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4,(6):48-49
巴勒斯坦国总统、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于巴黎时间2004年11月11日凌晨3时30分(北京时间10时30分)在巴黎病逝,享年75岁。11月12日,阿拉法特的遗体运往开罗,在开罗机场举行葬礼,随后被运回拉姆安拉安葬。  相似文献   

2.
提起亚西尔·阿拉法特,许多西方人会说:这个人应该刮掉邋遢的胡须换上平民的衣着。然而、在许多巴勒斯坦人的心目中,阿拉法特是一个圣哲:同样杂乱的胡须成为他拒绝服从传统的中东领导者模式的标志;而“卡菲叶”头饰和手枪,正象征巴勒斯坦人为争取国土的奋斗决心。阿拉法特一生神秘且充满危机,一举一动与中东甚至世界和平息息相关。 阿拉法特的童年 1929年8月24日,穆罕默德·亚西尔·阿拉法特出生于埃及首都开罗。他父亲是阿布德·拉乌夫·阿拉法特,他的第一个夫人为他生了七个孩子,其中三女四男,阿拉法特排名第六。阿拉法…  相似文献   

3.
《时事报告》2005,(1):15-16
7月17日,巴勒斯坦临时政府总理库赖在加沙地带武装司令遭绑架后向阿拉法特提交辞呈,但遭到了阿拉法特的回绝,然而库赖在18日仍向媒体表示了去意。  相似文献   

4.
政经人物     
<正> 11月22日,巴勒斯坦官员宣布,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中央委员会正式推举前总理、目前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的马哈茂德·阿巴斯作为该党候选人,参加明年1月9日举行的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的竞选。69岁的阿巴斯长期以来一直担任阿拉法特在巴解组织中的副手,在阿拉法特11月11日过世后,阿巴斯立即被任命为巴解组织领导人,如果此次竞选获胜,他将继承阿拉法特原有的两个主要头衔。  相似文献   

5.
2002年3月29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公开宣布: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是以色列的“敌人”,并命令以军向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控制区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阿拉法特总部所在地拉姆安拉受到以色列军队猛烈炮轰,多名保镖死伤,阿拉法特被围困,断绝与外界联系。新的一轮巴以军事冲突愈演愈烈,中东和平再次陷入严重危机。这一事件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4月4日,对以色列的行动置若罔闻的美国在内外  相似文献   

6.
黄培昭 《思想工作》2004,(12):46-47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这是阿拉法特生前最著名的一句话,也是他临终前最大的愿望。随着阿拉法特的离去,巴勒斯坦新领导层、以色列及有关各方都处于一个关键时刻,他们的所作所为将对巴以和平进程产生深远影响。送阿翁魂归故里当地时间11月11日22时45分,一架法国飞机把阿拉法特的遗体运到埃及首都开罗,停放在空军“加拉俱乐部”医院。12日一大早,记者就驱车前往“加拉俱乐部”医院,沿途看到不少神色悲戚的市民。上午10时,覆盖着巴勒斯坦四色旗的阿拉法特的灵柩被抬进医院的清真寺。宗教人士诵…  相似文献   

7.
美国曾积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也一度视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为该地区实现和平与稳定的关键人物。为促使巴以达成历史性协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于2000年7月把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和阿拉法特主席一同邀请至戴维营,亲自主持谈判。克林顿对待中东问题的态度是积极的,对巴以双方领导人都是热情的。但其继任者布什却在中东问题上拉开与克林顿政府的距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采取相对超脱的中东政策,对阿拉法特的态度颇显冷淡。布什上台后从没有会见过阿拉法特,也没有与其通过电话。随着巴以冲突的不断升级,巴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平民的…  相似文献   

8.
《时事报告》2005,(4):8-8
中东仍是当今世界上最动荡不安的热点地区。2004年中东形势最具悲剧色彩的一页是阿拉法特的去世。阿拉法特戎装一生,他带着祈盼与遗憾而去。在今年1月9日举行的选举中,阿巴斯当选为新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相似文献   

9.
<正> 为巴勒斯坦而生亚西尔·阿拉法特,1929年8月4日出生于耶路撒冷的一个逊尼派穆斯林家庭。父亲阿卜杜勒·拉乌夫·库德瓦·阿拉法特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母亲扎赫瓦出身圣城名门望族,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直系后代。在阿拉法特4岁时,母亲刚就离开了人世,大姐伊娜姆担负起了抚养弟妹的责任。阿拉法特的传记作者、英国人阿兰·哈特在《阿拉法特传》一书中引用伊娜姆的话说,阿拉法特从10岁左右就显示出不受任何人控制的独立精神和超乎常人的组织能力。“不论在玩的方面,还是在感情方面,阿拉法特都跟其他的孩子不  相似文献   

10.
11月11日,随着阿拉法特与世长辞,人们似乎看到巴以僵局出现了新的转机。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是阿拉法特一生孜孜以求的梦想。后阿拉法特时代,巴勒斯坦独立建国依然前景难料。1967年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全部领土。为解放领土,阿拉法特带领他的"法塔赫"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1月11 日,阿拉法特的心电图终于被拉成了直线。 短短的十三个昼夜,没有人想到死神这次真的击垮了这位75 岁的老人。在阿拉法特最后离开故土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一位头戴绒帽、神情憔悴的老人,与那位世人熟知的永远一身戎装头戴象征巴勒斯坦土地方格巾的战士判若两人,时间与围困雕蚀了这面巴勒斯坦的旗帜。自2001年底,巴以冲突再起,以色列就把阿拉法特围困在自己的官邸里,推土机铲掉了相邻的房间,水电被切断,以色列士兵把旗帜插到了他的屋顶,三年中他从没有走出房间在温暖的阳光中散步, 没有呼吸过大自然清新的空气,面对 …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说,全球知名的政治人物,几乎都是大国领袖;倘若某些小国领袖也颇为知名,则必有其不同寻常之处。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就是如此。他的知名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巴以冲突。中东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二是阿拉法特的那身行头。9月11日,以色列内阁作出了原则上驱逐阿拉法特的决定,一时间,阿拉法特的命运成了全世界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3.
11日,阿拉法特在巴黎病逝。他的逝世牵动着中东乃至整个世界的神经。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份以来,巴以冲突骤然升级,中东随时有爆发全面战争的危险。3月29日凌晨,以色列突然对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发动大规模军事武装入侵,一路势如破竹,直逼阿拉法特官邸。之后,将阿拉法特围困于用坦克阵构筑的重围之中。伴随着以色列军警的枪炮声和坦克碾过路面的隆隆声,在狭小昏暗的空间里,在微弱摇曳的烛光下,阿拉法特已将冲锋枪摆放到了桌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与故土共存亡。与此同时,以色列境内不断发生自杀性 爆炸事件。 4月28日,巴以先后接受布什总统的建议,即由美英两国的安全人员对6名以方要求引渡的巴勒斯坦人进行看押。作为条件,以色列撤除对阿拉法特官邸的封锁,并给予阿拉法特本人行动自由。5月1日,在巴方交出6名巴勒斯坦人后,以色列部署在阿拉法特官邸外的坦克和装甲车撤退,阿拉法特随即获得行动自由。连日来,中东和平道路上的血雨腥风再度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4,(6):49-49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2004年11月11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举行会议,一致选举巴解组织执委会总书记阿巴斯接替当天病逝的阿拉法特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  相似文献   

16.
金敏 《观察与思考》2003,(11):42-43
9月末10月初,74岁的阿拉法特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感冒,严重到好几天不能自己进食,被迫取消了一切活动.从去年开始,外界就纷传他患上了帕金森症,但阿拉法特的私人医生、在神经医学界著有声誉的约旦前卫生部长库尔迪予以否认.更有传闻说阿拉法特患上了心脏病,但巴勒斯坦方面斥之为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17.
黄培昭 《思想工作》2004,(12):47-47
阿拉法特去世后,巴勒斯坦的权力暂由4人分掌:法图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临时主席,阿巴斯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卡杜米任法塔赫主席,库赖继续当自治政府总理并掌控全国安全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阿拉法特总统阁下,尊敬的库赖主席阁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首先,我对阿拉法特总统阁下和在座各位巴勒斯坦朋友给予我和代表团的热情欢迎,对阿拉法特总统和库赖主席刚才十分友好的讲话,表示由衷的感谢!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友好的巴勒斯坦人民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巴勒斯坦有着悠久的历史,巴勒斯坦人民曾  相似文献   

19.
布什的中东和平新计划仍没有跳出美国“压巴偏以”的窠臼,特别是新计划强烈暗示必须更换巴现领导层,把阿拉法特下台作为巴建国的先决条件。可见,对阿拉法特进行政治封杀是布什中东和平新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焦点人物     
《时事资料手册》2004,(6):36-37
周国知 黄光裕 卞中 阿拉法特 苏西洛 玛格丽特&#183;哈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