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在批判学中,后现代主义、后基础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和新犯罪学法,都对犯罪学的发展产生影响,但女权主义者犯罪学是个例外,其坚持参与主流社会运动,以至参与到后基础主义所摆出的理论挑战行动中.而后基础主义者的理论框架能够帮助我们开拓批判的新空间,产生促进社会进步的新的团结力量,其挑战传统犯罪学的观点揭示了权力的某种运作形式,甚至从既估量消极后果又估量能动作用的方式上去理解权力,从而形成了权力运行方式的多样性并提供了正确的鉴别方法.犯罪学的研究及其学科建设也与政治有关,甚至包括文化对其的影响,尤其是一个进步的犯罪学不可能不与民主、公正、人权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 激进犯罪学学派(Radical Criminology)又称新犯罪学学派,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犯罪学学派、批判犯罪学学派,是当代西方犯罪学中具有鲜明激进倾向的一种理论流派。它主要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犯罪问题,其产生可以追溯到五六十年代英国异常行为协会的成立与1973年由美国犯罪学者泰勒、沃尔德、扬格等著《新犯罪学》一书的问世。  相似文献   

3.
犯罪学的范式是有关犯罪和犯罪研究的基本前提假设和理论基础,主要是指研究人员对犯罪本质的基本看法、他们用以描述和分析犯罪的概念选择以及分析研究所采用的策略。犯罪学的范式包含几个方面的基本观念:犯罪本体论观念和认识论方法论观念;犯罪的基本理论假设;犯罪研究领域和兴趣主题;犯罪的基本政策纲领。犯罪学中存在着古典犯罪学、犯罪生物学、犯罪心理学、新实证犯罪学、后实证犯罪学等范式,认识并研究犯罪学的范式有助于提升犯罪学研究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4.
沈立国 《行政与法》2008,3(2):126-128,F0003
犯罪学理论是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制定依据,也是对它进行有效性与科学性论证的理论来源,但国内以此为视角对其进行的研究却很少。若以犯罪学为视角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进行考量,其具有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对参与力量缺少充分的关注、在政策设计中对权力的分配失衡等不足,这种不足可以通过对犯罪学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赵希 《犯罪研究》2023,(5):16-26
生命历程犯罪学是在生命历程研究范式下对个体反社会行为的历时性研究,其理论特性在于关注微观场景中的个体犯罪生涯,理论聚焦于个体生命历程中影响犯罪加重或停止的“转折点”事件,理论诉求在于重构家庭、学校、工作等非正式社会纽带对个体行为的约束力,提升非正式控制机制的质量,从政策导向上由“警察社会”重归“福利社会”。对于我国犯罪学理论研究与犯罪治理实践来说,有必要探究本土化的非正式控制机制,反思犯罪预防当中的过度工具主义与实用主义思维,同时重视犯罪人生活史叙事在分析“生涯犯罪人”当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维俭 《犯罪研究》2002,(5):33-37,46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理论的基本构架主要可以从本能的概念及分类来进行把握。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揭示了人的潜意识和心理的本能及生物根据,同时,弗洛伊德还进一步揭示了人的本能和社会文明之间的矛盾关系,从而为我们认识人及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具意义的新视角。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有着重要的哲学意义,这可以从本体论、决定论以及辩证法等角度来进行把握。这种哲学的把握可以进一步夯实我们进行有关犯罪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有关的犯罪学研究可以从本能与文明的矛盾关系入手,从犯罪根源及犯罪防治等方面展开。有关的犯罪学研究对犯罪观的理论重构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论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迎来了法学发展的春天,为犯罪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进而介绍了我国犯罪学的研究现状及所取得的成就,最后提出了21世纪犯罪学研究的两个重要课题:加强犯罪学理论研究,为更有效地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广泛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开展应用理论研究,为与犯罪作斗争的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8.
传统刑法学,尤其是规范刑法学,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面临着挑战和发展瓶颈.这些挑战既有来自学界基于社科法学的意识和兴趣而对法教义学进行的反思,也有规范刑法学在就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回应时的捉襟见肘.而转型期的中国,既提供了一个宏大的社会背景供检验犯罪学的理论,也孕育着新的挑战,从而丰富和发展既有的理论框架.作为实证学科的犯罪学可能为中国刑法学的发展提供哪些理论和研究方法层面的支持,也将决定正在兴起的中国犯罪学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根基性的错误:对犯罪学理论前提的质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牧 《中国法学》2002,(5):118-128
为了追求犯罪的减少和消灭 ,犯罪学家们由对犯罪现象价值的否定而最终导致对犯罪现象客观存在的否定 ,把犯罪“不该存在”演绎成为犯罪“不存在” ,并在事实和逻辑上把犯罪不存在作为犯罪学的理论前提 ,从而放弃了犯罪现象存在、发展和变化过程的研究 ,而只研究犯罪产生的原因 ,同时也放弃了与犯罪现象本质、发展变化规律等这些以存在为前提的一系列问题的研究 ,把本来只是犯罪现象历史和逻辑起点的犯罪原因作为犯罪学的全部内容 ,放弃了事物的过程 ,从研究的起点直接到达终点 ,违背了认识事物过程的基本规律 ,使犯罪学这座理论大厦失去了它应有的理论基础 ,从根本上影响了犯罪学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10.
丛梅 《法治研究》2013,(9):76-82
我国犯罪学本土化要求将西方犯罪学的合理成分与我国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犯罪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笔者认为犯罪学本土化是我国犯罪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基于犯罪学本土化的研究思想,以天津犯罪调查科研数据库为实证研究基础,运用标签理论、差异交往理论等西方犯罪学理论,分析我国重新犯罪的社会成因是极为必要的,并且,这对合理而科学地解释重新犯罪的动因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宋浩波 《法治研究》2011,(8):91-100
中国古代的犯罪研究,也像西方18世纪以前的一样,其观点分散在思想家们的各种学术思想中,没有系统,是与政治、法律、治国方略结合在一起的。直到20世纪前半叶,西方犯罪学理论传入中国,才引起了学者们的专门研究,并产生了一批犯罪学著作。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情的原因,犯罪学的研究曾一度陷入沉寂状态。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宽松的社会环境在促进了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犯罪的大量增长,进而也引起了犯罪研究的兴起和犯罪学的发展,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各国犯罪学以及中国犯罪学的本土发展情况进行历史考察,犯罪学本土发展的所呈现的总体规律性为:犯罪学与各国或地区的犯罪态势、犯罪治理的社会需要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一定的意义上讲,现实的需求直接推动着各国或地区的犯罪学的本土发展;与其社会思潮、亲缘关系学科的发达程度甚至其学术传统有密切的关系;与犯罪学的专业化程度、学科的独立价值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汪浩 《犯罪研究》2011,(6):10-12
《新中国犯罪学研究》一书的出版发行是引领中国犯罪学理论研究的学术刊物《犯罪研究》杂志做的一件大事。1981年,华东政法学院侦查学教研室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份专门研究犯罪行为规律和刑事侦查的学术期刊——《刑侦研究》。2001年的时候,为了适应新中国犯罪学理论研究的发展,经有关部门批准更名为《犯罪研究》。  相似文献   

14.
犯罪现象研究是犯罪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研究并回答伴随时代发展产生的犯罪问题是犯罪学的使命。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结构、利益关系和思想观念的新  相似文献   

15.
刑事法学旧派与新派的犯罪学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派新派是刑事法学中颇具代表性的两个流派,它们各自有着“深刻的片面”,思想理论不泛有精辟之处。本文立足于犯罪学的视角,对这两个流派的形成、犯罪原因、犯罪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剖析,贴切地把握了两者的理论脉络,深刻地揭示了其理论洞见,可望为犯罪学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罗力群 《犯罪研究》2022,(5):97-112
现代犯罪学的第一个学派即意大利学派重视生物学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但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西方主流犯罪学研究实际上就是犯罪社会学研究,而无视犯罪的生物学成因。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依托于生物学的新进展的生物社会犯罪学逐渐发展起来。生物社会犯罪学倡导结合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洞见来解释犯罪行为。它主要包括三个分支:进化犯罪学、犯罪的行为遗传学研究、神经犯罪学。这三个分支分别受到进化生物学、遗传学和神经科学的影响。生物社会犯罪学能够丰富传统犯罪学研究的解释层次,为犯罪研究带来新的知识和洞见;它能帮助犯罪学融入科学洪流,使之与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一同前进;它也有潜力为犯罪预防和矫正提供更有效的对策。发展生物社会犯罪学并不存在真正的学理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批判犯罪学在其犯罪学研究中占有重要一席,其中的伯克利犯罪学派更具领军地位.伯克利犯罪学派的发展道路极其坎坷和艰难的,其无情揭露了美国社会和国家政治的详细内幕;直面了美国在民主、自由发展道路上所表现出的种种曲折与艰辛历程,甚至包括犯罪学界以及整个社会的学者和劳苦大众所付出的极其昂贵的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18.
论犯罪学     
犯罪学研究的对象是犯罪学的生命,他决定了犯罪学学科的性质和地位,从而决定了犯罪学的发展方向。犯罪学理论体系的确定,关系到犯罪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犯罪学是以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为基础,融合各种有关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对其深入研究在司法、立法、科学决策、预防犯罪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代风险社会及其构成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成就和互相影响的刑法学与犯罪学的共同知识场域。预防性立法模式在刑法立法实践中确立,预防型犯罪也被简化为安全的技术辅助。犯罪学研究的犯罪现象、原因和对策随之发生变化,其研究范式也便面临危机和挑战。针对预防刑法的“事前法”特征,对其进行研究的犯罪学也应转向“事前”犯罪学。事前犯罪学在传统的“现象-原因-对策”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更应进行问题意识和研究方式的转化,为预防性立法走向理性、科学和合理贡献知识。事前犯罪学理论知识,要进入预防性立法的决策场域,就应寻找适合预防性立法的犯罪学逻辑体系。其展现的知识逻辑和问题意识,不是要和预防刑法知识体系合谋,而是要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整合和构建恰当的研究范式和知识库存、跨学科借新智、打破传统事实学窠臼、遵守法治精神,据此走出困境,也为预防性立法提供根据。  相似文献   

20.
《唐律疏议》是唐朝的一部主要法典,也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法典。它与犯罪学关系密切,含有关于犯罪行为、犯罪原因、犯罪类型、犯罪对策等理论。与现代犯罪学理论相比,《唐律疏议》又有明显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它具有一些现代犯罪学中所没有的特权、等级关系、相隐、刑讯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