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机关后勤》2007,(3):28-29
杭州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为加强和谐机关建设,不断陶冶党员干部职工文化艺术情操,增强全局干部职工的身体素质,组织开展了“2006职工文化健身年”活动,突出“廉政文化”和“机关健身”两个主题。整个活动贯穿全年,活动门类广泛,活动内容丰富。开展“职工文化健身年”活动是建设和谐后勤机关的有效举措,是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升全体干部职工健康素质的有效载体,这是一项“和谐工程”,也是一项“健康工程”。通过开展“职工文化健身年”活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有助于培养干部职工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干部职工的高尚情操,提高生活品质,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增强廉洁从政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田野 《政策》2004,(5):35-36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它与公益文化事业共同构成文化建设的内容。文化产业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国内外发展十分迅猛,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湖北是荆楚文化的摇篮,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文化为载体,把安全管理的强制性和文化管理的柔韧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用文化的手段和文化的力量去引导职工、凝聚职工、激励职工,促使职工把遵章守纪作为一种自觉行动,把企业的安全目标融入个人的理想追求,并最终实现安全管理的“无为而治”。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仅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为今后的工作留下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努力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载体和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开设讲堂讲座,广泛传播,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一是开办公益文化讲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开办公益讲座——“港城大讲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普及传统文化,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讲堂每月举办一次,先后邀请余秋雨、刘书林等众多嘉宾登台演讲。  相似文献   

5.
《上海机关动态》2008,(12):39-39
在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凝聚力工程15周年和长宁区全面启动《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之际,为更好地讴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展现凝聚力工程的喜人硕果,更好地反映长宁机关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长宁区机关党工委联合区文化局在金秋十月“虹桥文化之秋”举办之际,筹划举办了以“颂改革·铸凝聚·迎世博”为主题的机关文化艺术节。艺术节历时近两个月,共有36个部门1200多位机关干部职工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6.
在《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中,提出了大力宴施文化大省建设的“八项工程”,其中之一是“实施文化人才工程”,强调“高素质文化人才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形象。要按照人才强省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在文化领域重点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人和文化大师”。此话道出了实施“文化人才工程”对浙江建设文化大省重要意义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今日上海》2013,(2):60-60
上海地铁是世界最长、车站最多、客流量最高的地铁之一。地铁文化可以成为城市公共文化的重要窗口。今年1月1日起,上海地铁启动了“2015年-2015年公共文化建设5年行动计划”,开始在人民广场站和大世界站的2个“音乐角”演奏音乐,此后逢周六和周日,在上午的1个小时内都安排有公益音乐演出。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导刊》2014,(2):32-32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充分运用“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这一生动形式,在全社会形成了传播先进文化,引领道德风尚,弘扬正风正气,激发奋进力量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以“四抓四促”推进“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宣传工作,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前党支部“安全屏障”工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党支部“安全屏障”工程作为铁路党组织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有效载体,已成为铁路企业安全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支部“安全屏障”工程理论的形成与完善标志着党组织安全管理从物质制度的层面向文化层面发展的趋势。只有将创建“安全屏障”工程活动上升到文化的层次,也只有把活动的有限性和文化的无限性统一起来,把管理的强制性和文化的能动性结合起来,才是“安全屏障”工程的最高境界。必须洞察“安全屏障”工程的文化本质,善于运用文化的力量,才能标本兼治地抓好“安全屏障”工程的深化。这正是本文从安全文化建设的角度,提出深化党支部“安全屏障”工程这一重大课题的精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而在建设和谐铁路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做支撑。建设和谐铁路必须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通过企业文化的强大渗透力影响职工,教育职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因此,在和谐车站建设中,哈南站党委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努力创造以人为本、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1.
《广东民政》2011,(12):12-13
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关爱基金会”)于今年4月28日正式成立,并获深圳报业集团捐资400万元,旨在宣传公益理念,创新公益模式,培育公益文化,推动深圳关爱行动的深入发展。为更好探索形式多样的公益实践,由基金会秘书长伍少华带队的一行五人于12月9日至l2日赴澳门实地考察学习具有典范意义的公益实践,第一站便是同样有着媒体助推其发展背景的澳门日报读者基金会。  相似文献   

12.
图片新闻     
《中国机关后勤》2014,(12):F0002-F0002
为加强机关后勤文化建设,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目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机关服务局举办第二届“中国梦——职工文化艺术展”。中宣部副部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聂辰席,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进,为艺术展揭幕并参观展览。  相似文献   

13.
《湖北宣传》2007,(7):F0002-F0002
近年来.荆州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科学整合全市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文化富市”战略,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快速发展一通过大力实行“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宣传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文化艺术产品创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大型舞蹈诗《呀口火咿嗬》、《楚韵荆风》受到国内外岘众欢迎;  相似文献   

14.
《湖北宣传》2009,(3):21-22
近年来,黄石市以“办好节会、营销城市、打造名片”为主旨,周密策划,精心运作,成功举办了电影《黄石的孩子》全球首映式暨慈善公益晚会,利用这一全球性的重要盛典,按照“借机运作、借题铸魂、借力宣传、借势发展”的理念,构筑起营销城市的文化平台,推进文化名市、文化强市建设,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与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江门市从构建“文明江门”的高度出发,着力打遗具有侨乡特色的慈善公益万人行活动慈善文化品牌,营造浓郁的民间慈善氛围。目前,江门市慈善事业的发展已走在全省前列,慈善公益工作得到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省民政厅的好评。在2009年中华慈善总会举行的“中华慈善总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暨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表彰大会”上,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首届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论坛是一场由党委政府主导,民间社团推动,社会公众参与,市、区密切配合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论坛以“弘扬中华文化做有道德的人”为主题,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促进“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为宗旨,以推进‘德暖龙湾”工程建设,打造和谐龙湾为目的。  相似文献   

17.
雷颐 《同舟共进》2012,(5):I0001-I0001,4-6
“繁荣文化”是时下中国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纷纷以大投入打造各种“文化工程”。不可否认,“文化工程热”迅速升温,与当年各地一轰而起的“开发区热”颇有类似之处,政府仍是以搞工业建设、发展经济的方法和习惯发展“文化产业”。当然,虽有种种不足和缺欠,  相似文献   

18.
刘俊恒 《前进》2008,(10):37-38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煤矿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职工生命高于一切。只有确实保障职工生命,使职工在工作中有一种安全感,生活上有一种归属感,才能使企业像“磁场”一样对职工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格局,研究和探讨安全文化的引领作用,对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有效地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夯实文化安全基石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2年6月,江南湿润的空气里盈溢着阵阵暖意,陈德荣卸任徐州市委常委、新沂市委书记,回到阔别五年的家乡——无锡。无锡统战工作基础较好,陈德荣任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后,一方面坚持传承,进一步擦亮了“非公企业文化建设‘百千万工程’”、“统一战线感恩社会光彩公益‘百千万工程’”等几项无锡统一战线已运作多年的品牌项目;另一方面,注重创新,计展了一系列突破常规、领先一步的“大动作”,使无锡统战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荣获2013年全省统战工作目标考核第二名,为无锡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一股股新鲜澎湃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先.要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改善“文化民生”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选择。其次,要把握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几个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公益服务、公平正义、改革创新等等。最后.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对策有:加强资金配套.强化政策引导;整合人才资源.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