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通篇闪耀着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必将指导我国在新世纪中更加奋发图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与党的十五大报告比较,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总结了五年来中国外交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外交思想,是对新世纪中国外交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2.
建设国际关系学的“中国学派”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中国崛起已经并将继续对21世纪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式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中国的思想、哲学、文化为“中国学派”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资源。中国学界对“中国学派”国际关系学理论的探索,表明了中国学人的自信心和“成为知识的生产者”的志向。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六大对党的性质做了新的表述 ,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突破和创新 ,它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深化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解读十六大报告: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 编者按:党的十六大报告科学地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对我国的对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本刊特约请了三位资深专家,对十六大报告中有关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的重要观点作了深入的解读。系列文章还将在以后陆续推出。  相似文献   

5.
中苏理论分歧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中国对外关系方面,就复杂性和重要性而言,中苏关系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不仅因为它融党际关系、国家关系以及领袖交往于一体,还因为它对世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而在中苏关系里,出现在1956—1964年间在若干重大理论问题上的分歧又格外醒目。它不仅彻底改变了国际共运的世界格局和中苏关系的走向,而且对中国社会发展造成全方位的负面效应,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对中苏理论分歧进行总体的研究和评价,绝非易事,本文只探讨它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若干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及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长远目标进行了新概括,提出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这一指导中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  相似文献   

7.
赵干城 《国际展望》2012,(3):1-11,139
中共十六大以后的10年,国际体系面临重大变化,政治和经济危机征兆相继而来,同时中国的国力增长取得惊人的进展。面对复杂形势,中央先后提出和平发展战略与和谐世界思想,为中国的对外方针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和理念基础,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了新的良性发展阶段,也是未来中国前进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监狱改革创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监狱部门为了继续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的重任,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监狱改革。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政治文明范畴是对马克思关于政治文明用语的直接继承和具体运用 ,也是对党先前的社会文明理论的范畴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阐明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三大根本内容与辩证关系、内在途径与主体所在、外在途径与相关原则、重点内容与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1月,夏东民教授等写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夏东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新体系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举世瞩目,不仅吸引了中国人的目光,而且也引起了外国政党的广泛关注.一些外国政党及其领导人积极评价十六大的历史意义,盛赞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表示钦佩,希望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理解“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刻内涵,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十六大”乃至“十六大”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学界对中国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在海外中国研究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已经形成了海外“中国社会主义研究”这一重要研究领域和学科.近年来,国际学界出现了“中国特色新自由主义论”、“实用民本主义论”、“邓氏现实主义论”、“后社会主义论”等理论主张.这些观点一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高度肯定,另一方面又认为中国理论和中国实践已经与传统社会主义大不相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外论摘要     
美国《福布斯》盛赞十六大方针政策在南京参加世界资本论坛的美国福布斯公司总裁史迪夫·福布斯,盛赞十六大提出的方针政策,他说:“我相信中共十六大后,中国继续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必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巨大亮点。”史迪夫-福布斯在发表题为“世界经济展望”的演讲中多次称赞十六大提出的各项政策方针。他说,中国的未来是令人振奋的,我们将积极参与进去,我  相似文献   

15.
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中非关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学科方法渐趋多元,研究议程也明显深入。那么,当代中国的中非关系研究主要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个阶段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中非关系研究是否产生理论?它将对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外交理论等产生何种影响?对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洲学而言,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曹德军就上述议题专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张春研究员,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非洲和平安全、大国对非战略比较等,著有《中非关系国际贡献论》《地方参与中非合作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刘清 《法制博览》2013,(11):114-115
道家是以道为其思想体系核心的一个学派,其法律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法自然的立法理论基础,则充满着智慧的光辉,对中国法律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也可吸收其有益成分。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我党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标志着我党理论上更加成熟,是我党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了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本刊记者采访了研究国际共运史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放先生.  相似文献   

18.
2002年3月1-3日,西班牙共产党在马德里召开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800多名西共正式代表和40多个外国共产党和进步组织的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强西共、振兴联合左翼(以下简称联左)来扩大西共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影响.大会通过了弗鲁托斯总书记代表上届联邦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十六大决议,围绕"和左翼一起,建设未来"的主题,对党的理论纲领和政策主张进行调整,确定了现阶段的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弗鲁托斯以约80%的得票率再次当选西共总书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精神是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理论指南。近年来,通州  相似文献   

20.
试论胡锦涛对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功安 《台湾研究》2007,(1):22-26,39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统一理论的创新。他在许多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六个“四点意见”中,根据十六大提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在坚持、继承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国家统一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运用于国家统一,提出了新形势下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新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