政府,再到二者相结合的转变,反映了中共农贷机制由探索到完善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张朝立 《湘潮》2021,(3):47-49
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作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在全面抗战时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包围封锁,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一系列举措,积极发动边区人民,围绕抗战和民主两大主线,在保障抗战的大前提下,完善边区民主制度体系和政权治理与建设,发展边区生产力,最终使边区达到了“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张昆明 《党课》2013,(22):90-95
抗战时期,在晋冀鲁豫边区的经济建设中,驻扎在太行山根据地“腹心区”的129师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当中,就不得不提到农业专家——129师生产部部长兼边区政府农林局局长张克威。  相似文献   

5.
吴满有为陕西横山县人,1928年来到延安,住在延安城南柳林镇吴家棘园,因擅长农耕和经营,逐渐致富。他响应边区政府各项政策,积极购买公债,一时间成为延安家喻户晓的人物。1942年,为了对抗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边区政府发起了“大生产运动”,为实现自给自足而努力。这段时期的农村政策体现了毛泽东务实灵活的思想,即应同意农民保留生产所得的财富,以奖励其生产意愿。  相似文献   

6.
1943年11月,郑位三同志受中共中央、华中局的派遣来到鄂豫边区,加强对五师、边区的领导。在边区我们都尊称他为“位老”。位老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地向中央和华中局反映以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为核心的边区党委以及新四军第五师的状况;正确领导了边区的整风与审干,保护了一批干部;终于消除了当时中央对五师、边区的某种误解,为五师和边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中央两次决定位老到鄂豫边区工作抗战爆发不久,位老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委派,回鄂豫皖地区,先后任湖北省委副书记兼鄂豫皖特委(后改为鄂东特委)书记,领导鄂豫边区抗日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为粉碎敌顽的经济封锁,发展边区经济,对私营工商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和扶持政策,促进了边区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了边区经济实力,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飞 《党的文献》2021,(5):91-99
抗战时期,为全面掌握边区煤炭资源状况,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更好地开采、利用煤炭资源,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了一系列煤炭资源情况调查.这些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及典型调查三类,内容涵盖边区煤炭资源的分布概况、开采现状、供需关系、所有制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各项内容.这些严谨细致、科学有效的调查,为边区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颁布煤炭产业发展的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边区政府在此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促进了边区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边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抗战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为粉碎敌顽的经济封镇,发展边区经济,对私营工商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和挟持政策,促进了边区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了边区经济实力.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从1937年起至1940年底,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作为主币在边区流通时间长达4年。从1941年起,边区政府对内禁止法币流通,对外我们又不得不拥有法币,还得将法币作为"外汇"换取边区所需要的物资,使法币在事实上成为边区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光华商店代价券遭到国民党政府的竭力反对边区发行光华商店代价券本来是为维护法币信誉和方便群众找零,作为法币的辅币,并流于边区市场的,民国政府竟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其间,边区工会通过自身的积极活动,调动边区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抗战,保障了边区抗战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吴满有为陕西横山县人,1928年来到延安,住在延安城南柳林镇吴家棘园,因擅长农耕和经营,逐渐致富。他响应边区政府各项政策,积极购买公债,一时间成为延安家喻户晓的人物。1942年,为了对抗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边区政府发起了大生产运动,为实现自给自足而努力。这段时期的农村政策体现了毛泽东务实灵活的思想,即应同意农民保留生产所得的财富,以奖励其生产意愿。这种富民政策等于是同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生产技能以及财富创造上起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薛琳 《党的建设》2020,(1):63-63
陕甘边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陕西和甘肃边界地区的工农红军和人民群众创建的红色区域。1934年11月,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荔园堡召开,选举习仲勋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标志着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相似文献   

14.
1939年秋天,赵占魁同志就被陕甘宁边区政府树为模范工人,当时他在农具厂做化铁工作。之后,任翻砂股股长又多次受奖。1942年,边区总工会开展“赵占魁运动”,号召全边区工人向赵占魁同志学习。当时他在农具厂亲自领导这一运动,任“赵占魁运动委员会”主任,获得很大成绩。1943年又被评为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后在边区工艺实习场任翻砂股副股长。他一贯以新英雄的姿态,站在建设边区的最前线,成为边区工人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5.
红十六军是1930年8月中旬在平江长寿街由湘鄂赣独立师改编而成的,属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领导,军长胡一鸣(不久由孔荷宠继任)。该军成立以后,在湘鄂边区开展游击战争。8月下旬,该军由平江进入湘阴长乐、新市一带,在湘阴苏区游击队、赤卫队的配合下,又转战于洪源洞、向家洞、蓝家洞、长乐街、新市街及汨罗站、桃林站等地,为巩固和扩大苏区作出了贡献。11月18日孔荷宠又率部进驻长乐,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商定进攻湘阴县城。中共湘北特委、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面对大量移难民①迁移边区,中共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想方设法救济安置,在财政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实行以工代赈,组织移难民参加生产运动。特别是1942年12月边区高干会后,边区各级政府按照毛泽东提出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正确方针,大力实施奖励移民政策,迅速形成了移难民大量涌进边区的局面。此举不仅救济了边区内外的移难民,还增加了整个边区的劳动力,大大促进了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增强了抗战力量,更为重要的是中共在救济优待移难民的过程中赢得了民心,为最终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陕甘宁边区法制教育是新民主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区法制教育以新民主主义法制理念、法律法规、司法制度为教育内容,通过发行报刊书籍、创办教育、具体司法实践为途径,有效提高边区民众的法律认识,有力地巩固边区政权,对我们新时代进行法制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任弼时在负责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工作期间写了大量文章,对边区经济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高度总结。本文从战时经济、边区生产和消费的协调性、边区国民经济性质以及边区新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等几个方面阐述他对边区经济建设的若干认识,并对他的经济思想作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罗莹 《党史博采》2013,(5):23-25
《边区群众报》作为一份专为陕甘宁边区普通群众和基层干部阅读的通俗化、大众化报纸,深受边区人民群众的喜爱,是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光辉篇章。本文试图透过《边区群众报》创刊初期的样本,分别从政治因素、边区自身因素以及毛泽东思想这一主观因素,来分析《边区群众报》诞生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20.
1939年秋,赵占魁就被陕甘宁边区政府树为模范工人,当时他在农具厂做化铁工作。之后,他任翻砂股股长并多次受奖。1942年,边区总工会开展"赵占魁运动",号召全边区工人向赵占魁学习。当时,他在农具厂亲自领导这一运动,任"赵占魁运动委员会"主任,取得很大成绩。1943年他又被评为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后在边区工艺实习场任翻砂股副股长。他以新英雄的姿态,始终站在建设边区的最前线,成为边区工人的一面旗帜。1947年3月间,我军暂时撤离延安,赵占魁在保卫边区的战斗中,老当益壮,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带领工人想办法自烧焦灰,赶造出大批手榴弹供应前方。在他的影响下,工人们工作热情高涨,无人计较每天多少小时的工作制度,只要一有任务就昼夜不停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