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合作式治理"提高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政府信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要想实现公民与政府间关系的健康运作,巩固和提高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是执政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合作式治理”是一种基于公民与政府间互动关系的伙伴情谊的治理形式,它可以通过强化具有公共性、社会性与公民性的政府信任,实现公民与政府间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政府信任是由知、情、意、行四种逻辑要素依次递进、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种和谐的政治关系.政府信任包括微观或个人层面的信任、中观或制度层面的信任与宏观或价值层面的信任,构成多元客体共存的复合性政府信任结构.不同层级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角色构成不同,表现为不同的行政能力、行为作风、权威性、亲和力,导致产生一种非均衡性分布的“差序政府信任格局”.通过政府信任的解构性分析,可以较为深刻地把握政府信任的合法性来源,正确调整和评估政府的行政行为和政策,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3.
信任是一种双向互利的关系,政府对民众的信任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同等重要,如果忽视了政府对民众信任水平问题的研究,那么,旨在提升民众对政府信任度而建构的理论体系就是不完整的,意在增强政府公信力和合法性的策略也会有失偏颇。基于此,文章在构建政府对民众信任理论假设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实证调查的数据来验证。结果表明,政府官员的信任倾向性越强,作为整体的政府就越信任民众;政府对民众的普遍信任度越高,就越能相信民众公共参与的品质与能力。因此,要提升政府对民众的信任,更多的责任还在政府身上。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国家行政发展的危机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合法性危机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于政治参与的冷漠,政府权力和权威影响力的下降,社会对政府权威依赖和信任程度的衰落。它是当代西方政府理念与治理范式变迁的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政府信任是公众对政府的情感依托和理性预期,表现为一种具有建构性的政治关系.政府信任往往直接源自公众各方面生活经验感受的安全感、满足感、尊严感、认同感和幸福感,根植于政府绩效所营造的经济繁荣、政治民主、文化传承、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等整体网络环境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为导向,深刻把握政府信任的合法性来源,可以正确引导和评估政府的行政行为和政策,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政治系统中,信任自身并不能自动成为社会善德,有时反倒可能被利用,成为一种权力控制的手段.因此,政府信任必须是理性的有限信任,是一种有节制的信任.民主行政既强调政府与公民进行合作互动,培育和积累社会资本,又保留一定程度对政府的理性不信任,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为建构和谐的政府信任提供了多元化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信任的概念内涵、形成因素与政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砚忠 《行政论坛》2007,20(3):13-17
在西方学术界,目前对于政府信任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再造工程推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政府信任应该成为政治学予以重视并加以研究的主题."政府信任"在概念内涵上是指公众在期望与认知之间对政府运作的一种归属心理和评价态度.事实上,公众对于政府信任的程度高低,乃是众多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的混合结果,如经济、社会、政治与文化等,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相对落差.政府信任涉及的是民众与政府间的互动关系,它能够扩大执政者的合法性基础,实现有机的社会整合,提高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绩效.  相似文献   

8.
信任可以减少组织间和人际交往中的不确定性,信任在政府运作中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中国有五个政府层级,纵向府际间存在必要的信任。地方政府间能否进行必要的合作,取决于相互间是否有足够的信任。纵向组织间信任包括不同层级政府整体间的信任和政府部门系统内不同层级之间的信任,这两类组织信任是相互的和双向的。纵向府际关系里的人际信任包括上下级官员之间和官员之间的信任,组织间信任是普遍信任,人际信任属于特殊信任。横向府际合作以相互信任为基础。横向府际信任包括双边信任和多边信任,多边合作形成了政府网络。官员间的人际信任对于横向府际合作具有特殊的作用。府际关系里存在信任程度不足的现象,提高府际信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形成政府间的伙伴关系,建立府际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信任可以减少组织间和人际交往中的不确定性,信任在政府运作中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中国有五个政府层级,纵向府际间存在必要的信任。地方政府间能否进行必要的合作,取决于相互间是否有足够的信任。纵向组织间信任包括不同层级政府整体间的信任和政府部门系统内不同层级之间的信任,这两类组织信任是相互的和双向的。纵向府际关系里的人际信任包括上下级官员之间和官员之间的信任,组织间信任是普遍信任,人际信任属于特殊信任。横向府际合作以相互信任为基础。横向府际信任包括双边信任和多边信任,多边合作形成了政府网络。官员间的人际信任对于横向府际合作具有特殊的作用。府际关系里存在信任程度不足的现象,提高府际信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形成政府间的伙伴关系,建立府际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行政忠诚作为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保障行政组织的运行效率、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促进行政权力合法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目前政府公信力弱化的症结就是行政忠诚的流失。事实证明,培育行政忠诚是政府公信力建设之源。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导致政府间缺乏理解、信任、对话、互动。多元行政主体受制于科层制窠臼而难以建构合作机制,行政层级的位势差导致了中央及部委、地方政府及地方部门之间信任度较低。总体性治理尊重行政主体的个体独立性,破除信任危机和营造诚信原则方法,建构起多元县市、省市及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部门之间平等信任的伙伴关系;对府际关系的历史发展趋向予以引导,在共同的语境下将共识转换成多元主体皆可接受的符号,建构符合发展规律的自生自发秩序;立基于公义建构宪政秩序和法律规则,主动协调多元政府和社团间关系,破除行政层级的束缚,全方位实现政府层面的跨界相互依赖和社团层面的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12.
"不伤害"原则为行政权力确立了"有限--有为"的合理性限度.把政府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行政权力的性质和限度表述为"不伤害"(Do no harm)原则,一方面对行政权力给予道德限定.既保证行政权力存在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另一方面要求政府在不侵犯个人自由权利的基础上,承担起政府建设性的公共职能.密尔的不伤害原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确定行政权力的合理性限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权力关系视角下的政府公信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通过自己的行为得到社会公众信任和认可的能力.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有影响的社会公共事件,折射出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严重状况,深入分析政府失信事件,找出政府失信的权力根源,厘清权力来源,理顺权力关系,合理配置权力,加强权力监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确保权力的有效运作,这对于重塑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制度化不信任:内涵、理论原型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化不信任是内化了不信任的政治原则和政制形式,包括现代民主体系中的合法性原则、定期选举与公职任期制、分权制衡、多数原则与集体决策、问责政治、传媒自主和公开透明等。权力的工具性和人性的"幽暗意识"是制度化不信任的理论原型。制度化不信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保障公民权利、建构优良秩序、创设合理程序等促生现代政治信任。  相似文献   

15.
张卓 《学理论》2014,(1):44-45
政府信任是政府与公众间一种良性互动的政治关系,政府的良性运作,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及不断扩大,民众对政府产生极大的信任危机,因此提升政府信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政府信任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也是政体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体制加快改革,社会加速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转换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加剧,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政府"信任危机"。对此现象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并深入探讨政府遭遇"信任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加强政府信任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人民获得感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9,(4):75-81
政府信任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是政府治理活动开展的简化机制,是衡量政府公共政策实施成效的基本标尺。人民获得感是衡量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和共享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人民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收益、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总体感受。利用CGSS(2015)调查数据,通过模型建构与分析工具使用,探讨人民获得感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其研究结论:一是反映人民获得感的三个代表性指标——经济获得感、民生获得感和政治获得感作为解释变量与政府信任因变量之间具有正相关性,人民获得感对政府信任具有积极影响,人民获得感的提升可以促进政府信任水平的提高;二是反映人民获得感的三个代表性指标对政府信任解释力的排名依次是民生获得感、经济获得感和政治获得感。为此,政府需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引导下,以经济绩效、民生绩效与政治绩效的有效实现为基础,通过人民获得感的提升,不断增进政府信任。  相似文献   

18.
董春宇 《学理论》2013,(33):34-35
在社会学领域中信任概念是一个被广泛讨论并且已形成基本共识的一种理论观念。但在政治学领域中对信任概念的认识与讨论仅在近年来开始有所涉猎,在政治学视域下的信任概念呈多元化发展,从多元关系角度可将信任分为人际信任、社会信任、政府信任与制度信任。这四种信任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相关性,共同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和谐与政治秩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被认为是体现我国政府行政伦理价值核心的勤政行为 ,在诸多政府的具体实践中 ,并未收取到理想的功效 ,甚至相反 ,有时实践行为还会使结果与行政伦理的取向相逆 ,构成了行政实践与行政目的悖反现象。这提示人们必须看到 ,属意于“勤政”的全部行为 ,实际上无不是行政权力的作为 ,在权力的作为过程中 ,倘若没有对于这种权力在理性认识前提下的限定 ,将很难保证权力的运作与权力的目的不构成矛盾。认识和廓清这一问题 ,对于科学地进行行政理路创新和理性评价行政改革的正误 ,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20.
权力清单制度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然而权力清单制度在地方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行政自治现象,表现为权力清单名称不统一、"权责清单"重权力轻责任以及权力清单内容的多元交叉。权力清单制度应遵循形式统一性、程序合法性的行政法治形式合法性原则,同时应遵循裁量限制原则、平等原则以及特权禁止原则的行政法治实质合法性原则。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由行政自治向行政法治转变的进路为:权力清单制度应严格遵守公布前的行政磋商程序、公布后的行政运行程序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监督程序,确保权力清单制度与立法进行有效的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