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改革在美国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于是西方国家把其当作发展经济的“药方”向发展中国家推销,拉美国家成了新自由主义的“试验田”。新自由主义的改革使拉美国家迎来了短暂的经济繁荣,但数年之后它们纷纷爆发了金融危机。本文认为,新自由主义在使拉美国家的经济体制不断走向市场化和自由化的同时,也为拉美国家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非传统安全问题。非传统安全是近些年来逐渐在国际政治学界和国际实践中广为使用的一个概念。它主要包括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风险也随之加大。在经济安全方面,国际行为体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施加干预和影响的工具。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982年墨西哥爆发的债务危机加以干涉。社会安全包括政局动荡、犯罪、人权、道德、人民健康等问题。在社会安全方面,在西方国家的干预下,拉美国家进行了经济自由化改革,其结果是,失业人数大增,价格剧烈波动,劳动者实际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作者认为,拉美国家受新自由主义危害的惨痛教训给中国的启示是,中国的改革不能照搬新自由主义模式,应处理好经济自由与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之间的关系,以防范非传统安全的隐患。  相似文献   

2.
一分为二看待拉美的经济改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 关于拉美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苏振兴教授在《改革与发展失调》一文 1 中 ,专门谈到了新自由主义对拉美经济改革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限制拉美经济改革的自主性、在改革与发展关系上的误导、在国家与市场关系上的误导等 3方面。他特别谈到 ,西方国家要求众多的拉美国家都按“华盛顿共识”这个惟一的处方实行改革 ,力图将拉美国家的决策者引向新自由主义的轨道 ;它们不是把新自由主义单纯看作是一个经济学流派 ,而是要用这种思想来规范拉美国家的政治取向。笔者认为 ,指出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对不少拉美国家来说 ,新自由主义确实是祸水。诺…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的拉美新一轮左翼政治浪潮是对新自由主义改革及其意识形态在拉美的霸权和主导地位的一次强烈回应。左翼政府提出新发展主义和"21世纪社会主义"两种替代发展方案。前者较为温和务实,对市场和国家干预的优缺点都有所承认,尊重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后者则大胆而激进,试图找到一条能彻底替代新自由主义的发展道路。两者都进行了广泛的政策调整和实践:经济领域以国有化、土地改革、价格控制、外汇管制为主;社会领域以实施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计划、社会救助和扩大公民权为重心;在地区合作和一体化方面则倡导独立自主意识,反对以美国为主导的拉美一体化。总体来看,拉美左翼政府的新发展主义和"21世纪社会主义"重视国家作用,将社会公平和再分配作为政府首要议程,通过国家的积极干预来实现减贫及财产、权力再分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对新自由主义模式和"华盛顿共识"的纠偏,也是对新发展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然而,左翼政府施政主要借助大宗商品繁荣带来的收入,政策调整的基础薄弱而不稳。拉美左翼未能确立一个真正可以替代新自由主义的、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改革的内外动因、具体内容和改革的结果来看,拉美的经济改革具有明显的新自由主义倾向。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反对公有制,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否定社会主义。拉美经济改革是诸多内外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每一个因素都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有着密切关系。拉美经济改革的内容完全符合新自由主义各派经济学家的政策主张。从改革结果来看,经济改革从总体上提高了拉美国家的经济自由度。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80年代 ,迫于国际金融机构的压力 ,拉美国家普遍开始了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自由贸易、金融开放和国有企业私有化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因其规模之大、程度之深而对拉美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芝加哥弟子”1 为主的新一代领导人的智利是拉美进行新自由主义改革较早和较为深入的国家之一 ,因此被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誉为“拉美经济改革的典范”。改革是一柄双刃剑 ,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宏观经济方面的确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 ,最明显地表现为经济与社…  相似文献   

6.
新自由主义与拉丁美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最近 30年间 ,新自由主义一直主导着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 ,拉丁美洲成了新自由主义的“实验场”。是新自由主义者对拉丁美洲格外青睐 ,还是拉美人对新自由主义情有独钟 ?总之 ,新自由主义为什么能在拉美大行其道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大凡一种思想或意识形态能在某个地区流行 ,都不会是某种偶然现象 ,而必然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拉丁美洲之所以从 70年代以来成为新自由主义的“实验场”,是多种内外因素互动的结果。(一 )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衰落为新自由主义进入拉美提供了历史机遇2 0世纪 30年代的资本主义大萧条沉重打击了拉美国…  相似文献   

7.
一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和西方国家的推销下,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接纳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典型的例子是前东欧国家、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各国。综观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发展中国家,相对成功者只有捷克、韩国、毛里求斯等少数国家(自然也存在着隐患,比如说污染问题),大部分国家都凸现出不同程度的政治、社会、经济危机,包括失业、两极分化、城市化问题等。其中俄罗斯、拉美地区、东南亚等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地区,受到影响比较大。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幅员最辽阔、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印尼国内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8.
拉美人看新自由主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早在 2 0世纪 70年代 ,新自由主义思潮就流入拉美。尤其在皮诺切特当政时期的智利 ,新自由主义成了政府制定经济改革政策的理论基础。进入 80年代 ,新自由主义在拉美越来越流行 ,这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第一 ,由于拉美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拉美国家希望早日摆脱危机的愿望越来越强。新自由主义乘机为拉美国家开出了改革的“处方”。第二 ,在 80年代拉美“民主化”潮流中上台的所谓拉美“新一代领导人”多在西方国家接受过教育 ,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 ,学术界为新自由主义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 ,东亚经济的…  相似文献   

9.
拉美国家在新自由主义指导下的经济改革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文章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在拉美流行的国内国际背景,回顾了这场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过程,对改革的成效和问题作了总体的评估.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宏观经济政策与改革举措之间的互不协调、贸易自由化与提高产业竞争力之间的脱节、利用外资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社会发展问题被严重忽视、国家与市场关系处理不当等5个方面,对这场经济改革的主要失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进入21世纪之后,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地区已经出现了"由盛转袁"的变化,拉美国家也由此而进入一个对前期改革进行深刻反思、对发展道路进行重新探索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虽然后新自由主义、后东亚模式分别受到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的追捧与推崇,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新东亚模式由于政治转型的阵痛而备受冷落.然而,与后新自由主义导致经济依附性发展不断加深,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后东亚模式导致政府失灵加剧,金权勾结普遍化相比,新东亚模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更为协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强.随着后发国家发展环境的改变,新自由主义与东亚模式已经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只有通过积极的战略转型,依靠民主宪政和有限贸易保护政策制约政府失灵,减少市场失灵,后发国家才能够避免经济的过度依附性发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现代化的赶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