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被翻译、介绍、传播到世界各地。它不仅影响了欧美现代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甚至也关系到现代物理学等相关理论的发展与完善。迄今为止,《道德经》的翻译语种已经超过了50种,《道德经》的再版热成为新世纪以来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辛红娟 《求索》2007,(12):178-180
《道德经》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及无可估量的理论价值,形成了瑰丽的中国老学景观。本文从《道德经》文本的文学性、言说方式的超常性和文本的审美性等诗学角度切入,分析指出,《道德经》用语凝练、言近旨远的语体特色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哲学文学史上的奇葩和意义汲舀不尽的宝藏。  相似文献   

3.
武经伟 《思想战线》2012,38(4):96-103
中国传统哲学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及生存智慧。张尚仁先生《道家哲学》,深入阐释了道家哲学范畴体系及道家和道教中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和谐宽容等中华文化精髓,揭示了其对重构人类生存发展基础理论的时代价值。这是中华文化传统及其哲学的反思与重构,对于认识中国文化传统和哲学的自身特性,自觉把握民族复兴的精神品格,"觉解""中国性",并在批判现代性缺失中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建构和谐中国及和谐哲学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其“上善若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道德经》所蕴含的管理思想,正是当今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吸取和借鉴的思想基础,“道”可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无为而无不为”可以理解为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人本管理、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挖掘《道德经》的管理思想,指导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加强现代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5.
王开琼 《求索》2013,(8):110-112,222
法国朗西埃由于其激进的政治哲学和美学观念,在当下成为了西方左派知识分子与先锋艺术家们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雅克·朗西埃生命政治哲学关注现代政治,批判了现代社会的多种矛盾.雅克·朗西埃的生命哲学对于反思现代性所蕴含的悖论及其与当代危机的内在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认真研究雅克·朗西埃生命政治哲学.对于中国当代生命政治哲学有所裨益,同时,对于评价当代西方政治、思考全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前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方方 《传承》2009,(20):142-143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楚国人,姓李,名耳,字聃。作为我国道家文化的创始人,他在《道德经》(又叫《老子》)一书中深入阐述了丰富的哲学、伦理、政法、军事等思想,尤其以哲学思想见长。《道德经》哲学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建一代规模,而且对当今世界也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齐晓丽 《前进》2014,(11):55-56
中国古代文化璀璨夺目,源远流长,其中《道德经》是古代智慧的集中展现。《道德经》分道篇、德篇,约五千字,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浩渺如海,是一部个人修身处世的智慧之学。宋太宗说:伯阳(老子字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今天,"中国梦"感召着国人用澎湃的热情、坚强的意志、挥洒的豪情从容坚定地走向光明的未来,《道德经》的丰富内涵在新时代依然闪现熠熠芳华,对于纪检监察干部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党性、水志不辍、奋发进取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梅 《求索》2013,(4):117-119
"生道"思想是道教关于长生成仙之说的一系列理论建构的总称。早期道教经典《老子想尔注》在阐释老子《道德经》的基础上,主张"生"、"道"合一,赋予"道"以"精"、"气"、"神"等更加丰富的内容,并提出"太上老君"的概念,奉行"信道守诫"的宗教戒律思想,力证道教长生成仙之可能性与可行性,最终使老子自然之"道"转变为宗教神学化的长生久视之"道",为道教生命哲学思想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无”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美学的智慧,这种智慧的源起隐含着原始的巫文化和诗性文化智慧,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的阶段,禅宗哲学的阶段,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儒学阶段。“无”的哲学美学智慧,就老庄哲学而言,其主要意义在于它破除了只知“有”而不知“无”的思维,形成一种超越的智慧,并奠定了意境理论的哲学基础;就禅宗而言,则在于它导致中国心性美学传统的强化,使意境理论和中国艺术美学思维走向成熟;就王阳明为代表的儒学而言,则在于它使中国古代人生境界理论得以形成和实现。“无”的哲学美学智慧与西方现代美学还有许多相通之处,重视这种智慧,对现代人美学智慧的生成,亦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西华 《新东方》2013,(2):20-24
海德格尔对工业革命的后果与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生命的摧残进行哲学总结,考察了欧洲哲学史上自古希腊以来的真理观,借鉴了老子《道德经》的辩证法,把真理论从传统的认识论意义上的符合论转向生存论意义上自由的绽出与意义的澄明,又从对此在个体生存真理的解蔽转向对世界整体多元存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真理的绽出,实现了哲学史上真理观的哥白尼革命和后现代转向,克服了传统真理论主客对立的形而上学,体现了真理的生存论实践意义和辩证发展的过程性。  相似文献   

11.
徐慧珍  彭公亮 《理论月刊》2002,(9):43-44,49
陶渊明诗中的哲理诗思与海德格尔哲学的诗意相通。陶渊明《饮酒》诗的意旨在于对沉沦于世的生命如何获得价值和意义的追问,使人与世界处于一种无蔽的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12.
在老子的思想中,对于管理有着较为全面的阐述。其不局限于某一领域,也不是在讲具体的管理理论、技巧,而是可以归于形而上的管理哲学层面,所以适用性很广。尤其在《道德经》中,蕴含着大量管理方面的哲理,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现代艺术美学思想在上世纪初随着西方造型艺术的传入而涌入中国国门,一直以来西方艺术史学研究理论的发展形成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开启了近百年的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语言的民族化转换历程。本文从传统审美哲学的引入、地域文化的渗透和语言技法的中国化三个方面,来论述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语言民族化转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萧公弼是中国现代美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其《美学·概论》是最早系统译介现代西方美学的著作之一,也是最早的美学概论类著作之一,具有重要的美学史价值。该书自觉借鉴西方美学对佛教美学、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等传统美学思想加以创造性阐释,在保持现代性品格的同时也彰显出独特的本土品格和传统特色,对客观评价中国现代美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学界对该书涉及的部分西方美学家认定有误,为此本文做了适当校正。  相似文献   

15.
李林徽 《传承》2010,(27):88-89
基于社会责任的目标、追求和奋斗是绷紧生命琴弦,弹响生命弦音必不可少的永恒要素,是人类生命长青的源泉,这是小说《命若琴弦》揭示的哲学意蕴和生活哲理。《命若琴弦》采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塑造了跨越绝望与苦难,追求奋斗终生因而充实快乐的瞎子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残疾人艰难的生活境况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寓意深刻。  相似文献   

16.
“无”是老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玄奥而精深,本 文试图通过对《道德经》中“无”的形而上含义的分析,结合 “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在与西方关于“存在”及“本原” 思想的比较中,揭示老子的“无”在中国哲学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向军 《求索》2011,(12):147-148
《道德经》是一部有着宏伟完整思想体系的智慧之作,它以其特有的视角,探究了万物的本原、宇宙的形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道”是老子哲学中的最高概念,也是老子哲学中最为根本的概念,要了解老子的思想及影响,必须首先探讨《道德经》之“道”,揭示老子“道”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苗运才 《前沿》2010,(12):36-39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老子哲学中许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都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围绕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从《道德经》创作的出发点出发,论及了"道法自然"的原则;"以百姓心为心"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争""和同"的外交政策;"小国寡民"的人口政策,发掘了老子哲学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学习与实践》2008,(1):F0002-F0002
《哲学原理》;《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心理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伦理学》;《宗教》。  相似文献   

20.
《道德经》中的现代人本管理理念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人本管理提倡以人为本,强调管理中人的主体性的回归。老子所著《道德经》短短五千言,在多方面阐释了"爱人"、"救物"、尊重人性的理念;提倡领导者依据人的本性,进行人性化管理;运用"无为而治"的方法,"让大家在组织内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这些思想与现代人本管理理念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有着鲜明的现代人本管理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