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桂莲 《各界》2009,18(10)
某按摩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帮助该医院实现医院管理中药品的进销存和医务人员信息的集成化和自动化,涉及的主要活动包括药品信息管理、医务人员管理、药品入库登记、修改和查询、药品销售登记、修改和查询、收费收据管理、药品库存管理、用户修改密码和系统管理员添加用户.  相似文献   

2.
对药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及控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的价格控制在医疗总费用的控制中占重要位置。本文认为应该建立健康的零售药品市场 ,形成市场参照价格 ,政府出面对医院药品合理限价 ,医院从药商竞价中采取药品等综合措施达到控制药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从2003年开始,采用“药房托管”模式,在全国率先试行“医药分业”改革所谓“药房托管”,即医疗机构通过契约形式,将药品采购权委托给具有专业化管理水平的医药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对药房经营收益实行按比例分配,从而切断医院与药品的经济联系。实行托管后,医院所有药品都由医药公司来配送,药房工作人员人事关系仍属医院。其目的是让  相似文献   

4.
帅政 《瞭望》2006,(27)
新特药品的医院平均售价是平均出厂价格的7.6倍,普通药品的医院售价比药店零售价高的达几倍以上药价虚高是多年来老百姓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近开展的一项专题调研显示,药价虚高问题至今严重存在,而且十分普遍。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局局长高国顺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大批药品的销售价格仍然明显高于出厂价,加上销售费用,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5.
药房春秋     
1978年,我在北京卫生学校药剂专业学习后又回到崇文区儿童医院,仍旧干管药库的老本行。这工作说起来也简单,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药品的采购、保管、分发。因为许多药品国家是计划供应,所以,每月初做好计划,送到药品批发部,交上支票,等来了药入库就行了。说实在的,要不是服从分配,我是不愿意干这项工作的。您想呵,我们医院小,几十张病床,200多人,每天七八百人门诊量,小得不值得人家重视,到药品批发部去得看人家的脸色行事。 1980年以后,改革、开放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6.
“药房托管”切断了医院同药品的联系,不再实行以药补医的医院,能否维持运转, 决定着托管能否持久运行为从根本上遏制医院“以药养医”, 导致医生开大处方,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南京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率先试行“药房托管”改革。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药房托管”将医院的药品经营权交给医药公  相似文献   

7.
由于国家财政补贴不足和医院诊疗的收费标准定得太低,医院只得以提高药价和让医生开处方选择高价药品的办法,从中获取高额的药价提成补偿医院开支。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有很多医院的药价提成收入已经接近医院开支的70%。这种现象不仅给大量常见病的病人和家属、劳保病人的单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还影响了医院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并对社会化的医疗保险事业发展造成障碍。此外,高价药品的丰厚利润导致药品流通的环节增多和误导医药生产厂家盲目扩大生产能力。这种状况若不能尽快改变,我们的一大批医药生产厂家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很可能彻底丧失对外的市场竞争力。所有这些不利的影响和后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徐波 《瞭望》1991,(37)
怨声四起,不能不影响到医疗卫生单位的声誉。但是,如果我们听了、看了一些现象之后就得出简单的结论,便容易失之偏颇,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为了探寻看病贵以及种种不正常现象的根源,我们还应当听听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的声辩。 看病贵,贵在何处 先听听来自医院方面关于看病贵的分析吧! 首先,从医院的收入大头——药品的情况来看:在全国,有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  相似文献   

9.
建立国家短缺药品管理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全由市场调节难以解决药品短缺,必须靠政府的干预;建立国家短缺药品管理制度势在必行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医院临床常用药品和必需药品发生短缺,因而贻误抢救和治疗的案例时有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也多次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要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0,(19)
国务院体改办、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卫生部、药 品监管局、中医药局提出,经国务院同意并转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解决当前存在的 以药养医问题,必须切断医疗机构和药品营销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要在逐步规范财政补助方式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把医院的门诊 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独立核算、照章纳税。可先对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收 支两条线管理,药品收支结余全部上缴卫生行政部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合理返还。主要用于弥补医疗成本以及社…  相似文献   

11.
看病难看病贵的根子不在医院,也不能寄希望于医药分业,还要从体制上解决问题吉林省长春市中心医院从2006年7月1日起,370种常用药品全面降价,开始了长春市医药分业改革的第一步。2006年初,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为切入点,从降低药品零售价格入手,在重  相似文献   

12.
药品购销中的“回扣风”有治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有关部门多次整治药品回扣违法行为,但药品市场“回扣风”却越刮越猛。一年前,国家工商局会同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务院纠风办统一部署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对药品回扣的专项治理;最近,这5个部门又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今年的药品回扣整治工作中加大执法力度。 人们在关心:药品购销中的回扣歪风何时能彻底刹住? 从“国药”难敌“洋药”说起 一位售票员的嗓子发炎到医院就诊,医生给开了10片进口消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02,(13)
与降低药价紧密相关的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已经实施一年多了,医药企业对此项改革的评价是,不参加招标是“等死”,参加招标是“找死”,中标是“必死”。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痛陈  相似文献   

14.
一家医院开工的一栋医疗大楼,人称“回扣楼”,因为它用“公开的回扣建造”。具体说来,就是院方与一些药品经销公司达成数年定点供销关系,公司将“规定允许的、本应用于药品广告宣传、业务联系等促销费用”,交付医院向银行贷款的利息。 对于此举,多有人赞叹称道。以为“把社会上盛行的暗中回扣放到明处,让国家得益,造福于民”,就是一种好的做法并加以赞赏。可笔者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33)
目前公立医院的收入有公共财政投入、医保补偿及个人医疗支出、药费加成(即以药养医)三条渠道。在很多医院,药品收入往往占据医院总收入一半左右的份额。取消公立医院以药补医,医院收入大减,意味着医院收入结构的重大调整,要维持正常运作,必然寻找新的收入来源。试图从收入结构调整的方向,来考虑和设计取消医院的"以药养医"恶习,争取早日回归医院的公益属性。  相似文献   

16.
药价虚高导致病患者负担加重,这是近年来老百姓反应最为强烈的一个社会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媒体多有披露,根子在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不合理,医院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卖药的利润,所谓以药养医。顺理成章,药价越高,医院所得越多,医生收入自然水涨船高。再加上全国医药生产企业过多,药品全面过剩,竞争十分激烈,为了使自家生产的药能够进入医院药房,厂家使出了浑身解数,高回扣、送红包蔚然成风,这些都要打入成本,于是通过打“新药牌”、“合资牌”以及换包装换批号,药价一路扶摇直上。苦了求医问药者。为了使虚高的药价降下来,有关部门开出两个“药方”:一是国家计委对部分药品家行政府定价,所谓“限价令”,二是由卫生部门牵头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两个“药方”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规范市场秩序,最终使病患者受益。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引起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强烈不满,确属始料不及。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有关各方,希望能对药价问题理出个头绪。  相似文献   

17.
张利 《瞭望》2004,(20)
贵刊的《药价问责》一文讲的问题关系百姓生活,而在我们这里原价6元一包的板蓝根颗粒,现在只卖2元;原价2.4元一包的牛黄解毒丸,现在只卖0.3元,在医院内开起“平价大药房”,凭处方前来购买药品的病人络绎不绝。“在医院看病,到药店买药”并不是老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医疗纠纷明显增多,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趋突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疗机构管理不善,服务不到位,药品价格虚高,医院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死患者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介中心专家组组长唐镜波介绍说,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32%。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出台,把城镇大大小小的医院一下子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困难境地。据称,因失去药品收入补偿的大头,连以往对医院各种收费标准卡得最严、查得最紧的物价部门,都对医院的处境“同情”起来,缓和了过去的“强硬”。有一个省的物价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