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高等教育的新理念:全人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严重的科学主义倾向,以至形成所谓的“半个人”或者“单面人”教育的现象,提出应树立全人教育的理念,认为应通过传授“整全的知识”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不仅使学生懂得“何以为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知道“为何而生”,成为德业双收、人格完善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刍议王华一、培养目标设计高等学校的不管搞什么改革,怎样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一是要教会学生做人,二是要教会学生思维,三是要教学生掌握必要的高层次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三项任...  相似文献   

3.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市场营销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都在不断加强学生市场营销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市场营销学的本质是要创新,我们要结合市场营销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市场营销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以促进市场营销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在许多学校才着急起对青少年的教育来了。老师挺着急地对家长说:“叫我们加强教育,光在班上讲,就管事了吗?学校又没有别的教育设备。要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家长也应该给他们买点书,多教育教育嘛。”家长牢骚更大:“我去买了,也要买得着嘛”!的确,到书店去看看,许多今天的中年父母在他们的青少年时代读过的优秀作品,如《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烈火金钢》、《铁道游击队》、  相似文献   

5.
经过 15年的不懈努力 ,2 0 0 1年 12月 11日 ,我国正式成为 WTO的第 143个成员 ,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新的形势 ,给我国带来了很多机遇。贫困地区的领导如何把握住这样的机遇 ,实施地区跨越式发展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大问题。我们认为 ,贫困地区要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实现地区发展上的突破。当前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研究新情况与学习新知识的关系。研究新情况是领导工作的突破口 ,是找准工作的“的”的前提条件。学习新知识是我们打好工作的“矢”的基础 ,只有两者的圆满结合 ,才能有的…  相似文献   

6.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现代普通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大家都知道,培养能力现在已成为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工作的,中学共青团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中学共青团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以及如何培养这些能力呢?在此,笔者想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一、中学共青团培养学生能力的特点我们现在的学生,最终总是要走上社会并从事某种职业、做某项工作的。能力是多种多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位领导同志提出,在当前经济生活中大力提倡“扩大内需”的同时,也要提倡知识上的“扩大内需”。这一观点提得好。 时下有的同志一味地强调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坐下来静心地学习,甚至认为现在是非常时期,要全力抓经济,哪有闲心去学习?这种把抓经济与抓学习新知识相分离的观点是十分片面的。时代已经进入新的千年,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我们抓经济,关键还是要有知识,经济发展越快,越需要学习,越需要掌握新的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掌握新的知识,那么新的经济到来,就只能束手无策,被时代所淘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抓知…  相似文献   

8.
“一名残障人士的社会化程度与残障程度不成正比。我们要做的,是给他们能力与勇气”很多人愿意对残障人士伸出援手,却不肯给他们一个社会角色。“需要给残障人士一个参与社会的平台和尝试的机会”“益新”,就是他们女儿“一心”的谐音。韩瑶说,他们把这项事业,当成自己的孩子入冬,沈阳,鹅毛般的雪花漫天飞舞。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就是创新,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所谓创新素质,笔者认为,它应是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者的统一。创新素质将是21世纪合…  相似文献   

10.
曹亮 《理论导刊》2000,(3):17-18
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院校应如何面对“知识经济”的现实和经济增长理论的不断发展 ,适时改革现有教学模式 ,已成为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课题。一、必须确立和实现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育的主客体问题曾在学术界有过争论。我们认为 ,学生应该是教学的当然主体。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并不是排斥教师 ,降低教师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 ,对教师的指导要求更高 ,教师的指导难度更大。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我们不能以线性、排他的简单思维方式来讨论 ,而要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 ,客观求实地摆平师生之间的关系。在现…  相似文献   

11.
结合学习《邓小平文选》,我们重温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论述,感到十分亲切。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是邓小平同志一九七七年十二月给军队提出来的。他说:“我们军队要搞得生动活泼些。只着眼于军队本身建设需要是不够的,还要着眼于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到地方的需要。”“要学会多种知识。要使我们的干部和战士,经过训练以后,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几年来,一些部队在清除“左”的影响,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中,改革了教育训练,加强了思想、文化建设,开拓了政治工作的新领  相似文献   

12.
浅谈在开放性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浏 《学理论》2009,(32):268-269
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主要任务,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命题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作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在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均得到应有的重视,并以开放性实验教学为依托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写作知识的传授、写作技能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要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启发和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我们面临着一个加速变化的崭新世界,要想振兴国家,赶上潮流,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有人断言,学习“是通向21世纪的个人执照”,“学习是跨入新世纪大门的钥匙”。总之一句话,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学习。要终生学习。美国商业顾问汤姆·彼得斯在《解放管理》中给学生有一句忠告讲得非常之好,他说“教育并不以你获得最后一张文凭而终止,终生学习在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是绝对必须的”。这就告诉我们,在新知识爆炸的今天,学习已扩展到了人的一生,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将受损一生。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  相似文献   

15.
俗话讲:“打铁先得腰板硬”。这句话给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以重要的启示,它告诉我们,要去做职工群众的工作,必须身教同言教相结合,从我做起,以身作则。干部以身作则,起模范作用,本身就是“无声的命令”。干部是群众的带头人,他们的模范作用对职工群众的影响很大。干部起了模范作用,去做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时,就能理直气壮,让人信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今年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要进一步找年轻人进班子”,“要注意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现在还要继续选人,选更年轻的同志,帮助培养。”“他们成长起来,我们就放心了。” 本文作者,系本刊驻安徽记者,因此,他的调查和采访,主要是在安徽省内。但是,出现干部“断层”的,决不仅仅是安徽一省。 针对干部选拔和培养上出现的问题,中央领导同志明确指出:到了21世纪,要靠现在40岁左右或者更年轻的同志来继承我们的事业。因此,必须注意把新干部培养起来。 改革、开放,呼唤着青年干部。21世纪的宏伟大业,期待着青年干部。面对这逼人的形势,只要各级领导同志真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同时用改革、开放的观点对待干部选拔工作,大批优秀的跨世纪人才就一定会脱颖而出。 《跨世纪的呼唤》,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7.
孙江 《理论导刊》2003,(10):56-57
以知识、信息为资本的“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角色重新进行了定位: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目标是培养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8.
面对“四个多样化”,如何扎实有效地作好思想政治工作?笔者认为要提高三个方面的含量:提高新知识含量。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时代气息和时代特征,要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思想、新知识开展工作。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吸引力,成效不显著,一个重要原因是理论陈旧、知识老化、信息量少、缺乏时代性,与被教育者产生不了共鸣,达不到“入耳”、“入脑”的效果。提高业务含量。思想政治工作不应脱离各项具体业务工作,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领导体制上要强化“一岗两责”,业务干部要结合分管工作做思想政治工作,为群众解决困难,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19.
信息窗     
向“四个一流”目标奋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考察上海造船企业并同生产一线的工人亲切交谈时指出:当前全国各行各业正在掀起一个学习许振超、李斌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希望全国产业工人都能积极投身到向许振超和李斌同志学习的活动中去,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向“四个一流”的目标奋进。第一,要像他们那样,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为一流的产业工人。立足于自学成才,致力于岗位成才,不断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努力成为企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第二,要像他们那样,爱岗敬  相似文献   

20.
永远的激励     
不久前,清华大学团委邀请孙毅、王宗槐、张銍秀、徐斌、谭友林、王定国和我七名红军老战士,去参加他们组织的“青年学生新长征”活动总结大会,我们都很高兴,并分别给他们题了词,我的题词是:“继承发扬长征精神,为民富国强而奋斗。” 学生们开展“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教育活动。许多大学生利用暑期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后,感到不虚此行,很受教育。近一两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