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多次说过:“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上投了我关键的一票.”其实,这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主要是王稼祥是第一个从“左”倾路线中分化出来的骨干.毛泽东也多次称赞洛南(张闻天)是“明君”.其实,毛泽东还应感谢另一位同志,那就是康克清.她在长征途中任特务队和担架队长期间,要求特务队绝对保证张闻天、王稼祥、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安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使毛泽东有充足的时间争取洛南、王稼祥圆满地实现后来被戏称的“担架上的阴谋”.这一点好像被修史的学者完全忽视了,而康克清也从来没向外人谈及此事.  相似文献   

2.
宴会进行中间,毛泽东小声问王稼祥:“能不能早点告辞?喝了酒,头有点昏。”建国后,王稼祥担任新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来到莫斯科,开始对苏联进行长达两个月的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一次重大外交活动,举世瞩目。王稼祥提前一天来到位于莫斯科东北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站迎接毛泽东。由于天气寒冷,毛泽东在车站发表了简短的书面讲话和检阅了仪仗队后,便由王稼祥夫妇陪同,驱车前往下榻处———莫斯科南郊的斯大林在战时的乡间别墅。吃过午餐,稍事休息,王稼祥便向毛泽东汇报了大使馆建馆以来的情况,并请示这次访苏…  相似文献   

3.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随军委纵队于1月9日下午进入遵义城。这时.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向中共中央提出。立即准备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随后,王稼祥、张闻天就通知秦邦宪,要他在会议上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通知周恩来准备一个关于军事问题的副报告。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也认真准备发言。经过共同讨论,由张闻天执笔写出一个反对“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的报告提纲。毛泽东也写出一个发言提纲。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在遵义举行。  相似文献   

4.
1938年7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王稼祥回国。临行前,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与王稼祥和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任弼时进行了重要的谈话。据王稼祥回忆,季米特洛夫说:“应该告诉全党,要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领袖。其他人如王明,就不要再争了。”这是共产国际第一次对中国共产党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为领袖。  相似文献   

5.
《党史博览》2002年第1期曾发表过一篇题为《遵义会议前后的三个“三人团”》的文章,说的三个“三人团”是:长征出发前夕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具有最高指挥权的“三人团”;长征途中下放军团行军的由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在遵义会议后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负责军事指挥工作的“三人团”。而在这三个“三人团”之前,还有一个“三人团”,即1931年4月,中共中央派到中央苏区由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组成的中央代表团,当时被人称为“三人团”,这个“三人团”很少被提起过。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8,(10):117-118
王稼祥,党内一位颇具独立见解的杰出领导人。战争年代,他带着危及生命的重伤长期坚持工作;和平时期,他又为党的国际交往联络提出了真知灼见。毛泽东曾这样评说王稼祥:他在党的历史上是“有功的人”。他的“功”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7.
1931年4月,王稼祥与任弼时、顾作霖一起,作为中央代表团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王稼祥到中央苏区后,在同毛泽东的接触和交往中,认识到毛泽东所代表的路线是正确的,逐步地从第三次“左”倾路线中分化出来,公开地站到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上来,从瑞金到延安,  相似文献   

8.
王稼祥(1906年-1974年)安徽泾县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战争年代,王稼祥有几件大事载人了党的史册。1935年.王稼祥为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发挥了重大作用.“投了关键的一票”。1938年7月底,王稼祥从莫斯科回到延安.传达了共产国际重要意见,从而巩固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1943年7月,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初步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是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遵义会议是长征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一般认为,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对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起  相似文献   

10.
1 从赣南会议到宁都会议,毛泽东的正确理论、路线和政策不断地遭到批判,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职务也逐渐被解除。他利用这段时间开始了艰苦的说服工作。并很谨慎地将活动限制在政治局成员内进行,这是党的纪律所允许的。 他首先争取和说服了王稼祥。王稼祥1931年被派往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是执行王明“左”倾路线的重要成员之一。但王稼祥进入苏区同毛泽东接触后,思想却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回忆到:“1931年初,第二次反围剿之前,……在龙  相似文献   

11.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个伟大转折。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毛泽东和张闻天的亲密合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黄平桔园谈话,张闻天提议毛泽东出来指挥军事深秋,贵州黄平一个桔子园里。两副担架抬进园来,并排放在树下。担架颇为别致,上面有油布做成的半圆形的顶盖,可以抵挡日晒雨淋。担架上躺着两个“眼镜”:一个张闻天,一个王稼祥。此时,他们都无心观赏桔园秋色,头靠头说起话来。王稼祥问:“这次转移的最后目标,中央究竟定在什么地方?”这一天是12月20日。前两天,即18日,中央刚在黎平开过政治局会议,张闻天和毛泽东一起同博古…  相似文献   

12.
汤胜利 《党史博采》2004,(10):39-40
众所周知,邓小平一生经历三起三落,但要说到邓小平第一次遭打击后,是如何被重新起用的,其内幕就鲜为人知了。其实这与王稼祥的帮助是分不开的。1933年,邓小平作为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被博古一班人打倒后,被下放到宁都县一个边远农村劳动锻炼。王稼祥得知后,仗义执言,据理力争,正是在他的帮助下,邓小平才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实现了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复出。重病中的王稼祥从李富春口中得知邓小平的艰难处境后,气愤不已邓小平因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运用毛泽东的对敌斗争策略,反对“左”倾冒险主义而遭到“左”倾领导者的迫害。虽然当时…  相似文献   

13.
王稼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杰出领导人。在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王稼祥为党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毛泽东曾评价说:“王稼祥是有大功的人。”2006年是王稼祥同志诞辰100周年。我们这些曾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回顾过往的点点滴滴,并参考其他有关资料,写就此文,表达对他的纪念与缅怀。一王稼祥1906年8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泾县厚岸村,7岁入本村小学校读书。小学毕业后,又在村里读了两年私塾。1922年,16岁的王稼祥离开家乡到南陵县乐育学校上中学,是学校的高材生,1924年毕业后,未经考试…  相似文献   

14.
陈晋 《新湘评论》2015,(1):40-43
编“党书”,让人“恍然大悟” 1941年9月到10月,中共中央多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专门研究党的历史,目的是澄清路线是非。会议对土地革命后期中央领导层犯的“左”倾错误,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张闻天、博古、王稼祥等在会上做了自我批评,承认犯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能获得这个共识,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是毛泽东在会前编印了...  相似文献   

15.
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1906-1974),是中共建党以来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多次在党和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坚决支持毛泽东,使革命转危为安,走向坦途.因此,党和毛泽东对他进行高度评价,尤其是毛泽东的评价一直是肯定的.在中共"七大"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讲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二个问题就是专门讲王稼祥的贡献的,并实事求是地对他的功过作了全面的、客观的和公正的评价.毛泽东除在"七大"上积极推荐王稼祥进入中央委员会,建国后还推举他担任我国首任驻苏联大使,以及中央书记处书记.在"文化大革命"中,王稼祥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迫害,当毛泽东读完王稼祥给他的一封信之后,十分动情而恳切地说:"这样的老同志只讲过,不讲功,很难得,应该很快让他出来工作."说他功大于过,是有功的人等等,再一次肯定和赞誉王稼祥的功劳.直到党的"十大"时,毛泽东还排除"四人帮"之流的干扰,继续推荐王稼祥为中央委员.  相似文献   

16.
1936年7月,作为以毛泽东为首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之一的王稼祥,被党中央送到苏联去治病。 一天,苏联的一个同志兴冲冲地找到王稼祥,一见面就说:“王稼祥同志,我奉命向您报告一个消息,我为您感到光荣和幸福,我们敬爱的革命导师斯大林同志,准备在最近接见几位中国同志。除了王明(共产国  相似文献   

17.
王鑫 《世纪风采》2010,(6):15-19
众所周知,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上及以后都是毛泽东的积极追随者,然而,早在1930年他刚从苏联回国的时候,却曾与王明等一些自命为“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人一样,认为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王稼祥是在革命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到马列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始从“左”倾转向反“左”倾,并最终在遵义会议上完成这一重大思想转变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代杰出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王稼祥曾是毛泽东最为信赖的助手和战友。在中国革命的几次关键时刻,他都是坚定地站在毛泽东同志一边,扭转了局势,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第一次会面王稼祥和毛泽东的第一次会面,是在19...  相似文献   

19.
王稼祥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的卓越贡献,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肯定,但很多人的认识仅局限于建国前。苏区时期.王稼祥是苏区中央局委员(六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外交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是遵义会议后“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领导指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兼八路军政治部代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在遵义会议上,王稼祥力主毛泽东的领导,“投了关键的一票”;  相似文献   

20.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以史鉴今永葆党的先进性王明方(7)图说中国共产党在安徽(组图)(7)纪念王稼祥百年诞辰图说王稼祥(组图)(8)王稼祥在“文化大革命”中霞飞(8)王稼祥对遵义会议的重大贡献郑先福(8)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路上的王树声王丽华隗章(8)长征路上夫妻情(系列一)——毛泽东与贺子珍杨晓璐(8)见证长征系列张杰刘中刚李静(8、9、10)长征途中的外国人江波(8)长征路上夫妻情(系列二)——周恩来与邓颖超/朱德与康克清崔军(9)长征中的红军干部团刘明钢(9)毛泽东“诗情”长征路汤家玉张成林(10)董必武在长征中孟红(10)长征与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