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理论》2017,(12)
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成功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党中央权威开展了一系列斗争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加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效维护了党中央的权威,为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首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也是检验共产党人政治信仰是否坚定、政治导向是否正确、政治能力是否过硬的重要标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党权威观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思想生成发展的理论渊源。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成功的重要政治优势和宝贵历史经验。新时代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修好共产党人“心学”,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强化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强化政治引领,确保认同意识在党员心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3.
政党权威是中国现代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在实现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必然对政党权威提出挑战,必然要求从传统的人治型政党权威到现代的法理型政党权威的转型。在分析了确立政党权威的来源以及中国政党权威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的基础之上,重点探讨中国政党权威转型在当前所面临的多重挑战,提出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权威重建和强化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4.
多党派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权建设独特的政治优势○林庭芳在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党进行政权建设一贯坚持的政治原则。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二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权建设具有的独特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政党权威表征的是执政党的政治向心力或政治认同感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至少要区分和把握五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即政党权威与人民民主、政党权威与党内民主、政党权威与领袖权威、政党权威与政党监督以及政党权威与政党威权,等等。科学地辨析上述变量之间的共同点与异同点,才能更好地研究党的权威问题,进而有效地维系和巩固党的权威。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生存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是在政治冲突和政治整合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下,在中华民族与西方帝国主义的矛盾斗争中诞生的,这种政治冲突的客观环境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产生的动力源泉.同时,党际冲突和党内冲突也为政党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内容和动力.政党是政治整合的工具,在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整合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在政治整合的过程中,中共将不同地域、社会群体以及不同阶层的观念进行协调和统一,把各种观念和诉求尽可能地纳入到了政党结构之中,从而使整合的过程也变成政党自身文化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努力寻求合法性认同 ,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经验总结。目前 ,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顺利实现社会转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们党执政合法性的增强提出了权威和秩序的双重诉求。我们党必须认真面对执政过程中出现的合法性危机问题 ,积极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权威和社会影响力 ,在主导中国社会发展中确保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持久。“三个代表”正是蕴涵着中国共产党这样一种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和对执政合法性诉求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国家行政发展的危机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合法性危机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于政治参与的冷漠,政府权力和权威影响力的下降,社会对政府权威依赖和信任程度的衰落。它是当代西方政府理念与治理范式变迁的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利益结构的特征和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民族国家的重构和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治权威和资源整合以及社会动员能力为新中国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利益结构提供了前提条件。新的利益结构特征和模式包括不同社会阶层在利益格局中呈现全新的方位和“颠覆性”的变化;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关系的同质化和关联性;社会结构简单化、封闭化和“身份”特征的凸显化。这些特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计划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可供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有限。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对发展民主进行了多种探索,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积累了有益经验。这些经验包括:民主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注重公民权利;民主建设必须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民主建设必须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实现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尊重法律权威;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朱红建 《学理论》2022,(10):49-52
讲政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延安时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自身建设的需要,是使命使然。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维护党中央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严肃党内生活;提高党的政治能力,实现了自我净化和自我修复。用历史观映照现实,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的相关探索为新时代继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和政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和一整套民主制度,其逻辑起点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道路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既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模式,也不同于国外的权威主义政体,而是具有自身的特质和优势。  相似文献   

13.
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公私之辨,意义重大。中国共产党关于立党为公、天下为公、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等"为公"的政治理念,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西方政党的独特精神标识。"为公去私"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在政治教育、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三个方面三位一体的系统性建设。  相似文献   

14.
游斐 《理论视野》2007,(3):60-61
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前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执政本质的价值取向和人民主权的政治架构,决定了中国政治合法性问题与传统阶级社会、现代西方社会合法性问题的本质不同。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具有实现、维护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政治观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未曾圆满解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翻开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政治观.因此,探讨民生政治观的思想渊源、形成和发展,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民生政治观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突破和意义,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立林 《学理论》2011,(27):1-4
政治竞争是现代民主政体下实现政治权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途径。适度引入政治竞争,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刻的伦理意蕴:一是有助于体现社会主义政治的民主性和维系政治权威的合法性;二是有助于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矛盾,维护政治稳定;三是有助于实现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现代化并永葆党的先进性;四是有助于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与培养提高其民主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是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提出的科学党建理论。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包括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核心要义,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成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邓小平同志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政党制度上的创造,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又不同于前苏联的一党制。小平同志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为什么我们不能搞多党制,不仅是因为西方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是为资产阶级政治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政治中的人民不同于西方国家中的人民,它是在中国共产党与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体性质的政治实体。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群众是人民的基本要素,人民是群众的伟大力量得到展现的基础上,由中国共产党借助系统化的政治过程塑造出来的。将广大群众塑造成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和中国近现代必须解决的历史任务。人民是根据时代变化而演化得富于活力的政治实体,人民的演化既体现为构成人民的社会力量的调整,又体现为人民内部的支撑结构由单一结构发展为多重结构进而重叠成为复合体。人民是决定当代中国政治的根本力量,中国政治学必须将人民带回研究议程的中心,构建人民政治研究范式。人民政治围绕着人民与政治之间关系的重构已经形成多个解释政治的维度,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中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政党协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制度前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总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的制度化包含着重要的实践维度的政治价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联合理论,颠覆西方政党对抗论,塑造政党通力合作的政治文化,超越共识民主制,实现了非分权下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